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得寧 王建連
摘要:普惠金融所能更好地助力新時期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順利的實施,運用定性分析結合經驗研究,根據甘肅省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現狀,提出普惠金融應在農業特色產業培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為甘肅省鄉村振興提供更好服務,從而實現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三農”發展的目的,這對于未來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實現城鄉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借鑒價值。
關鍵詞:普惠金融;“三農”;鄉村振興;甘肅省;思考
中圖分類號:F120?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2)06-0022-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6.005
Thoughts on Inclusive Finance Aiding the Imple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Gansu Province
LUO Dening 1, WANG Jianlian 2
(1. School of Busines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Gansu Ad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nclusive finance institute would be able to ai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Strategy in Gansu Province in the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Gansu Provinc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inclusive finance should be more focu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undertakings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so tha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could be provided and the goal of effectively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rough inclusive finance could be achieved,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clusive Financ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Gansu Province
國內外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充分證明,金融是經濟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金融機構是服務資金需求雙方、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市場主體,也是助力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血液”。隨著金融和經濟互動融合發展的深入,普惠金融逐步成為在小額信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融新形式,旨為破解中小微市場主體(例如需要創業的農村婦女、家庭小型加工的戶主、小額信貸需求者等)資金獲得中面臨的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根據特定國家或經濟體的金融法律法規要求、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場需求,借助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成果,打通金融服務在地理區隔方面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增強邊緣群體和偏遠地區金融服務可獲得性的新型金融發展業態[1 - 2 ]。2016年我國就制定了全國性的五年普惠金融發展規劃,提出了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各省區加快發展普惠金融提供頂層設計和基本指南。實踐證明,普惠金融強調的普惠性,決定了它能夠更好助力新時期欠發達地區的“三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
1? ?普惠金融與甘肅鄉村振興戰略機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普惠金融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重視消除金融歧視和實現金融資源配置的公平性,但這并不是說普惠金融就成了慈善和救助活動。從本質上講,普惠金融發展對于幫助受益群體逐步提升自身的金融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生計和金融發展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好政府功能的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導向,發展普惠金融仍然需要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的原則,要建立健全長效體制機制以及激勵約束機制,確保普惠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城鄉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目標來看,今后一個時期普惠金融發展必須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為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為促進全省“三農”取得更大成果,甘肅省委省政府會同相關廳局、金融機構,共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力措施,為農村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相對比較系統完善的政策保障。在政策推動下,構成普惠金融發展的相關金融機構根據自身優勢,立足甘肅農村、農業和農民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面臨的主要矛盾,從加強更加落地見效的政策支持方面,不斷完善助力鄉村振興實施的投融資體系,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創新,有效擴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服務覆蓋廣度和深度。甘肅省“三農”領域普惠金融發展的服務覆蓋率、金融可得性和滿意度均得到極大提升,使得全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3 - 4 ]。
