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松
摘 要:近期以來雙減政策不斷推行,讓小學生能夠減輕課外輔導和課下作業(yè)的壓力,還給小學生一片輕松學習的空間。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老師需要創(chuàng)新課堂練習方法,以此來達到減負不減效的目的,更加的注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讓小學生在課上就能夠得到有效練習,從而減輕課下作業(yè)的壓力。本文針對于雙眼背離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一點策略,希望能夠提高小學生課堂練習的效率,減輕課下作業(yè)的壓力。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
雙減是近期國家推行的減負政策,目的是為了回歸學校教育本質,減輕學生在學校教育之外的學習壓力,進而讓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這樣一來對于學校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在課堂教學上就要完成教學任務,以避免在課下帶來學生的學習負擔,以此達到雙點的目的。
一、雙減的意義
(一)減少校外培訓
雙減政策未落實前校外學科類培訓非常多,校外培訓的出現使義務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家長不得已通過校外培訓彌補義務教育的缺失。這使得大量的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人們面前,小學生即便完成了學校的教學任務也必須順從家長的意愿去參加校外培訓,以免在心理上落后于其他學生,久而久之使得校外培訓壓力成為了學生最重的負擔。雙減政策落實之后,從政策法規(guī)上減少了校外培訓的存在,使得學生的校外培訓壓力明顯減少。
(二)治療教育焦慮
家長在全民接受校外培訓的大環(huán)境下,害怕孩子被其他同齡人拉開差距,只能讓孩子接受校外培訓,以確保孩子與同齡人接受相同時間的教育,這樣才能緩解教育焦慮。但從結果來看,這種高壓式教育除了增加教育焦慮之外,無法提高教育質量,甚至會導致教育質量下降。因此雙減政策能夠通過減少學生被占用時間和精力,以達到治療教育焦慮的目的。
(三)堅守學校底線
雙減政策未落實前學校教育質量直線下滑,部分教師甚至讓學生通過課外培訓學習本來該課堂教學中講解的知識點。其本質是學校教學底線的喪失,嚴重降低了義務教育的質量。雙減政策能夠嚴格控制學校和校外培訓造成的教育焦慮,有利于持續(xù)孩子客觀成長規(guī)律,這樣才能讓過度的教育焦慮轉變?yōu)檫m當的競爭壓力。雙減政策實施以來讓教育回歸到了學校之中,學生能夠在學校之中發(fā)揮自己的各方面特長,以至于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校氛圍中健康快樂成長。
(四)回歸教育本質
雙減政策未落實前資本已經滲透到教育領域中,而且不斷蠶食家庭教育資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嚴重損害了教育本質。教育的本質是育人為本,使人懂得明理和增長知識,但是現代教育歪曲了教育的本質,尤其是高考壓力下的應試教育讓教育成為了競爭的手段,成為了學生以后就業(yè)的必要階段,使得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備受各方面的壓力,讓學習成為了可怕的不良競爭。雙減政策提出將資本關進籠子里,減少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進入,并且對現有的學科內培訓進行約束。這樣才能讓教育回歸本質,而不應該將教育淪為資本的附庸。雙減政策讓教育只規(guī)范在學校之內,讓學生能夠在學校中就學會最基本的科學知識,這就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減少不良競爭。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提升能夠減少學生作業(yè)負擔,對學生來說課堂練習效率越高則課外被占用的時間就越少,因此學生必然會珍惜課堂練習時間。在減負動力的推動下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提高,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適當的競爭壓力而非繁重的教育焦慮,這樣學生才能夠從小學課堂練習中發(fā)現數學學科本身的興趣。只有小學生具備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夠增加小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讓小學生在探索的推動下對于未知的知識進行自主的學習,以至于增強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切都源于小學生的興趣使然,可見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若教師想要減少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縮短教學所用時間,但是不能影響原有的教學效率,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擠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堂練習,進而達到鞏固所學小學數學知識點的目的。只有在課堂上教師將教學質量提高以后,小學生在課上就掌握了所學知識,那么在課下才會減少各種各樣的輔導,才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小學生的教學課堂應該是高質量運行的,才能夠讓小學生將所有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中,以便于讓考上教學質量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可以看出高校的教學課堂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能力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提升對教師和學生均有較高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減負目的。小學生只有在課下的壓力減輕之后,在課上的經歷才會十分飽滿,學習起知識來才會得心應手,以至于在課堂上就掌握了數學知識,那么又會減輕在課下的學習負擔,這種良性循環(huán)才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學生必須通過集中注意力、適當預習等手段提高自己的課堂學習能力,這樣才能減少新知識點學習所占用的時間,課堂練習時間和課堂教學時間比例適當才能最大化達到減負效果。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少學習動力
雙減背景下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科中投入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數學知識點相對其他學科存在枯燥乏味的缺點,仍有部分學生始終無法提起對數學的興趣,這部分學生缺乏數學學習動力。數學學科無法上語文學科一樣生動活潑,有自己較為固執(zhí)的一面,學生學習起訴學來就會顯得力不從心。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生是因為教師教學水平不足而缺少學習動力。有的數學老師教學死氣沉沉,不能實時調動起課堂氣氛,致使小學生在課堂上也無法產生興趣,進而在數學課堂上不愿意自主學習,長此以往使得小學生的數學厭煩情緒積累,回家加深了對于數學學習的抵抗性。
(二)學生學習思維意識落后
雙減背景下學生錯誤地認為國家減少學生作業(yè)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義務階段可以不重視學習,這種觀念是極不成熟的。雙減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和練習效率,這樣才能空余出足夠的時間讓小學生去鍛煉身體、休息和娛樂。只有將學生的學習意識擺正之后,才可以將雙減政策深入實施。
(三)學生認知結構不完善
雙減背景下,學生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同時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點。但是學生數學認知結構不完善,導致其學習數學知識點的效率不夠理想,其根本原因是學生數學大廈的根基沒有筑牢。很多數學知識點由多個更加細小知識點組成,各個數學知識點涉及的細小知識點存在交叉重合情況。因此學生沒有完善的數學認知結構,則不能運用多個細小知識點完成對新數學知識點的學習。
