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鋒
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的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認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學策略。但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教師只是按照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考試成績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對于學生的發展是不足以起到促進作用的,學生只能夠了解自己當前的學習水平卻不知道如何優化個人學習措施。多元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或者優點,以此強化學生的學習,針對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建立學習信心。
關鍵詞:多元評價;小學數學;學業評價
多元評價追求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區域的全面性、創新性、開放性,在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要有科學評價的主觀意識,在運算教學評價主體選擇、運算教學評價內容設計、運算教學評價體系升級等方面展開深入探究,借助評價手段展開教學推進,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
(一)評價前要有充分準備
對于教師來說,作出合理的課堂評價之前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在教學之初就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并在課堂教學中解答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去。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最根本的是在教學之初要進行一些超越教材的知識預習,對課堂教學評價進行預設。
(二)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參與主體應該多元化,評價的方法也應該多樣化。在課堂教學評價中,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外,還可以衍生出多種評價方式,如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另外,學生與學生之間更為熟悉、更為了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互評,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評價參與感,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當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多元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學生自評,幫助學生重新定位自我
單純依靠教師的評價,教師很難在評價中發現學生的實際閃光點,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將學生自主評價融入教學評價活動中,讓學生能夠闡述自己的優點和缺陷,總結各類教學方法,檢查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質量和效果,這樣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將會重新定位自己,認真總結各類學習方法。為了讓學生可以在學習活動中更好地進行自主評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定期寫數學學習日記,將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加以記錄。隨后在學生數學日記中加以評價,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總結是否到位,讓學生真實的思想情感可以表達在數學學習日記中。并且數學學習本身是一個相對枯燥乏味的過程,而數學日記的誕生,則可以讓學生擁有一個私人的位置表達個人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方法和情感,學生將會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而教師在查看學生數學日記時,也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而對教學內容加以改進,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二)采用學生互評,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會忽略學生的氣質特點,而學生自評則往往會忽略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此時教師就可以在評價中引入學生互評模式,學生與學生之間每天朝夕相處,學生更加了解其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所以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展開互評,學生可以通過互評了解其他學生的學習程度,以此彌補個人的學習缺陷,還可以判斷自己是否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生活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對問題進行主觀探索和思考,隨后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方法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則應當對學生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思路加以評價,部分擁有創新性思維的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在黑板上演示的學生出現了一些不需要的步驟,或者解題方式過于麻煩,步驟太多。隨后教師就可以邀請這部分學生來到講臺上對學生的解題方案加以改進,指出不足之處和優化策略。這樣學生在相互評價過程中,學會了欣賞他人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利用家長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90%的時間都與家長待在一起,所以家長的評價對于學生的發展將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合適的家長評價能夠為學生指明發展方向為學生提出科學的學習辦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邀請家長一同對學生的學習加以評價。教師可以經常為學生構建親子教學活動。
例如,在展開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在學生回家后帶領學生將自己的家庭房間周長利用尺子測量出來。隨后讓學生自己判斷家庭房間周長與邊長有什么樣的關系。讓家長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家長再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寫下總結性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課后學習能力以及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
(四)教師課堂評價,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傳統的學習評價中,教師注重的是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卻忽略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形成和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數學思想的了解。數學源于生活,是人們通過對生活中的現象認知而推演出來的結果,其對人們的邏輯思維和解決能力都有很大的意義,學生學習數學的中心應該是通過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了解其推演過程從而學習數學思想。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這一章節過程中,通常教師會進行簡單的推導之后將“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才能圍成三角形”的結果告訴學生,而學生便會將結果記住。若此時教師多給學生留出一點探究的時間,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由探究并對其進行適當引導直至學生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才能圍成三角形。”這樣的話,學生的滿足感不言而喻,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語
多元評價勢必帶來多重激勵效果,教師注重運算教學評價內容的設計,評價方式的創新,都能夠為學科教學帶來更多助力支持。數學運算學習有自身特點,學生對評價也有不同期待,教師要做好必要的教情和學情調查,推出適合的運算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表現作出客觀點評,形成更多激勵動力,這對培養學生數學運算學習習慣有重要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馬金連.核心素養理念引領的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14(24):63-64.
[2]馮桂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5(19):57-58.
[3]張麗.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6(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