從普惠金融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而言,甘肅省的普惠金融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這主要表現在:第一,金融領域的科技應用水平在不斷提升,特別是金融科技的發展對于消除地理因素、拉近區域間的物理距離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就使得金融機構可以憑借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為農村地區提供原來無法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務[5 ]。例如,為了使普惠金融網點能直接與鄉鎮、村民無縫對接,2020年12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蘭州市中心支行在位于甘肅省莊浪縣的馬灣村和仇溝村正式建立了2個全省第一批農村普惠金融標準化示范點,這就標志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全省農村脫貧成果鞏固拓展和實現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了更規范更標準的金融服務機構和長效體制機制。第二,隨著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能力的逐步增強,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脫貧地區的產業發展、農民收入持續提升和農民可持續生計能力的內在要求,需要金融資源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的配置量要逐步增加,這就對普惠金融發展提出了需求刺激。第三,近年來甘肅省緊緊抓住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的機遇,用足用活國家政策優惠和支持,加大了對農村地區的政策支持,從客觀上為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發展基礎[6 - 7 ]。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2011 — 2020年全國樣本下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報告,從2011年到2020年,甘肅省數字普惠金融指數11年間增長了14倍以上,表明普惠金融在推動甘肅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8 ]。
綜合以上,步入新發展階段,甘肅各類金融機構特別是設置在農村地區的金融分支機構,應該緊緊抓住以上各類疊加機遇帶來的契機,充分發揮普惠金融對于引導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為促進共同富裕夯實物質基礎的強大功能,通過不斷創新思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鄉村振興緊密相關的金融產品創新,發展農村農業保險,優化適于農村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的多元化服務方式,推動甘肅省農村普惠金融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好普惠性金融服務,進而實現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
2? ?甘肅省鄉村振興中普惠金融的現狀與問題
甘肅省地處我國西北內陸,農村地區自然環境類型多樣,農牧業耕作養殖的氣候非常復雜,農村基礎設施體系還存在較多短板,農村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屬于全國省域層面“三農”發展領域排名相當靠后的西部欠發達省份[9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下,甘肅省金融市場水平不斷提升,金融機構多元化程度有效提高,金融產品也實現了持續性的創新。例如,2022年以來,郵政儲蓄銀行甘肅省分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強線上業務產品推廣,通過多種渠道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確保資金直達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為小微企業發展紓困解難。截至2022年2月中旬,郵儲銀行甘肅省分行累計發放小企業法人貸款2.94億元[10 ]。與此相應,甘肅省農村金融市場化水平也有了較大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也越累越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農業銀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一大批各類服務于全省“三農”發展的金融結構相繼在全省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和偏遠山區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質的業務,有效推動了甘肅省普惠金融服務服務于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普惠金融能夠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低收入群體提供最基礎的金融信貸資源,從而在資本獲得性上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機會和可能性[9 ]。從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整體狀況考察,201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聯合推出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通過“企業互助+政府擔保(風險補償)”的模式,省市兩級財政累計出資近10億元籌建風險補償金,累計投放貸款138億元,惠及3 700多家小微企業。2016年,引導金融機構推出稅易貸、銀稅通等22個銀稅互動產品,累計為20 000多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 100多億元。2017年初,聯合制定《甘肅省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開展小微企業“雙創”金融服務創新試點。2017年末,聯合啟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三年專項行動,推動轄內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等供應鏈核心企業幫助小微企業供應商開展應收賬款融資,實現2 000多家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800多億元。不僅如此,根據甘肅省統計局2022年1月18日公開發布的數據,面對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全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做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困難約束條件制約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初步核算達到了10 243.3億元,比2021年增長了6.9%;2020 — 2021年2 a平均增長5.3%,較好實現了預期發展目標。其中,從與鄉村振興緊密相關的農業發展來看,2021年甘肅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了1364.7億元,比2020年增長10.1%,2020 — 2021年2 a平均增長7.6%。分農產品類型看,全省糧食總產量實現1 231.5萬t,豬牛羊禽肉總產量134.0萬t,秋糧產量達到901.6萬t,農產品自給能力實現充足保障。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2021年達到11 433元,比2020年增長10.5%,2020 — 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9.0%,增長速度符合預期。這些成果的取得,顯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離不開普惠金融的保障。