(四)學生游戲參與度不足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經常通過數學游戲完成數學知識點教學,但是數學游戲具有局限性,無法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數學游戲中來。以“加與減”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購物游戲讓學生掌握加減運算法則,但是購物游戲需要占用一定課堂教學時間,而且購物游戲中能夠參與的學生數量有限。因此即使整個課堂時間全部用來開展購物游戲,仍有部分學生無法參與到數學游戲中來。
四、雙減背景下課堂練習效率提升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歡快課堂練習氛圍、明確課堂練習目標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歡快課堂練習氛圍后學生更容易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溝通,有利于提高數學知識點掌握效率。明確課堂練習目標主要指教師必須讓學生清楚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的目的是減輕自己作業(yè)負擔和課后學科培訓負擔,若學生不珍惜課堂練習的機會,則在課后仍然需要投入一定時間完成課堂練習作業(yè),這樣學生無法完全享受到雙減政策的便利。
例如,在教學《認識10以內的數》時,充分考慮學生喜歡玩的天性,從游戲入手,引導學生用玩的方式學習數學,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貫穿游戲,使數學課堂趣味橫生,充滿了求知的樂趣。教師設計了有趣的猜紙牌游戲,告訴學生有A、2、3三張紙牌,故意只露出兩張紙牌,讓學生猜沒露出的紙牌是幾?這樣的問題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簡單了,他們可以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接著,她又出示三組牌,第一組三張牌全遮住,第二組遮住一張牌,第三組遮住兩張牌,讓學生任選一組猜一猜。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三組,理由都是第三組只有一張牌不知道,很好猜,這就在玩中讓學生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達,后面的內容進行起來就水到渠成了。課堂上,學生們猜數、討論、思考,興奮而快樂,這樣的數學課堂顯然受到了學生喜歡。
(二)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思維
雙減政策未落實前學生課后時間大部分用于課外培訓和做作業(yè),導致學生沒有多少用于鍛煉身體或者娛樂的時間,待學生升入小學高年級后其正常睡眠時間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學生必須珍惜雙減政策的來之不易,積極提高課堂練習效率,以減少課后作業(yè)和課外培訓對自己額外時間的占用,若學生抱著放松的心理對小學數學知識點進行學習,最終只能自己吞下貪玩的苦果。
例如:教師在《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和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起到豐富和拓展課堂教育教學內容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抽查,其間,教師可以增設相應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對題目進行合理編排,保證設置的題目符合學生能力發(fā)展的現狀,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構建學生數學認知結構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先向學生講解數學認知結構,讓其認識到數學認知結構對學習數學知識點的重要意義,先學習數學認知結構再具體學習知識點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充分對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利用。教師可以先按照計算、圖形、幾何、方程等框架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的基本構成,然后再結合不同知識點基本架構對更加復雜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最后學生即可運用多個數學知識點解決綜合應用問題。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引導學生將圓柱與圓錐的所有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張圓柱與圓錐的思維導圖,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做綜合應用題的時候,碰到哪一個知識點就立馬可以調出這個知識點相關的公式、概念等,那么這綜合應用題就可以一步一步的進行解決。面對綜合性應用題小學生馬上就表現出懼怕的心態(tài),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繁雜的綜合應用題簡化為簡單的數學題目,思維導圖利用就是能夠為化繁為簡的有效手段,這歸咎于在平時學習中教師要將這些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才能夠在做綜合應用題時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游戲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時間多少制定不同類型的數學游戲。若課堂練習時間比較充足則教師可以制定情景類數學游戲,讓學生具有一定的代入感和參與興趣;若課堂練習時間比較少,則教師可以在分組情況下制定數學游戲。
例如,在《元、角、分》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即可設計一個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認識人民幣并能夠正確的使用人民幣。可設計主題“今日我當家”,游戲場景則布置為校園小超市,準備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幣,分配給收營員與顧客,在顧客挑選準備好的東西去結賬時,其他學生可以起到輔助作用與糾錯作用,比如,扮演顧客的學生買了一個15元的杯子,若是其拿出50元結賬,其他學生即可做出提醒,表示用一張20元或者一張10元和一張5元即可。如此在簡單的場景與對話中,讓所有的學生都產生參與感,一起認識與使用人民幣,這讓學生掌握了本節(jié)知識之后,還能提升其運算能力、思考能力等,讓其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能夠主動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元素。
五、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可以通過改進學生課堂練習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練習效率,減少數學練習對學生課余時間的占用,這樣才能達到減少學生作業(yè)和培訓負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金陸. 雙減 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 文理導航(中旬),2022,(05):46-48.
[2]陳麗. 透析數學知識本質,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 文理導航(中旬),2022,(05):61-63.
[3]林晶.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數學教學多元化測評[J]. 文理導航(中旬),2022,(05):76-78.
[4]馮建梅. 加強師生課堂互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 文理導航(中旬),2022,(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