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高校是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全體教師和輔導員的思政教育體系逐漸形成,高校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和學生的接觸較為密切,有助于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對協同育人工作有一定的積極影響。通過對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程教師協同育人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當下協同育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整改,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新時代的人才培育工作。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5-0029-04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程教師協同育人,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但是現階段協同育人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品德素質。輔導員應及時與專業教師溝通,達成思想共識,并完善相應的評價體系,以實現教學目的,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課程思政”和協同育人概述
(一)“課程思政”概念
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將思想政治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實現教學同步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展開針對教學[1]。另外,課程思政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立德樹人,教學要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品德建設,同時要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思想品德,以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二)協同育人概述
協同育人主要指的是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教學,思想政治課與專業課緊密相連,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實現共同教育,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全面發展。協同育人是高校的一大教學特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學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專業課教師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雖然這兩者之間互不影響互不沖突,但是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之間在教學方向上有一定的互通性,聯合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在實際協同育人過程中,輔導員應該和專業課教師定期溝通交流,讓專業課與思政教育完美融合。
二、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積極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優勢互補
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思政教育,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達到合力育人的效果。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都是一線教學工作者,和學生面對面接觸比較多,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任務,能夠根據學生情況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輔導員處于思想政治教學的第一線,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還能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因此學生一般和輔導員的關系比較密切;而專業課教師主要傳授的是專業技能知識,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的核心力量,幫助學生打好專業基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邁入職場。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共同開展教學,可以形成優勢互補,有效促進教學的開展[2]。
此外,輔導員應該做好教學的保障工作,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以及年度學習安排,引導學生樹立具體的學習目標。專業課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專業技能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整合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資源
在高校中,專業課教師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傳授專業知識,一定程度上會忽略學生的思政教學,思政教學的資源準備不足,而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比較專業,但是專業課程知識相對匱乏。因此,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聯合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學,幫助專業課教師整合思政教學的資源,還能彌補輔導員專業知識不足的情況。此外,由于輔導員教學性質的原因,與學生的關系較為密切,比較方便實時追蹤學生學習的情況,有效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輔導員還可以和各個教師進行協同教學,不僅限某一位專業課教師,可以實現思政教學的全覆蓋,及時與各個專業課教師溝通,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實現全面發展
協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新時代人才的教學目的,國家相關政策指出,培養時代新人,應該做到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其背景之下,專業課教師不再局限于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教授,而是在專業課程的基礎上融入思政教學,根據課程內容巧妙融合價值觀和人生理念塑造,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輔導員會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狀態,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優勢不足,及時反饋給專業課教師,以便專業課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相互補充,協同育人,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教學,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全面發展。
(四)創新高校育人機制體制
高校需要不斷完善育人機制,通過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在備課階段充分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不僅可以提高專業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實現全面發展[3]。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應該積極溝通,共同挖掘思政教學的切入點,做好學生的學習管理以及教學工作,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協同育人的教學模式。同時,專業課教師還應根據專業課特點設計思政教學,在開課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輔導員還應該實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規律,時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三、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存在的問題
(一)溝通不及時
雖然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開展協同育人時可以將教學資源有機整合起來,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間的教學對接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沒有發揮協同育人的最大價值。由于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各自的教學活動相對獨立,二者之間的關聯較少,一般輔導員主要在課下時間進行思政教育,而專業課教師則是在課堂中進行專業教學,只是關注課堂中的教學情況,課下和學生的聯系較少,導致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缺少溝通的契機。此外,由于輔導員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負責思政教育,具有相對較寬的教育背景,而專業課教師負責專業課教學,思政教育相對較窄,導致思政教學廣度較為不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溝通不及時很容易影響思政教學的開展,無法實現協同育人作用的最大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因此,輔導員應該和專業課教師保持溝通,定時交流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具體狀況,實現協同育人的最大作用。
(二)評價體系制約
