潘浩
摘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要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減輕學生的課程負擔。一直以來,在傳統教育體制的背景下,普遍出現學生的學習緊張以及精神壓力增大的現象,對學生未來學習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國家也在努力改變這一局面,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提高義務教育的合理性。在"雙減"背景下對數學作業也同樣有要求,其中政府明確提出要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負擔,數學老師要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布置各年級學生應該完成的作業量。
關鍵詞:"雙減"背景;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指導意義
前言:數學作業的完成質量是衡量老師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依據。數學老師通過批改學生的數學作業可以了解這個學生的基本掌握情況,如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種方式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指示。俗話說“教者有心,學者得益。”數學老師在授課完以后,要適當且適量去布置一些本節課相關的數學作業來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可以知道數學作業在教學過程當中的重要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有助于數學思維的形成。在"雙減"背景下對數學作業的要求是不求多、求精。本文主要是去分析一下"雙減"背景下高效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提出一些見解。
一、目前現狀分析
當前從中小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不高。同時從教師布置的作業來看,也存在不足之處,布置的作業內容和方式較為單一化。
二、"雙減"背景下高效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
目前在大教育環境下,仍然是有應試教育的影子出現,初中學生面對依舊是繁重的課外作業,且難度非常大,數量非常大。要想徹底改變這一局面,就要積極去尋求符合時代教育發展背景下的‘作業育人’功能的高效數學作業設計與布置的系列策略,給學生學習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
(1)“預習性”的作業的布置
為了讓學生對新課具備初步感知能力,老師設置“預習性”作業,在上新課之前老師要讓學生在家里預習,了解下節課要講的內容,并且熟記公式。在老師第二天授課時,要點部分學生到黑板上寫下熟記的公式,談談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學到有理數比大小這一章節,老師在前一天布置一些作業,供學生思考,在做題過程中一一對應它做出數學解釋,有理數的概念是正數絕對值越大,數值越大;正數永遠比0大,負數永遠比0小;正數大于一切負數;兩個負數比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在學互為倒數這章節時也要讓學生預習,先了解什么是倒數?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注意0沒有倒數,若a不等于0,那么倒數是什么呢?若ab等于1,那a、b互為倒數,若ab等于-1,那a、b是什么關系呢?在學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可以讓學生復習解一元一次方程,類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步驟,達到預習效果。課前讓學生預習,可以了解本章要學的數學內容,會減去很多課堂浪費的時間。鍛煉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為老師在課堂接下來的授課帶來很多便利,學生可以減少課后多花時間去鞏固的時間,因為課堂上老師有在啟發學生思考,提問式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又順了一遍本章的知識脈絡,提升了很大的教學效果。
(2)“趣味性”的作業布置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數學老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當中要了解學生的年齡階段,從而設置比較符合這個年級學生喜歡的數學作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改變枯燥無聊數學作業。比如學完了《因數和倍數》內容以后,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猜年齡”要求學生把自己所有家里人的年齡編成一串數字來競猜因數還是倍數,與父母之間進行數學互動。這種游戲可以將課本的知識聯系起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如此應用,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探究性”的作業布置
數學其實是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啟于生活孕育生活。在初中的一些大型考試中發現很多數學都運用了生活的知識,同樣在初中數學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提出要使數學作業更加貼合于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生活氣息,用數學的思維眼光去觀察世界。這個時候老師要設置更多來源于生活的實踐探究型的數學作業。比如學習了《平移》之后,借助平移的知識方法去求面積問題;學習《角的認識》之后多用一些小木棒的材料去制作角的模型,熟悉各種角度的范圍值;學習《計量單位》之后,學生多在生活中去掂量掂量實物,估算大概的重量,并且稱重驗算自己的答案,同時解答一下1kg的棉花重還是1kg鐵重?同時學生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一下1克和1kg的之間的重量差距等等。這些計量單位可以從生活中去鞏固知識,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多從生活中去感受真正數學的魅力,拓寬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發現數學不只是存在于書本當中,還存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數學源于生活。
三、今后策略
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教無涯,研不止。”在今后的教學當中,老師要落實“雙減”,增強對高效作業設計的思考,使同學們能在做作業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相信在各位老師的助力下“減負提質”的目標一定能完成。
四、小結
數學作業是教學課程的延伸,它可以更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現如今"雙減"背景下要求老師要注重對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實踐,數學作業的設計是一門藝術,從構思到完成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數學老師專業水準的加持。數學老師需要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上花些心思,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后一一進行因材施教。"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要求拋棄繁雜的解題步驟以及題量,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轉變性。所以在數學作業當中增加一定程度的趣味性、實踐性,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數學作業,在提高數學成績的同時數學素養也能相應的提高,是一種非常好的創舉!
參考文獻:
[1]徐朝波. "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探究[J]. 進展:教學與科研, 2022(2):3.
[2]余紅星. "雙減"背景下中學數學課堂作業的設計策略研究[J]. 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 科研, 2021(10):3.
[3]陳潔怡. 基于"雙減"的初中數學家庭作業多元化設計與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21(35):2.
[4]姚亞瓊. 基于"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后作業設計優化路徑探析[J]. 教師, 2022(5):3.
[5]徐童.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布置的策略[J].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