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目的:分析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護理基礎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方法 在我校2021年12月~2022年5月期間選擇90名護理專業學生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字抽簽的方式分作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名,對照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式,觀察組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分析兩組在護理后的考核成績、學生的教學滿意度、學生對教學的正面認可度情況。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考核成績評分與教學滿意度更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學生對于教學的認可度更多于對照組,組間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教學前兩組的考核成績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在中職護理基礎教學中,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鞏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為學生提供出符合臨床護理工作情境教學,在教學中值得推薦。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職護理基礎教學;護理教學;教學模式
中職衛校是培養具備一定的實際能力、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的護理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但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較低,學習的基礎能力較差,對于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上感受困難[1]。而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學生對學習主體的作用,依照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教學任務的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也符合現代化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目的[2]。基于此,本研究在中職的護理基礎教學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分析教學質量,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21年12月~2022年5月內選擇護理專業學生90例并隨機分作兩組。入選學生均具有本次研究的知情權,且自愿簽署知情協議書。所有學生均為女生。對照組:年齡在16~19歲,平均年齡(17.78±2.72)歲。觀察組:年齡16~19歲,平均年齡(17.74±2.68)歲。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
給予學生進行常規的護理教學。以教師為主導,進行護理實驗的操作示范,學生再依照教師分發的學習進行練習,最后由教師進行指導總結。
觀察組:
給予學生實施行動指導教學。在教學前設計問卷調查表,其中包括了學生的成績,護理技巧掌握能力等,進行一個初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差異性具體情況。以自由組合的方式,將學生分作六到八人的小組,教師在上課等的前一周給學生布置基礎的護理課程任務,對于教學所涉及到的表單,流程,操作說明,參考資料,教學素材等資料準確齊全。并布置學生查找視頻操作等資料任務,由小組進行護理方案的探討制定,并進行情境的模擬。小組將擬定出的護理方案進行提交后再由教師對小組進行分析點評,對于學生擬定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且組織學生進行試驗護理訓練,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護理知識中書寫一份基礎的護理實驗方案,再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定,教師評定成績后對學生存在問題進行講解和評價,讓學生可以清楚的認知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還會隨機對于學生的基礎護理學理論知識進行隨機的抽查,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加深實踐操作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自行設計測試表,各項測試的內容和日常護理實踐的情況相似,判斷學生批判性思維。在課堂的教學討論階段,由小組制定的成員發表意見,在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引導和表揚,穿插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出良好學習情境,在實施階段,課堂中教師可通過播放護理示范性的操作視頻,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到護理操作的過程,小組通過角色扮演方式進行模擬的訓練,教師隨機抽查學生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疏導講解,課后學生進行反復練習操作,加固流程印象。最后在臨床階段教師充分的把控課程藥物基礎上創設的臨床教學情境,充分的凸顯學生作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小組成員在互相配合的模式下完成臨床練習。
1.3觀察指標
(1)考核成績。統計學生教學前后的理論考核成品與實驗考核成分得分。實施100分分制。操作考核由教研組設計考核的項目。
(2)教學滿意度。使用匿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滿意度分析,其中包括了溝通表達、技能掌握、團隊協作等,滿分為100分,低于60分表示不滿意,61~89分為一般滿意,非常滿意為90分及其以上,總滿意率=(一般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x100%。
(3)學生對教學的認可情況。其中包括了學習內容是否掌握、綜合能力提升、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主動學習、團隊協作能力、判斷能力、師生的和諧交流、任務是否完成、職業道德提升、學習興趣是否增長。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將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計數資料使用%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 ±s)表示,采用t檢驗。若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變化情況
兩組學生在研究考核前成績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教學后,觀察組的理論與操作成績得分明顯更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學生的總滿意率在95.55%,對照組總滿意率為77.77%,得出觀察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學生對于教學的認可度情況