在財政部甘肅監管局保障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落地見效方面,自2021年起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就被列為直達資金,監管局針對該項資金管理辦法及相關政策要求,及時將其納入直達資金常態化長效監控機制,依托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綜合運用日常監管、重點監控、現場核查等多種手段,動態跟蹤直達資金分配、撥付、管理、使用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甘肅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2 614.6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7.7%,各項貸款余額23 905.3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7.9%。2020年底全省農村地區現已正式設立銀行機構服務網點3953個,各類金融機構建成了助農取款服務點達到2.53萬個,而且在相關網點均配有ATM、POS機等基礎配備總計超過26萬臺。全省農村累計發行銀行卡8 000余萬張,人均接近5張,全省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支付服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目標[9 ]。
但另一方面,從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或者制約因素來看,甘肅經濟社會弱勢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仍缺少有效保障,特別是普惠金融能夠發揮作用的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在獲取金融服務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全省農村地區的金融支付、保險、投資、信貸和信用等各類業務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金融基礎設施網絡化建設能力還需要提高,廣大農村居民要想非常便捷地及時獲得金融市場的多元化服務還存在一定的門檻條件。
從農業領域與金融融合發展的角度來看,甘肅本地所產絕大部分的農產品存在儲存要求較高、質量層次參差不齊的問題,農業發展在提供比較有效的抵押方面還存在傳統金融要提供服務時必備的一些基本要求,而且農業自身的弱質特點也決定了該領域對金融資源配置和吸引的能力在市場競爭條件下相對比較弱。從發展經濟學家麥金農、肖等人所提出的金融抑制和排斥性分析,甘肅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處于弱勢區域,這就決定了農村對金融服務、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的需求相對工業和城市而言范圍不廣、總量較小,而且發展層次較低,這就必然造成金融服務體系覆蓋范圍上的地理盲區。相較于城市居民而言,甘肅農民整體上可以劃分為傳統金融低凈值類的服務對象,該群體對于現代金融知識的學習能力不足,而且對現代網絡技術手段的掌握相對較晚,農民群體特別是剛剛脫貧的邊緣群體更容易受到金融服務的排斥,造成其獲得金融服務的水平降低[6 - 7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2年1月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甘肅省小額貸款公司機構數為255家,從業人員數為2 360 人,實收資本138.86億元,貸款余額122.49億元。考慮到統計口徑小額貸款公司數量與各地公布的小額貸款公司批準設立數量可能存在差別,甘肅省小額信貸發展狀況的相應指標在西北地區和全國均處于較低或較少的水平[8 ]。
3? ?普惠金融助力甘肅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普惠金融發展涉及面廣、部門多,鄉村振興戰略是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國家戰略,普惠金融助力甘肅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需要多策并舉,立足甘肅普惠金融發展面臨的內外形勢,綜合運用再貸款等政策工具,撬動、放大低成本信貸資金投放,同時持續調整優化小微貸款的投向和結構,著力解決脫貧地區和農民群體發展生產的資金問題。以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為重要導向,不斷豐富金融服務手段、延伸服務觸角、優化服務水平,有效滿足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準確把握普惠金融發展和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問題,謀求新時期實現二者融合互促的對策思路[11 ]。
2022年3月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了《甘肅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12 ],提出在提升金融服務“三農”方面,要充分利用基金、信托、租賃、保險等新型投融資工具,運用貼息、擔保、保費補貼、風險補償、增量獎勵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農業貸款力度,擴大投放范圍、延長還貸期限、降低貸款成本。擴大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范圍,提高農業信貸擔保規模,推動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土地經營權依法合規抵押融資。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優化農村金融環境。鼓勵銀行機構推廣新型數字金融產品,滿足個體農民、中小企業差異化金融需求。以“農金室”建設作為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口,搭建符合農村實際的金融服務載體[11 ]。因此,為發揮普惠金融的優勢,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甘肅省現有的涉農貸款金融機構需要建立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力保障的長效體制機制,以解決發展資金不平衡、不充足問題為主要抓手,以超常規手段加大信貸投入,明確區分金融資源精準投放與其他應該以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支付結算、消費貸款等普惠金融之間的界限,盡快補齊全省普惠金融發展短板,不斷拓寬資金扶持渠道,在防風險的前提下加大涉農貸款資金的投入,實施全省村鎮特色農業產業振興類的項目貸款,創新農村優勢農業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支持基金,并為從事農畜產品加工、貿易的中小市場主體提供便捷的小額貸款。
