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芳
摘 要:空竹作為漢族民間傳統的玩具,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充滿娛樂性、技巧性、趣味性。應用到幼兒教學領域,能夠喚起幼兒對園區活動的喜愛之情,提高幼兒的自主能力,促進幼兒身體健康,陶冶幼兒藝術情操。本文在此基礎之上分析空竹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并探討如何將空竹文化應用到教學領域,為更多幼教工作者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幼兒;傳統文化;空竹;自主能力
一、分析空竹文化的特點
空竹又稱空鐘、風葫蘆,是我國古代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曹植的《空竹賦》,明朝劉侗的《帝京景物略》當中都曾描寫過空竹文化。如今在2006年六月抖空竹入為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抖空竹在雜技節目當中代表著中國的國粹精品,被世界各地所熟知。如今已經成為一項適合全民用來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它的玩法多種多樣,能夠讓人盡情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并且它的技巧性十分明顯。在雙手握桿抖動空竹做出各種動作時,人的上下肢各種關節都在同時運動。抖空竹的過程之中,人們也會做出各種花樣來,讓表演呈現的形式更加靈活。空竹本身具有技巧性、趣味性等優秀特點。并且掌握空竹還能夠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弘揚與發展。充分領略古老的藝術結晶。將空竹文化融入到幼兒教育領域,并充分的利用其特點與背后的價值體現,可幫幼兒形成獨具特色的園區教學活動內容。
二、將空竹游戲融入園區活動中
教師帶幼兒排成兩隊,成體操隊形站立,隨后在中間進行示范抖空竹的動作。然后鼓勵孩子們積極練習動作并糾正動作不規范的幼兒。之后開啟“地滾球”游戲——在起跑線10米處設置標志物4個,標志物之間間隔2米,將孩子們分成人數相等的4隊。各隊在起跑線后,面對標志物站成一路縱隊。在聽到起跑信號之后,迅速將球放在地上,用手滾球向前跑,先跑完的隊伍獲勝。在滾球游戲的過程之中,讓孩子們依靠自己的控球能力和身體活動能力將球滾到終點。隨后可以讓孩子們自由分組,再重新進行分組比賽。
三、空竹文化對幼兒發展的幫助作用
1.提高身體素質
空竹作為典型的基礎性、節律性運動項目,能夠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四肢協調能力。尤其針對幼兒的身體發展而言。抖空竹能夠很好的發展幼兒的各個器官,優化其精細動作。對幼兒的專注力、平衡能力,肢體協調性都能起到鍛煉作用。并且空竹的技巧性較為突出,幼兒在做各種動作的時候會提高自己的精神集中程度,眼睛盯著空竹在空中旋轉位置的變化,雙眼與腦神經也會不斷得到鍛煉,能夠起到提高視力的作用,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機能。有助于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干擾的可能性。
2.樹立文化自信
空竹作為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內容又充滿了新鮮感,能夠與時代結合帶給大家快樂同時,本身又具有收藏價值。不僅可以作為玩具,可以作為體育器具,也可以作為藏品。空竹本身有值得被挖掘、整理、繼承和發展的價值。融入到幼兒教學當中,能幫助弘揚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建立起民族自豪感,讓幼兒去了解我國古代歷史文化淵源與智慧結晶,為幼兒做好愛國主義情懷的思想啟蒙。讓保護我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在幼兒的心中深入人心。
3.陶冶藝術情操
空竹是一項充滿技巧性的運動項目,幼兒在進行練習時,能夠強化肢體的靈活程度。有別于課內的學習環境,玩耍空竹使幼兒能夠得到身體的放松,可以陶冶情操,緩解生活中的壓力。并且還能夠在了解空術的過程之中提高藝術的品鑒力。讓幼兒能夠培養出興趣愛好。為生活增添更多光彩。還能夠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高對藝術與文化的追求。
4.提高交際能力
空竹可以讓活動變得更具有交互性。比如分成不同小組讓大家進行合作,孩子們互相之間可以展開良性競爭。幼兒玩耍空竹時,互相探討彼此的動作要領,以及玩耍心得。能夠提高幼兒的交際能力,讓活動現場的氛圍更加溫馨。
四、空竹文化提高幼兒自主能力的教學措施
1.搭配網絡資源提高幼兒興趣
想要更好地讓幼兒了解空竹的文化淵源,以及讓幼兒更明確掌握玩耍空竹的技巧,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的應用,或者搭配“雙師”政策。教師尋找能夠介紹空竹的網絡資料,結合名師名家有關于空竹的專業性講解。也可以帶著孩子們共同去尋找空竹的非遺傳承者、宣傳者,為孩子們講述什么是空竹?怎樣玩空竹?網絡資料擁有廣泛性、專業性以及多樣性的特點,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也能為教師節省很多備課的時間。可以讓教師擁有更多精力去設計接下來的活動任務。
2.情景塑造提高幼兒參與感
設置情景交融的園區活動也是能夠讓幼兒強化自身的體驗感,讓幼兒更加投入,更加享受活動過程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讓幼兒進行空竹運動時,可以搭配適當的背景音樂,也可以將幼兒劃分成不同小組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教師可以空竹為主題,讓幼兒們在學習空竹相關資料之后,親自講述有關對空竹的認識和看法,鼓勵孩子們盡情表達。隨后讓幼兒組織空竹表演活動小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共同努力,激發幼兒的活動參與。也可以讓不同小組之間展開競爭,通過趣味比賽找出最佳表現者進行獎勵,充分激發幼兒活動的信心與信念感。
3.應用班級大師進行激勵制度
通過希沃白板以及班級優化大師等網絡教學輔助工具,可以將幼兒們的玩耍空竹的成長情況清楚地記錄下來。比如幼兒若能夠每天堅持通過空竹鍛煉身體,教師可以給幼兒的每日表現上增加一朵虛擬小紅花。每周或者每月進行總結時,能夠堅持次數最多、天數最多的幼兒,教師可以給予一次較大的獎勵。也可以吧幼兒的階段性表現做成統計圖,成為一項清晰的教學反饋,以便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更新。
4.家園共育幫助幼兒提高表現力
教師也可以將幼兒的表現發給家長,讓家長也能夠參與到教學當中。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和老師聯合起來,對幼兒的活動內容進行關注。從學校與家庭兩大視角幫助幼兒充分提高活動自主性,以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幼兒塑造更大的安全感。家長也可以在家庭之中陪伴孩子們一起玩空竹,讓親子關系更加親密,擁有更多陪伴孩子們的時間,一起讓幼兒堅持鍛煉身體,堅持體會空竹的魅力。在家長的幫助之下,幼兒也能更積極的表現自己。家長也可以錄制小視頻,記錄幼兒每天練習空竹的情況,發送到朋友圈、抖音短視頻當中,吸引更多人們關注對幼兒傳統文化的思想啟蒙教育。
總結
將空竹文化應用到育兒領域當中,能充分幫助幼兒提高自主能力,調動起其對活動的積極性與參與感。教師應對自己提出高要求,能結合多種資源的運用和方案的設計,強化情感體驗課堂的運用,利用空竹文化為幼兒帶來更多新鮮的可能。既要注重幼兒的活動反饋,又要注重空竹文化資源的利用、活動的創設、環境的塑造,從全方面、多角度帶給幼兒更多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朱麗芳.多元化幼兒自主探究活動的組織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07):64-66.
[2]鄒海萍,幼兒自主活動的組織策略初探[J].教師,2011(24):109-110.
[3]杜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