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摘要:小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2012年教育部更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立德樹人教育是科學的教育體系,班主任要做好教育資源整合,強化班級內部文化教育,豐富管理活動形式,加強家校對接管理,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因此,小學班主任應加強重視情感教育,為班級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情感教育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不管是在心智方面還是價值觀的認知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對學生開展德育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日常教學方法,通過循序漸進、鼓勵引導等多種教學手段,不斷塑造和發展小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小學生相比成年人,愛模仿,性格活潑,所以要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通過覆蓋立德樹人理念以及觀察小學生的細微動作來幫助其樹立自主學習、樂于助人、自省自律的性格,提高整個小學班級的管理質量。
一、小學班主任情感教育的意義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開發智力與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此階段對其進行管理,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滲透情感教育,既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也能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為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將情感教育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進行較好融合,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就目前管理工作情況而言,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工作時,受外界因素影響,難以有效落實。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結合學生心理需求,開展情感教育工作,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全面提高班級管理質量,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其次,因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不夠成熟,所以班主任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知識,還需明確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多元化的班級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同學關系,使班級形成凝聚力,為提高班級管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小學班主任情感教育措施
1.提高教師素養
班主任應及時提高自身情緒管理能力與素養,面對生活壓力時以合理的方式進行解壓,遵守職業道德,將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情感傳遞給學生,為學生樹立健康的學習習慣與生活態度,促進其健康成長。首先,班主任素養的高低與班級管理質量、學生學習效率有著直接關系,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素養,才能有效優化教學管理工作。因此,學校應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將情感教育滲透在班主任管理思想中,使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人格品質,達到有效開展情感教育的目的。其次,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需調動自身正面、積極的情感,以自身情緒感染學生,對學生多加關心呵護,以情感教育激勵學生、陶冶學生,使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形成樂觀的學習態度。由于小學生受年齡等外界因素影響,自律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偶爾會出現錯誤,對于該種現象,班主任不能一味批評,而應以寬容的態度與學生溝通,認真傾聽學生犯錯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如此一來,既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能使班級管理工作有效落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創設良好班級文化
首先,良好班級文化的構建工作中,班主任應調動學生的班級管理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制定活動方案,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組織能力,同時通過組織開展實踐教育活動的方式將班級文化滲透其中,提升班級凝聚力及管理效果。唯有如此,才能合理運用語文教材內容,輔助班級管理活動,面向小學生多樣化地開展道德品質與人文修養的培育。因為,班級秩序維持、保持干凈的衛生環境等各項班級主任工作內容,都是為學生成長、成才,學校發展而服務。班主任工作的要點,在于讓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確保班級環境、班級學風、班級紀律等,能對學生成長、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生本教育與班級管理工作結合,正是為了保證這一點,保證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都能為小學生成長、發展服務。例如,讓學生自主完成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確保真正將生本理念在實踐中進行運用,完成生本理念與生本實踐教育的轉換。比如,學生可以制定參觀當地科技館、紅色紀念館的方案,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活動,這樣既可豐富學生的認知,又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更能充分凸顯學生參與活動的自主意識。再者,在此類實踐活動的組織及開展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將多方面教育發展目標滲透其中,全面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目標。
3.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要隨時隨地對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行觀察,這樣有利于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針對性設計。小學生的思維非常簡單,其在主觀意識上可能會對一些事情做出錯誤的判斷,同時思想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為了使學生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看法,教師在引導學生思想的時候,可以對學生課上和課下表現進行觀察,如果學生出現了心理方面的變化,教師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進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當然,如果學生不存在心理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思想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更加堅定自己的看法,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4.加強家校對接管理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聯系渠道眾多,特別是微信群的推廣應用,為家校對接聯系創造良好條件,有利于家校聯系常態化、制度化。班主任可以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對推行班級管理措施有重要現實幫助。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班主任不能將家校聯系渠道作為發布通知的平臺,需要做合理的應用,適時推出一些家校互動活動,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之中,這對促進立德樹人教育進程有重要幫助。如學情調查,學校推出手機管理專項活動,要求班級對學生在家使用手機情況做對應管理。
結語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對構建平等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有著積極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創新管理模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組織開展情感活動,為學生今后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富霞.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實踐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