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摘要:問題驅動式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體現在“問”和“答”兩個方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優化應用,通過創設趣味驅動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造生活型問題引發學生的情緒共鳴,以任務化驅動式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問題驅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化進行了探討,并給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驅動式教學;優化;策略
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逐漸融入到教育教學中,為教師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對知識的灌輸、講解,使課堂教學顯得枯燥無味,學生的思想活動也收到限制,這種落后的教學方法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問題驅動型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讓課堂上的僵化氣氛變得生動活潑,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對實踐教學進行不斷的優化與探索。
一、問題驅動式教學的概述
問題驅動式教學是針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而存在的。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通常會先進行理論上的解釋,然后才能解決問題。這種循規蹈矩的教學方法,讓人覺得沒有挑戰性,也沒有什么趣味。在問題驅動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態度往往會變得更加消極,從而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沉悶。而且,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問題驅動式型的教學,則是在建立相應的問題后,進行相應的理論研究。即,根據與本課程有關的問題,讓同學們在討論中找到答案。在此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習的各項能力。
在實施此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將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歸還于臺下的同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是“灌輸者”,而是組織者和引導者,這種形式能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好。
二、問題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一)創設趣味性驅動問題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性格活潑,好奇心重,上課時往往不能專心聽講。小學語文老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心理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引起學習的注意。在自由、活潑的課堂環境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從而建立起積極有效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創設興趣型的問題,注重問題的趣味性,同時又要做到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同時,也要符合學生的興趣,用提問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統編版教材《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建立問題情境,并利用課堂上的文字、圖片、視頻等材料,使學生對西沙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西沙諸島上的動物都是些什么樣的動物?”在文章里,有句“西沙半是半海半是魚,怎么會這樣說?”。很多學生都說要到海邊,探討一下沙灘上的美味和特點,比如海參、龍蝦、螃蟹、魚、珊瑚、海鳥等,讓學生們對大自然有一種很深的親切感,對閱讀的內容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極大地提升了閱讀效果。
(二)創設生活化驅動問題
由于教學內容單一、僵化、缺乏活力、缺乏師生互動、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濃厚興趣等問題,使學生難以理解文本深層含義。在進行問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的內容,并引起學生的情緒上的共鳴,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比如《掌聲》,課文講述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英子,她的身體有缺陷,性格內向,不愛和別人接觸,但是有一次,老師讓英子在舞臺上講故事,而英子則鼓足了勇氣,走上講臺講述故事。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英子也因為這一次的鼓掌,慢慢的改變了她的性格,越來越開朗,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那么的陽光。其實,在學校里,在與老師、同學相處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事情,都會得到別人的鼓勵和幫助,老師就可以在這個時候提出一個問題。建議:「英子因為掌聲,讓她的個性與生活發生了變化,同學們,你有沒有在困難的時候,得到老師、同學的幫助?你當時有什么感覺,有什么變化?”教師在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了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從而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創設任務化驅動問題
在小學語文的問題驅動教學中,也可以提出任務驅動問題,即教師按照教學內容設定特定的任務。它具有目的性、挑戰性和探索性,使學生能夠把學習任務作為一條主線,使學生能夠對一個問題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研究,提高了學生參與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童年的水墨畫》,就是一部當代詩,教師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由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孩提時代,所以學生對這個任務很感興趣。首先,讓學生用感情的方式來朗讀,然后思考:“作者怎么形容這個人物?”學生在制作肖像畫時,請學生用畫筆描繪一個美好的童年,紅蜻蜓在小溪邊的竹子上,孩子在河邊釣魚,在森林中采蘑菇,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畫得更有色彩,讓學生盡情地回憶自己的童年。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之,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必須要與時俱進。積極地更新教育理念,使教師能夠確保教學目標的合理設置,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將問題驅動式教學法引入小學語文課堂,它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語文環境中運用文字,積極地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語文創造和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惠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70).
[2]牟生愛.核心素養下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1(70).
[3]陶芳.問題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20(44):53.
[4]王芹芹.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實施問題式語文教學[J].中華辭賦,2019(0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