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躍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發展的重要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引導學生端正對待生命、對待生活、對待世界的態度,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促使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質上有著重大作用。這就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與時俱進,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打造高效的課堂,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養。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社會的不斷發展對當代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認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觀念應該從小培養,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更是重中之重,對初中生的健康發展與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只有好好利用課堂,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一、注重學生參與的主體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該圍繞學生的個體發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關注學生參與的主體性,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體驗與感受,并利用自身的情感對事物形成感悟和理解,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刻地體驗,使他們在這個基礎上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培養良好的法治觀念,并將該觀念付諸實踐,形成堅定的法治信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情境和體驗等元素設計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在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只需發揮引導性作用,幫助他們實現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心態轉變。教師還需關注學生個體的親歷性,基于學生的心理情感和實踐活動引導他們產生親歷感。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產生正面、積極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在這個基礎上構建良好的道德與信念,進而主動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教師要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對知識的深刻理解,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形成深刻感悟與體驗的基礎上將真情實感投入教學活動。
二、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充分地學習到理論知識,還應積極地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將所理論和實踐相互地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探討,增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使學生不斷思考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獲取探究學習的經驗時,能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學生將正確的學習方法呈現出來,可以為其他學生提出寶貴的意見,并在實際的探究學習中得到肯定,學生學習信心得到增加,更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不僅懂得了學習的真正含義,還可以體會到知識學習的魅力。教師要合理運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熱點新聞,通過各種實際案例來教會學生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結合教材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情景,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視頻或新聞等方式,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提問,隨后讓學生進行個人討論和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中能鍛煉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提出問題時,也能展現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展示能力。教師要在學生發表后,給予正確和指導性的評論,引導學生正確的行為做法,只有促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為學生日后生活中的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采取案例引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輕松學習并掌握法律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識。在此實踐探究的過程中,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聯系到實際的案例,構建屬于自身的學習體系,從而輕松學習并掌握法律知識。因此,在利用案例講解這一節課的法律知識時,依據生活中實際發生的案例,生動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提出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在實踐學習進行思考,不僅讓學生對案例的法律知識進行分析,還可以依據所學到的法律知識運用到實踐學習中。如過馬路為什么需要遵守交通規則、公共場所為什么要愛護公物,等等。通過實際的案例呈現出法律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加全面地遵守法律,并在了解到法律的實際作用時,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做一個依法守法的公民。
三、課堂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
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構建高效課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生活情境,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開始學習,能更好地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解決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案例分析、故事講授、情景模擬、辯論賽、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把一切有利于理想教育的資源融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講解某堂課時,如果知識點對學生來講比較不容易理解,那么教師應該在講解過程中多引用相關的典型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例如,中國科學院黃國平同學的博士畢業論文中的致謝信,通過簡單樸素的話語,讓我們看到一位寒門學子人生的悲苦、命運的多舛和求學的不易。面對種種苦難,他沒有被擊倒,而是用難能可貴的拼勁和韌勁堅持了下來,不僅有“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堅強意志力,也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情壯志,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教師將這類資源運用到理想教育中,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完善的教學評價
完善的教學評價可以起到振奮學生心靈的作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的積極評價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當學生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時,教師可以用言語表揚來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新穎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學生予以肯定;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良好行為,作為優秀的事例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促使學生再接再厲,也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除了教師評價外,道德與法治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指導學生運用理性評價自我的方法,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嘗試著解決問題,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同齡人更容易走進彼此的心靈,道德與法治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或小組之間相互評價,在對他人評價的同時反省自己,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塑造學生謙虛好學、團結友愛、追求進步的心理品質。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科的教師和家長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形成多方聯動機制,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利用數據庫資源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把初中生的學習成績、心理健康水平、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等都記錄其中,通過定期回看,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特征,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利用《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對學生進行定期的心理測評,追蹤學生整個初中生涯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加以及時的干預,保證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為了保障學生學習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緊隨新課程改革,廣大教學要不斷挖掘出符合學生成長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明晴.淺析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學術論壇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5.
[2]曾志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制教育實施策略[A].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1年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五期)[C].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