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長期以來,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物理成績,忽略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影響學生個性化發展.加之,物理知識體系過于復雜,學習難度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互動式教學更強調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也鍛煉學生物理思維,對學生掌握物理課程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互動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施策略展開研究,營造樂中求學、共同發展的物理互動教學模式,為學生在物理領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互動式教學;實施策略
互動教學更突出課堂主體之間互相分享,即利用良好的合作與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認識,促進師生之間分享自己學習成果和思考過程,乃至對物理學科的知識經驗,以此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的模式.
從互動教學展開形式分析,其促進學生情感、思維、智力等各個方面能力的提升,更是營造師生與生生之間和諧學習氛圍,較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進一步了解,達到對教學策略的優化和完善.
因此,將互動教學融入到初中物理課堂中勢在必行.
1 初中物理課堂中互動教學優勢
從互動教學于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教學優勢來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二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其三促進合作學習意識的形成.
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以往發展過程中,灌輸式教育充斥初中物理課堂,使得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無法獨立解決物理問題.無論是對于學生現階段成長還是未來發展而言,自學能力都起到相對積極的作用,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的能力.
互動教學更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實踐的機會,學生也可根據自身學情對學習活動進行自主選擇,提高教學靈活性.同時,互動教學更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提高學生內驅力,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層次挖掘,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的全面提高.
雙減理念的出臺,素質教育的推進,強調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的重要性,更在意學生個性化成長.互動教學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要求,教師在互動教學模式下承擔引導職責,既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又減輕對學生學習上的過多干預,真正助力學生多方位發展.
此外,互動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優化初中物理教學氛圍.互動教學最大優勢在于,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享有自主思考空間的同時,及時獲得學習上的幫助,打造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溝通平臺.
互動教學無論對教師的教學策略優化,還是對學生學習方法掌握都起到積極作用,也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學以致用,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
2 初中物理課堂中互動教學實施策略
2.1 創設問題情境,鍛煉物理思維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更多樣化教學手段,也豐富傳統了教學形式,促進初中物理課堂高質量開展.實際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結合信息技術與互動教學優勢,秉持正確互動教學理念,采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打造問題情境.學生處于初中階段,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理,這也是在課堂中學生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的主要原因,多媒體設備與互動教學的結合,營造良好教學情境,轉變學生學習態度,帶領學生深入到課堂實踐中,既鍛煉學生物理思維能力,又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雙項提高.
例如 教師在開展《從粒子到宇宙》課程教學期間,可在課前為學生搜集關于本課程的相關視頻,利用聽覺和視覺上的沖擊調動學生感觀,以此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課程范圍內形成對問題的積極思考,教師可根據課程主題引導學生分析相關問題,如:“通過視頻的觀看你認為宇宙是什么?宇宙與粒子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通過視頻的觀看學生能夠準確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生物理思維處于靈活運用狀態下,教師應進一步開展教導,如:“這些規律是否會影響到現實生活?又是如何影響?如若是你準備如何處理這一規則?”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需關注到每位學生認知能力,由淺至深地提出物理問題,保障問題在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情況下,激發學生自主思維意識,促進學生良性發展.
初中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均有待提高,過于復雜的知識體系和問題類型不但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會使學生自信心受挫,甚至喪失物理學習興趣.而這種逐步深化的問題提出形式,合理把控課堂教學節奏,也促進學生對粒子與宇宙之間的理解.
2.2 開展角色互換,增強師生互動
以往教學過程中,以教師作為主導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學科學習,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參與問題思考,長此以往,導致許多學生過于依賴教師,一旦缺乏教師的陪伴便逐漸失去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角色互換主要指,學生和教師之間互相交換學習和教學身份,由學生作為“教師”開展課堂講解,教師作為“學生”進行課堂學習.這種角色互換的方式既增強學生責任感,使學生意識到物理課程的重要性,并沿著教師的教學思維深層次探索物理知識,促進學生對物理課程的掌握.
同時,這種角色互換的方式也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傳統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師多以學生物理成績為主,常采用灌輸式教育強化學生理解,此種機械化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家曾指出:角色互換的形式更考查參與者的心理狀態,參與者需要按照對立角色的日常生活方式、態度、社會角色要求等參與行事,此方式也增進參與者與對立者之間的了解,促進參與者在未來發展中更全面把握自身角色,這也是開展角色互換、互動教學的主要意義.