在加強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的農村普惠金融市場制度建設方面,適當放寬對農村地區普惠金融機構和相關業務的市場準入條件。在鄉鎮、居民集中居住點、農業產業化片區和農產品加工點設立以服務“三農”為主要目的微型普惠金融服務網點,促進那些符合準入條件的社會金融資本、產業類投資資本能夠在農村地區投資設立支持有關農村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的村鎮銀行、農業小額信貸公司等多種多樣的普惠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在資金使用上,要根據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人才興旺、生態興旺等要求,將普惠性的農業農村小額信貸投放到農業產業、新型農民、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優先運用到國家或省市重點支持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等項目,支持具有新時代現代發展要求的家庭農場、手工作坊和小加工、小制造領域,提高信貸資金投入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普惠性支持作用。
在普惠金融助力甘肅省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優化金融環境也是應該考慮的重要內容。為此,甘肅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應依托普惠金融業務的相關金融機構,錨定“三農”領域的資金需求突破點,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擔保增信、風險補償作用,撬動小微、創業貸款并擴大投放。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和互聯網+,通過微博、手機終端App、微信等廣泛推送普惠金融服務政策,介紹普惠金融產品,不斷改善普惠金融支農和農業農村信貸環境,有效發揮普惠金融對涉農貸款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聚焦重點、因地制宜”的原則,既發揮各類財政轉移支付和支農貸款等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又激活普惠金融機構在市場主體內的生活力,實現政府功能和市場作用的有效結合。農村基層地方政府要與農村金融機構加強交流和項目合作,優化普惠金融涉農貸款配置,以地方財政資金作為基礎,加入金融機構的普惠性小額信貸資金補充,充分發揮它們之間的互補協同和互促效應,以有限的財政支農支出帶動更多的金融機構涉農信貸資金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各個領域,有效放大財政支農資金的倍增功能和提升鄉村金融發展的獲得水平。
實踐證明,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有助于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這就會促使相關金融機構的逐步擴張,進而為增加農民能夠享有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機會,最終提升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因此,普惠金融更好助力甘肅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還需要抓住縣域經濟這個連接城鄉的中間區域,從長遠戰略角度統籌規劃全省68個縣區縣域普惠金融發展的功能定位、主要方向和發展目標,切實加強縣城之間、縣域金融機構之間、縣城和相關鄉鎮之間的金融服務協調合作。通過積極發揮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縣域,如榆中、皋蘭、永登等縣的典型示范作用,從實際出發,通過產業帶動、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提升等,因地制宜和差異化地確定不同縣域、鄉鎮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基礎需求,以發達縣域帶動欠發達縣域和農村的普惠金融發展,有效提升農村地區和針對農民、農業產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通過各種宣傳、政策普及加大對農民群體的普惠金融知識推廣,提高農村居民主動參與普惠金融發展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根據不同縣區農村的產業特點、傳統文化、民俗習慣,為農牧民提供簡單易學、容易操作的普惠金融服務應用平臺,加強對農村金融基礎數據的采集、保存和使用,強化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合法合規管理要求,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 張? ?賀,白欽先.? 數字普惠金融減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嗎?——基于中國省級數據的面板門檻回歸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2018(10):122-128.
[2] 楊偉明.? 數字普惠金融與城鄉居民收入——基于經濟增長與創業行為的中介效應分析[J].?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0,22(4):83-90.
[3] 高沛星,王修華.? 我國農村金融排斥的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基于省際數據的實證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2011(4):93-102.
[4] 張國俊,周春山,許學強.? 中國金融排斥的省際差異及影響因素[J].? 地理研究, 2014,12(12):2299-2311.
[5] 王? ?婧,胡國暉.? 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 金融論壇,2013(6):12-14.
[6] 何雯雯.? 對甘肅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情況調查與思考[J].? 北方經貿,2017(6):75-76.
[7] 李文瑞,石建平.? 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助力甘肅鄉村振興[J].? 甘肅金融,2021(5):26-29.
[8]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 — 2020)[M/OL].? [2021-05-05]https://do wnload.csdn.net/download/qq_38412739/18400797.
[9] 姜再勇.? 普惠金融的甘肅實踐與思考[N].? 金融時報,2018-07-02(3).
[10] 洪國霞,李? ?升.? 變“輸血”為“造血”[J].? 中國郵政,2019(4):52-53.
[11] 李紅霞,湯瑛芳.? 甘肅省城鄉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 甘肅農業科技,2021,52(10):91-98.
[12] 甘肅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甘肅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甘政發[2022]17號)[EB/OL].(2022-03-01)[2022-03-11]http://www.gansu.gov.cn/gsszf/c100054/202203/1981399.shtml.
收稿日期:2022 - 03 - 15
基金項目: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20CX4ZA092)。
作者簡介:羅得寧(2001 — ),男,甘肅蘭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金融。Email:912139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