目前,高校在評價專業課教師方面一般考察的是課程的教學以及相關的科研工作,因此專業課教師往往會把重心放在這兩個部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政教學,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協同育人。由于評價體系的制約,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中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沒有最大化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而且部分專業課教師在教學思想方面仍然比較片面,認為思政教育是輔導員和思政老師的工作,在參與協同育人的時候出現推卸責任的行為,容易激化彼此的教學矛盾,不利于協同育人的教學開展[4]。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校應該完善評價體系,增加思政教學的評價比重,同時讓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保持溝通交流,并且轉變專業課教師的片面教學思想,以期提高協同育人的教學質量。
(三)實踐指導不足
由于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的教學重心不同,師資團隊的教學水平也各有差異,在進行協同教學時,需要綜合考慮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課內容特點,并進行有效的指導工作。另外,高校擴招使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輔導員帶班任務相應加重,而輔導員的工作相對煩瑣,需要考慮學生的日常、學習、心理建設等方面,因此在進行協同育人時,輔導員疲于完成常規工作,往往缺乏教學的創新性,而專業課教師也難以在課程中有效切入思政教學。除此之外,一些高校沒有明確協同育人的教學思路以及目標方案等,沒有做好協同育人的教學指導,難以將思政教學有效落實,嚴重影響了思政教學的質量。
(四)育人方法不相通
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由于專業課教師的課堂重點是向學生講授專業知識,他們往往忽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只重視課堂中的教學情況,忽略學生課下的教學引導;而輔導員的教學重點在課堂之后,與專業課教師剛好相反。此外,高校也沒有明確協同育人的教學制度以及規定,導致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的教學不同步,無法實現真正的協同育人。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相對較差,無法充分利用專業課來進行思政教學,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沒有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最大價值,甚至會出現兩者背離的情況。為改變這種現狀,高校應該建立明確的教學制度,加強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聯系,定期分享教學成效,提升協同育人的教學質量。
四、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模式構建
(一)融合格局
課程思政主要是通過思政教學實現育人目的[5]。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開展協同育人時,首先應該融合格局,做好兩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營造舒適輕松的教學環境,使課程思政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進行融合格局時,首先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監督,尤其是課下的溝通聯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學效果倍增。輔導員應該做好課下的跟蹤服務,聯合學生干部在課后時間收集學生課下的問題以及在做題方面遇到的難點,交接給專業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中重點講解。其次,專業課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課堂內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故事,合理利用課堂文化背后的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且引導學生學習榜樣的優秀品質。最后,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可共同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以及職業規劃,設立明確的目標,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動力,最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思想共識
在思政教學中,思想育人是教育的關鍵,是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途徑,專業課教師以及所在班級的輔導員可以安排每周或每月一次的面對面交流,達成思想共識,實現協同育人。首先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高校應該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共同商討、完善教學方法,提高師生的互動,并制定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其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設立與學生的雙向溝通機制。溝通是教學的關鍵,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應該改變嚴師的形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最后,還應該達成學生之間的思想共識,引導學生樹立共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協同模式
建立良好的協同模式,實現全方位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學的教學質量。首先,構建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的協同模式。由輔導員組織開展相關思政活動,比如學風建設、職業規劃、學業心理建設等。這些活動都可以邀請專業課教師參與,通過專業課教師給予的具體指導,讓口號落到實處;而專業課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時,可以邀請輔導員加入,使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更加圓滿。其次,搭建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協同模式,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的課下學習與生活,實時追蹤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有效解決學生日常疑惑以及困難。第三,打造線上和線下的協同模式。專業課教師在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傳授,爭取在課堂中解決學生的疑惑,有利于后期的復習;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學的趣味性,因為線上教學無法聚焦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適當引入專業故事,也可以在課堂中穿插課堂作業,并對作業進行全面的講解。最后,培養學生之間協同學習的默契,若僅憑教師的教學指導,則無法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因此應該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6]。
(四)完善考評機制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考核評價系統的限制,專業課教師過于重視教學科研,忽略了課堂的質量。因此,高校在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還應該增加思政教育,將創新創業、挑戰杯等科研競賽融入評價體系中,并且注重專業課教師的第二課堂指導工作,建立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方向,激發專業課教師思政教學的熱情;其次還應該優化輔導員的考核評價系統,目前輔導員的工作缺少參與第一課堂的考評,也沒有明確思政教學過程中輔導員的教學作用。應該為輔導員提供第一課堂的教學管理途徑及明確的教學方向;最后高校還應該加強協同育人的考核,將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的協同育人模式制度化、日常化、細則化,加入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共同的考評得分體系,對整個教學流程進行全方位考核,可以有效提高協同育人的教學質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為了確保協同育人的教學質量,高校應該加強協同育人的教育開展,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并且在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聯系,融合彼此的教學思想,建立良好的協同模式,最后完善考核評價系統,提高協同育人的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洋. 高校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構建[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0):63-65.
[2] 張強. “課程思政”視域下專業課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 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2):88-89.
[3] 范琳琳. 課程思政背景下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機制研究[J]. 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07):151-152.
[4] 馮保生. 淺析協同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實施路徑[J]. 兵團黨校學報,2021(02):60-64.
[5] 張宏. 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效應的困境、要素與路徑[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10):31-36.
[6] 王麗華. 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的邏輯理路探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8):71-75.
(薦稿人:劉玉珂,湖南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