例如 在開展《壓力作用效果》課程教學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建立小組進行自主“備課”,可按照教師原有的教學形式進行課程設計,也可增加自己新奇想法豐富教學內容.
在教學期間,學生可根據自身備課內容為其他同學講述課程知識點,并向其他同學或是教師進行提問,以此增強教學氛圍.在學生“教學”完成后,教師還需根據學生所闡述的內容進行總結,保證互動教學完整性.一方面,此教學方式增強民主互動課堂建設,既監督教師教學行為,又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增進師生情感,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以往發展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而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教師的不易,促進學生與其他同學乃至教師之間情感上的交流.
另外,學生于課堂上體驗到自己潛能的發揮,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更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學習中.
2.3 形成一對一模式,促進學生理解
教與學之間本身存在互動關系,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更要營造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思考,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素質教育的推進,更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也不再僅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的引導者,或者說是課堂的“協助者”.
因此,教師需明確自身在課堂中所處位置,為學生創設平等的互動學習模式,利用更切合課堂知識的物理問題,誘發學生形成課程知識與認知之間的沖突,從而通過自身學習能力和更深層次探索,建立更符合知識特點和自身認知的物理思維架構,以此增強學生對物理課程進一步掌握.
一對一互動教學方式關注每位學生成長,這種教學方式建立基礎需依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任和尊重,系統形成一問一答的學習模式,真正讓學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獲得新的知識體系,彌補傳統教育不足,促進學生對物理內涵的理解.
例如 在《奧斯特的發現》一課教學期間,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課程實驗,通過實驗演示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因素與通電導體的磁場存在直接關系?為利用實驗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帶領學生共同參與到通電螺線管的設計實驗中.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存在明顯差異,有些學生無法全面掌握每節課程體系,也無法獨立完成實驗設計.教師可建立生生結合的學習模式,由一名優等生帶領一名學困生共同參與學習.一方面,促進優等生對物理知識的靈活運用,營造和諧互助的學習模式;另一方面,幫助學困生打好知識基礎.以往學困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不自信心理,不敢向教師提出物理問題,這種生生互動的學習模式,更契合學生成長特點,也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促進學生正確知識結構的形成.
此外,還需基于現有的物理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進行大膽創新.雙減理念的出臺對初中物理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遵循減負增質的教育理念開展實際課程.所以,教師應在課堂中為學生預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分析,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學習模式,加強學生之間一對一的互動作用,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和質疑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在物理領域更好更快發展.
如教師在開展《電預熱》課程教學期間,可先根據學生學情建立學習小組,保障每個小組之間的學習水平相一致.而后為學生發布小組學習任務,分析“哪些因素與電流熱效應存在直接關系”.小組討論中學生集思廣益,從問題本身延伸到生活實際,更是從生活中的電器中找到發熱和感知熱的現象,真正從現象到概念,完成熱效應到電能的轉化.從一對一的互動學習模式呈現效果來看,此方式在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一對一教學優勢較為明顯,但教師教學精力有限,無法深入每位學生學習過程展開引導.
小組合作式的一對一學習,真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也明確學生正確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物理知識結構的建立,實現物理核心素養的提高.
3 結語
總而言之,互動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凸顯學生于初中物理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更是營造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在優化傳統教學結構、營造歡快學習氛圍的基礎上,助力學生快樂學習、健康發展.為保障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期間,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成長特點創建問題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鍛煉學生自主思維能力.通過角色互換方式,增強師生互動,營造優質學習氛圍.開展一對一互動學習模式,帶領學生共同參與物理課程實踐,以此啟發學生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物理素養的提升,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占星.在初中物理課堂中開展互動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4):171-172.
[2]陳愛華.基于和諧對話的初中物理互動式教學模式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1(36):53-54.
[3]魏煒.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廣西物理,2021,42(03):65-67.
[4]殷麗.例談初中物理“物化情境”互動教學策略[J].中學物理,2021,39(08):36-38.
[5]董碩.初中物理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模式的構建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0(3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