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裕威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117-02
摘? ? 要? 信息技術的發展轉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對教育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為更好地提升微課教學在高校田徑教學中的應用,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以及邏輯歸納法等方法,對高校田徑教學中微課教學進行研究,分析提升高校田徑教學質量的方式和方法,探索提升高校田徑教學質量的途徑。研究結果表明:微課教學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微課教學轉變了傳統教學種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態,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高校教師應不斷學習微課教學的方式,提升微課教學質量,促進高校田徑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微課? 高校? 田徑? 實踐
微課教學是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教師提出的,隨后在美國各個高校開始流行起來。國內最早提出微課教學的是廣東省的胡鐵生教師,他認為微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能夠轉變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占據大量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講解的弊端,轉而將大量的時間用于學生的學習,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短視頻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后,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這種背景下教學也產生著重大變化。在教學種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通過視頻和圖片能夠將知識點講述的更加清楚。為更好地探索微課教學在高校田徑教學中的應用,本文通過在中國知網以微課、田徑為關鍵詞查閱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對微課教學的組織形式、價值和意義進行進一步研究,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分析微課教學對高校田徑教學的影響和作用。
一、我國高校田徑教學的現狀
田徑是“運動之母”,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高校學生年齡相對較大,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強。但是,高校體育教師在進行田徑教學的過程中大多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田徑技術動作的學習和訓練,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打磨技術動作,提升動作技術的質量。這種教學形式在我國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時間相對較長,也是學校教師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教學形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首先,這種形式的教學雖然能夠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術,但是由于教師在訓練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的單一,影響學生練習動作的主動性。其次,教師常年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和訓練,教師教學和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大大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最后,由于現階段學校教育中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體育在高校中的發展。針對這種現狀,亟需轉變思想,開拓思路,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二、微課教學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流程
(一)微課教學的課前準備部分
課前準備部分是微課教學的開始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準備內容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微課教學效果。現階段高校學生大多都有筆記本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在高校田徑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將下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微信、QQ等聊天軟件傳達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探討,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留在課堂中與教師進行探討。例如在進行田徑蹲踞式起跑的教學中,在上課的開始階段教師將蹲踞式起跑的教學內容傳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蹲踞式起跑的學習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對蹲踞式起跑的動作技術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針對蹲踞式起跑訓練中難以解決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梳理,在課堂中與教師進行探討,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微課教學的課堂教學部分
課堂部分是微課教學的主要場所,是師生互動的地方。傳統的高校田徑教學課堂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技術動作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動作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出現錯誤動作的學生糾正錯誤動作,在這樣的反復練習中提升動作技術的質量和效果。這種形式的田徑教學方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時間相對較長,也是高校體育教師使用較多的方法,對田徑教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但是這種形式的田徑教學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形式過于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差;二是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大量的時間用于講解和示范,學生練習的時間少,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如在進行三級跳遠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學習三級跳遠的動作技術,對動作技術中的重難點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和教師進行探討,通過對三級跳單跨銜接技術的連貫性、踏跳準確性等內容的交流,完善動作技術,提升動作技術的質量。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動作技術錄制成視頻,讓學生觀看自己的動作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指點學生的動作技術,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微課教學的課后部分
課后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微課教學中的一部分,傳統的高校田徑教學中上課結束之后有的學生能夠加練,而更多的學生則不再進行技術動作的訓練,這對于技術動作的鞏固很不利。微課教學的課后教師和學生通過聊天軟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教師將學生在課堂中的技術動作視頻發到群里,同學之間對錯誤動作進行探討,完善技術動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夠強化對技術動作的理解,提升動作技術的質量。
課后部分是上課的結束,同時也是下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將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再傳到群里,同學間再在群里進行分組學習,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教學在這樣反復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和進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提升高校田徑微課教學中應用的方式
(一)加強教師業務素養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微課教學的執行者,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雖然現階段微課教學在高校中較為普及,但還是有一些年齡相對較大的教師在教學中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年齡較大的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相對較差。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學校層面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不足。在教學中學校從層面應該定期聘請高水平的微課教師對學校教師進行培訓,提升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
高校田徑教學種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提升教師的業務素養。一是通過培訓提升教師對微課教學的認識和了解,激發教師使用微課教學的動機。二是通過培訓提升教師微課制作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能夠獨立完成高質量的微課。三是通過培訓完善教師微課教學中的不足,為教師解疑答惑。
(二)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教師間交流
高校教師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之外,還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務,工作量和工作強度較大。此外,高校教師交往的圈子較小,這就導致教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多只能自己去解決,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間對于微課教學的交流,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層面應該針對這種現象搭建教師間交流的平臺,通過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的形式,讓教師在一起交流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拓寬教師交流的平臺,讓不同地區的教師在一起交流微課教學。微課教學是相通的,不能僅僅局限于田徑教師,也不能局限于體育教師,讓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微課教學的交流能夠碰撞出更多關于微課教學的好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借鑒其他學科教師的微課教學,教師取長補短,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身的不足,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微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促進田徑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促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指揮棒,有什么樣的教學評價機制就存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可見,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微課教學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的田徑教學評價較為單一,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田徑運動成績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客觀、綜合衡量學生的運動成績。
微課教學評價也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豐富教學評價元素,促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微課教學評價中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提升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是增加教學評價的元素。將學生在微課制作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課堂表現等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豐富教學評價元素。二是實現師生互評。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學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在微課教學評價中也應實現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教師通過學生的教學評價反饋,完善后期微課教學,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三是增強評價的目的性。微課教學評價的目的是通過教學評價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轉變教學方向,增強教學評價的時效性,使教學能夠順著預期的方向發展,提升微課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結語
微課教學是信息化發展的產物,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教育的發展規律。微課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升高校田徑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層面應定期聘請高水平的教師對學校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學校也需要為高校教師搭建交流的平臺,促進教師對微課教學的交流。此外,微課教學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增加教學評價的元素,保證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04):36-42.
[3]許可.我國中小學微課發展現狀分析[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4.
[4]程壽綿.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創新研究——云課堂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34):114-115.
[5]盧小陶,丘苑,吳譯怡,等.云課堂教學文化的內涵、特征及生成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