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琪
摘要:從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狀況來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教學在當前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由于教育信息技術的復雜性,要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就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要求,對各個環節進行靈活的控制,確保相關的教學策略的合理性。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中數學教學;信息技術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和發展,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信息化教學在各個學科、各個階段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其運用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文章從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出發,分析了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應遵循的基本原理,并從實際教學的實際出發,論述了如何在教學中實施信息化技術。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基本原則
(一)適時性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雖然能夠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很大幫助,但由于信息化教學本身并不能夠完全替代常規教學,如果盲目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效果反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還需堅持適時性原則,根據課程內容及實際教學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并在合適的教學環境中適時引入信息技術,為教學活動提供輔助,這樣才能夠將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最大化發揮出來。例如在進行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在講解相對簡單的定義、性質等基礎知識時,教師卻不可對信息技術進行過多的應用,而是要盡量以常規教學方法為主,以免使學生出現注意力分散、轉移等情況。
(二)批判性
教育信息技術在類型上十分多樣化,不同教育信息技術不僅在適用條件、應用效果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同時還具有著不同的優勢與缺點,如果在實際教學中未能夠保證信息化教學的合理性,那么就很容易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樣還需堅持批判性原則,以批判的視角來看待信息技術,正視其教學價值與缺陷,同時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采取合適的信息技術應用策略,以便于將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并實現對信息技術缺陷的有效規避。例如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時,不僅要注意發揮其能夠直觀、形象呈現各種形式課程資源的優勢,對抽象的知識難點或數學問題進行轉化,同時也要避免因引入課程資源過多而出現課程內容超出學生接受能力的情況。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首先應從網絡課程資源入手,充分發揮各種網絡資源的數字化特性,將其作為學習資料提供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利用這些學習資源展開更加有效的預習活動,以實現對新知識的初步了解,同時明確自身對新知識的困惑,為課堂上的學習探究活動做好準備。例如在學習“集合的表示方法”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將“集合的概念”“元素的概念”“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元素與集合的關系”“集合分類”等知識整理到預習單上,利用圖片、文字對各知識點進行簡單講解,同時圍繞“集合的基本概念”等知識重點制作微課視頻,對抽象知識概念進行形象、生動的解讀。在完成學習資源的搜集、整理、制作后,再借助QQ群、學習平臺等渠道,將所有學習資源全部下發給學生,鼓勵其利用所有學習資源完成預習。這樣一來,由于學生能夠在課前通過有效的預習活動來初步了解新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減少基礎知識教學時間,為學生提出學習困惑、開展探究學習活動留出更多實踐,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靈活創設導入情境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學生在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習困難后,往往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出現學習興趣缺失的情況,不愿進行數學學習。針對這類問題,教師完全可以將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導入環節中來,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及各種軟件工具來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同時借助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來完成新課導入,以充分激發出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課堂參與度及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創設“探知維度躍遷”這一教學情境,結合相關圖片及視頻,為學生展現一維向二維、三維的變化,同時提出四維世界的猜測,待學生對這種維度變化產生興趣后,再自然引出點、線、面間關系這一新課內容,并引導學生將一維、二維、三維與點、線、面對應在一起,從維度變化的角度思考相關數學問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將對于維度變化的興趣轉移到新課內容上來看,而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后,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會隨之得到提升。
(三)直觀解析知識難點
從理解、掌握知識的角度來看,面對高中數學課程中的各種知識難點,教師還需利用信息技術在信息直觀、形象呈現方面的優勢,借助各種軟件工具或多媒體設備來進行直觀的知識解析,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更加簡單、形象的形式表達出來,以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使學生能夠輕松突破各種知識難點。例如在學習等差數列這部分知識時,有些學生可能會出現無法準確理解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情況,對此教師就可以將利用數列表或是長度具有等差關系的階梯式柱形圖,來直觀表示等差數列的“等差”特點,使學生能夠以更加直觀的方式來理解“等差”特點,并對這一數學概念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四)創新考核評價方式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可以體現在教學評價階段。一般來說,教師要想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教學效果做出準確評價,往往都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有時甚至還會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如果教師能夠通過線上測試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線上測試,之后再借助相關軟件工具或學校提供的信息系統來完成自動閱卷,統計學生的線上測試成績,那么教師不僅可以準確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可以使教學評價效率大大提升。例如在學習“抽樣方法”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針對抽簽法抽取樣本、隨機數法抽取樣本等教學重點與難點,設計一些需要通過簡單隨機抽樣來解決的探究性題目,并在課后下發給學生,鼓勵其通過制定隨機抽樣方案的方式,分別利用隨機數法、抽簽法來完成探究任務,并在完成后及時將隨機抽樣方案上交,使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對抽簽法、隨機抽樣法實施步驟的掌握情況,為做出合理教學評價提供重要參考。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運用雖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只要能夠在實際教學中遵循適時性、批判性、創新性等基本原則,同時在預習引導、知識難點解析、考核評價方式創新等方面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就必然能夠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與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趙仲才.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融合教學路徑創新探究[J].高考,2020(15):20.
[2]王志民.高中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