經過問卷調查后,觀察組學生對于教學認可度更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當前中職護理學的學生多處于自制力差、缺乏學習興趣的青春叛逆期,傳統的灌輸式呆板教學模式不適用于當前的學生,不僅無法有效的吸收學習知識,且還會加劇學生的厭學形態,讓其更反感課堂學習,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自我實踐能力,不利于培養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想象力[3]。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中職學校的招生質量不斷下降,學生對于知識渴求度不強,學習形成一種惰性等[4]。行動導向教師是依照完成一種任務活動所需要的行動產生、維持所需環境條件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以及評價的職業教育教學活動模式。這種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教師營造出類似于實際工作的學習氣氛和環境,通過師生的共同確定出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再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手腦、心并用的教學實踐結合,以此達到提升學習興趣、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教學方式[5]。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表現出的特點是一種開放式的師生互動模式,以學生作為課程的中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教學的活動中,在教學的過程中,重點突出學生的參與性、互動性、實踐性,體現出現代化中職教育思想[6-7]。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四實施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性,其基礎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在課程教學中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慢慢適應。先引導學生依照任務進行練習,可以參與操作計劃制定,實施科學的指導方式,并借助輔導資料對于練習進行指導,通過引導課文促進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8]。行動導向教學法需要基于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展開運用,但有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可以一概使用,如對于一些無法深入探究的概念教學內容。這種內容可以使用演示法。結合學生有效的學習能力進行動態的改進優化,在條件不達標的前提下不能遵照一味地標準流程進行操作。在行動導向教學中需要突出學生是主體地位的概念,教師是引導顧問方,注重提升學生的自我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能力,可提升認知目標,培養發散性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同時這種教師模式也更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如何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正常的實施,必須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技能和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駕馭課程能力,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完美的答復,并且善于發現在實施階段出現的問題,再針對性找出解決方案[9]。因為行動導向教學法涉及的教學內容學科較為廣泛,需要教師具備較好的跨學科能力,具備充分的團隊意識,擴充自己的專業領域。教師需要加強有效培訓,不斷的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致使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更加趨于科學化和系統化,且做到因材施教,與班級的學生的個體特色和專業特點緊密聯系,做好循環漸進,不能好高騖遠,否則會適得其反。為了明確教學的內容目標以及學習有序性,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動態的監控,消除學生的學習惰性,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10]。另外傳統教學多因為學習結果而忽略學習過程,忽略了學習的發展性規律,更關注與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了促進學生更高的進步促發展,激發學生的潛能,可以采用發展性教學評價,注重學習的過程,評價突出發展性特征,實施將結果和過程相結合的評價模式,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集體主義思想。在本研究中,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考核成績更高(p<0.05),證實了這種教學方式用于中職基礎護理的有效性,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增強操作技能。同時行動導向教學組學生對于教學的認可滿意度也更高于傳統組(p<0.05),表明了行動引導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創新教育,突出了學生作為主體地位以及培養了職業能力,為學生提供了創造動手操作能力機會,符合當前現代化教育理念。在王丹的研究中,對90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了傳統教學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對比分析,得到了傳統教學組的護理滿意率(80.00%)更低于行動導向教育組(77.7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了這種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的護理知識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意義,和本研究的結果相似。中職學校培養學生需要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全能高素質技能人才,學生主動學習專業性知識,自主的練習專業技能,積極思考,行動導向教學法也適用于中職學生智能特色,適合于當前中職人才的培養規格,是中職教學優選教育模式。同時需要注意,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必須準確的把握住內涵和外延,也對教師與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綜上所述,在中職的護理基礎教學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明顯的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鍛煉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考核成績與學習水平,在教學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柴哲.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的應用與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 8(4):2.
[2]張麗肖,? 李麗娟. 行動導向教學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英文), 2020, 003(002):26-28.
[3]鄧婷.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 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 2020, 16(25):3.
[4]張麗肖, 李麗娟. 行動導向教學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 2020, 3(2):3.
[5]劉靜. 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城軌課程中的應用[J]. 現代職業教育, 2020, 178(04):466-467.
[6]梅其政, 史妮, 黃成群.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實訓課程中的實踐[J].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20, 25(3):5.
[7]梁嬋,王明慧,何雯,黎麗,龍芳華.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教育,2018(06):126-127.
[8]王艷妮.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05):253.
[9]張海燕,王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衛校中醫護理學實訓課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0):78-79.
[10]龍芳華,梁嬋,黎麗,張芮鋒.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04):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