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朋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105-02
摘? ? 要? 終身體育,即人們從人生開始直至生命終結,均存在積極的體育鍛煉觀念。終身體育鍛煉既屬于個人發展期間的關鍵需求,也是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必要前提。目前,終身體育意識已經得到普及,影響高等學校中的體育教學。因此,需研究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方法,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保證大學生擁有良好體魄,確保其健康發展。
關鍵詞?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大學生? 終身體育意識? 培養方法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知識學習和體育實踐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身心愉悅,一生受益。高校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重要銜接點,是奠定學生終身體育基礎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和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課堂,同時大學期間也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高校體育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希望參與體育鍛煉能成為他們現在乃至未來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一、大學生具有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
終身體育屬于體育思想,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對學生身體狀況有所了解,提供符合學生現狀的體育項目,此方法同全民健身中基本要求相符合。因為大學階段對于人們而言非常重要,高等學校改革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既可以讓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也會讓學生了解終身體育活動的關鍵作用,更具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終身體育意識讓大學生具備頑強品格,若是遭遇困難,大學生也存在直面困難的膽量和氣魄。如今社會不斷發展,需要大量高素養人才,高等學校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培養人才,讓學生于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優勢。從本質上看,體育教學主要就是讓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適應外界困難。所以,教育教學期間,體育教師應傳播豐富的體育精神,提高運動水平。同時,終身體育也屬于體育思想,具有積極作用,既可以讓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也可以鍛煉學生意志力,讓學生產生正確三觀。體育教師發揮其基本職責,科學制定教學內容,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令以往學習觀念得到變化。
二、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一)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
高校需要學習的學科較多,學習任務較重,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不約而同地更重視學生文化課成績,忽略了體育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意義。部分學校不夠重視體育器械、設施、場地的維護與檢修,原本教學時長就少的體育課一減再減。而家長在學生的課后時間也不會安排體育運動。學校、家長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學生的身體素質將難以得到全面提高。
(二)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許多學生會將更多的精力與關注點放在電子游戲與網絡等方面,過去學生所參與的體育鍛煉,到現在鮮有人問津,學生也展現出了對體育鍛煉的抵觸心理。在高校院校的體育課堂教學當中,學生由于缺乏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常常在課堂學習過程當中消極怠工,課堂所進行的體育鍛煉,以至難以達到教學效果。甚至一些學生認為體育課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幫助,從而也導致了體育課堂出勤率下降。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的缺乏,電子游戲與互聯網占據了當下學生的許多時間,學生在固有意識當中認為上網要比體育鍛煉更加有趣,這種不健康的心理與習慣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將造成較大的危險。當下許多學生生活與飲食習慣紊亂,對體育鍛煉更是無從談起,這種情況嚴重的限制了當前高校教育體系當中的體育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也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三)教師教學意識存在滯后性
高校體育教師多數經過專業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訓練,且具備教學經驗,但是往往他們也會被自己接受過的專業培訓以及教學經驗桎梏,教學方式過于固定和單一,導致部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無法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和技巧,且教師沒有重視針對性指導,最終容易導致這些學生失去對體育的興趣。而當教師意識到學生失去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后,再想要重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非常困難。
(四)沒有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合理的教學評價能較為客觀地反映出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且通過評價結果可以發現并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評價內容比較單一,教學評價方式大多將學生的運動成績和體育技能作為衡量的標準。雖然近兩年來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也會極為關注,但是評價的方面還是不夠全面。比如,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進步情況、體育情感的培養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產生影響。
三、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途徑探索
(一)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第一,體育教師需重視理論教育。教師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是運動,并確定終身體育鍛煉會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如此,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作用,提高大學生加入終身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以后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第二,高等學校體育教師挑選與使用教材時應以學生形成的認知規律為依據,保證體育教材中存在科學的鍛煉方法與技巧,同時令學生掌握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并了解處理措施,熟悉競賽規則。若體育教學的對象為男生,就需挑選對抗類項目,令男生產生滿足感與成就感。對于女生而言,講解有關身體協調、提升柔韌度的訓練項目,提高體育活動的娛樂性與趣味性。學生體會到體育鍛煉的魅力,在此之后就會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第三,教師利用體育競賽讓學生提高學習動力,例如組織跳繩比賽、籃球比賽和拔河比賽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其體育運動觀念。
(二)優化教學環境,創建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
對于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自覺鍛煉的意識的培養,需要有良好的鍛煉環境和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學校應對教學場館、教學器材等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學環境,增加體育器材。教學環境的改善、器材的增多,不但有利于體育教師展開教學,而且可以提升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還能有效減少因器材、場地存在不良因素引發的安全事故,為學生的體育鍛煉做好安全保障。另外,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來增強體育文化氛圍,比如早操、課間活動、觀摩體育比賽、運動會、球類比賽等,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能力,通過學生自主參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增加教學內容,創建評價機制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要與時俱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從而幫助學生選擇一項體育愛好。高校階段的學生所做出的一系列行為都較為依賴自己的心理,故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應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高校學生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比較熱愛,但同時耐力不足,容易半途放棄。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選擇時,也應該建立起一定的評價機制,督促學生堅持運動。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競爭意識,他們更注意教師給出的肯定性激勵評價。很多時候,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言語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先增加教學內容,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通過投票的形式決定課堂內容,面對自己選擇的教學內容,學生通常有較大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課堂視頻錄制下來讓學生進行學習,接著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演示內容進行評價。當教師給出積極的評價時,學生的心中會對體育運動多出一些熱愛和肯定。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一些小建議,讓學生更有動力同其他學生競爭,更好地發展自己。
(四)多媒體的應用強化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體育教學發展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具體教學中,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同時還豐富了教學內容。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興趣,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查找他們感興趣的體育知識和相關視頻資料。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對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有更深入的認識。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具體的體育動作技能,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體育鍛煉效果。
(五)遵循體育運動規律,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
教師需要加強對每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根據合理的運動負荷設計課程內容,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依賴于自我鍛煉能力的提高,為了加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高校院校體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并且要將這一培養理念貫穿整個高校體育教學課程體系。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基本理論與運動技能等知識是教學的基礎。在此背景之上教師還應當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能力與認知感,讓學生更加了解體育活動與自己的身體。在一定期限內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能夠發生顯著的提高,學生也能夠更加清楚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意義,進而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能切實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符合新課程教學要求,因而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合理應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韋運業.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策略探析[J].廣西教育,2020(46):157-158.
[2]林靜雅.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20(12):136+138.
[3]張俊璽.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J].智力,2020(34):53-54.
[4]郭麗琴.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文理導航(中旬),2020(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