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德英
摘 要:隨著社會上不斷出現的小學生因壓力過大產生心理健康受損的報道,教育部審時度勢頒布了“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根據這一政策,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課堂中高效并放松完成教學任務成為一道亟需解決的難題。本論文針對上述情況提出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更加活躍小學語文課堂的策略方法。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活力
引言
語文是小學生語言學習和理解閱讀的重要課程,是深入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的重要性無法忽視,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已經不適合現代的教學,在如今的“雙減”政策背景下,增加小學語文課堂活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減輕學生的負擔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便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相應的努力,調整過去一貫的教學任務,將教學方向引至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向學生展示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一、指導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通過對于教學內容的重新編排,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的關聯[1]。過去的機械性教學方法已經過時落后,教師一板一眼地教授課本知識只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對語文的興趣,學生只會把學習語文當做枯燥的任務。在當下的“雙減”背景下,教師作為指導者,引領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才是讓教育熠熠生輝、讓教學質量逐步提高的好方法。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一課學習拼音時,教師應不再只是灌輸性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該將拼音的發音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父母愛不愛自己,學生都會回答“愛”,此時教師向學生展示“愛”的拼音。再比如教師讓學生拿出鉛筆,以“筆”字向學生展示拼音寫法和讀法,以此加深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將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
(二)準備學習獎勵
“雙減”政策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讓學生學習時勞逸結合,減輕學生負擔,如此相較于過去傳統的教育方式,如今的教育也不應該只存在批評改正,教師還應該對平時學習努力認真的學生采取獎勵的方式。這也要求教師更加深入了解學生,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也讓學生意識到前列的成績并不一定是決定學習好壞的條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例如教師每周的星期五,在課堂上選出十位學習認真的學生,為這些學生提供獎勵,比如能夠和朋友同桌一節課、獲得一本喜歡的書、讓學生上臺領讀等等,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樂趣,而且還能激勵其他學生努力學習獲得獎勵,營造一個熱愛學習的良好氛圍。
(三)進行情景演繹
新課程改革十分強調教學的“有效性”,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在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小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1]。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插圖生動形象,故事也多姿多彩,能夠讓學生在豐富的畫面中閱讀并理解課本傳達的內容。而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課本課文的記憶,教師可以在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最喜愛的一篇課文進行演繹,使學生在課堂中展現出課文內容。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課時的《小馬過河》或者四年級上冊第十八課的《牛和鵝》,課本內容都非常適合演繹,學生在自主理解課本內容后,找到一起演繹的學生組成小組,制作需要的道具,加強小組成員的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鍛煉并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的責任感。演繹之后,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幫助學生找尋語文的獨特之處,激發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一)指引學生自主思考
語文的學習最主要的是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理解,傳統死記硬背的方法顯然并不適合學生,而為了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教師應該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突顯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自主學習。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十課時的《古詩三首》,教師應讓學生自主對古詩的內容進行描述,使每位學生表達出自身對古詩的理解,而不是教師一味地教授古詩內容。在學生對古詩理解有偏差時,教師也應該逐步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讓學生了解古人創作古詩的心境和原因,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古詩的記憶,另一方面向學生展示語文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生參與教學設計
拋棄過去以教師自我想法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設置當中,以此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比如學生在課前以投票方式讓教師先講當前單元的一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要教授的字詞,教師再對此進行補充。不僅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學的不易,增強師生感情,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合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改變刻不容緩,讓學生自主學習、減輕課業負擔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構建學生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黃芳.“雙減”之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師道:教研, 2022(4):2.
[2]張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天下:綜合,2021,(8):02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