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邁 欒雪冉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80-02
摘? ? 要? 身體素質作為體質學的下位概念,是指人體的形態結構和內部機能的綜合表現,即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平衡能力。身體素質是衡量人體體質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機能,但并不限于此,其是人體在生活中的綜合表現。學齡前兒童這一階段的身體素質主要是指兒童在參加體育鍛煉時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我國現行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幼兒部分)中明確要求了兒童身體素質的六項指標,即速度、力量、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身體健康是兒童生長發育的基礎,而幼兒期又是生長發育最為關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兒童的身體相對柔弱,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差,環境適應能力也相對低下,因此在這一階段通過對兒童身體素質進行科學的評價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鍛煉顯得尤為重要。身體素質的好壞并不完全受遺傳影響,與后天的運動鍛煉和營養補充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科學的營養補充和體育鍛煉可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的水平,這對增強體質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 身體素質? 營養補充
一、學齡前兒童身體素質發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時期各器官系統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不斷完善的時期,有意識地開始發展學齡前兒童身體素質,有利于加強和完善學前兒童身體主要機能系統功能,這對從根本上增強學齡前兒童體質具有特殊作用和深遠意義。
(一)力量素質的發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這一時期肌肉組織占身體成分的比重比較少,肌纖維比較纖細,肌肉的收縮力和舒張力比較小,同時肌糖原含量比較低。這一年齡段不易進行長時間和劇烈的力量訓練。但是通過恰當的身體動力性運動,能夠有效提高學齡前兒童的收縮和舒張力度,從而可以提高這一時期的力量素質。
(二)速度素質發展特點
有關心理學方面研究兒童在4周歲可以靈活的控制自己手和腳,同時可以自己的身體完成一些比較簡單的動作練習。由于這一時期骨骼肌不夠強大,心臟發育不夠完善,影響了幼兒速度素質的發展。因此,這一時期以有氧運動為主,刺激身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同時有氧類運動可以明顯提高這一時期兒童的反應速度。
(三)平衡性發展特點
兩周歲以上的幼兒可以比較好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能夠快速地走。4—6周歲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時大腦、小腦、中樞神經系統也在不停發展變化,幼兒這一時期平衡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平衡性發展可以促進這一時期幼兒小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也能夠保證幼兒進行各種身體活動,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
(四)靈敏素質發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在這一時期身體各部分機能和心臟功能發育不夠完善,靈敏素質比較弱,通過適當的運動練習可以提高這一時期兒童的靈敏素質。靈敏素質的提高可以讓兒童適應多變的環境,同時提高兒童中樞神經系統協調和手腳配合能力。
二、身體素質測量體系
《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幼兒部分)。
2000年我國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教育部、科學技術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衛生部等多個部門對全國31個省(市、區)3—6歲兒童的體質發育情況進行了首次全國性的普查,在此次普查之后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專家利用這些詳實的數據。在《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標準》的基礎上,于2003年制定了《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幼兒部分),它的優勢在于測試環節簡練,評分過程精煉,雖然一直伴有爭議但作為我國目前主要了解幼兒體質發展的工具仍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該測量體系是以身體素質為導向的結果性評價即定量評價,適用對象為3—6周歲的兒童。該測試體系由形態指標和素質指標兩部分組成。形態指標包括身高和體重;素質指標從速度、靈敏性、下肢力量及爆發力、腰腹力量、協調性、柔韌性和平衡能力等多個角度,其測試由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擲遠、雙腳連續跳、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等6個項目構成。
三、學齡前兒童的營養需求
學齡前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生長發育狀況與營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學齡前兒童的飲食結構和方式影響其生長發育,應合理優化學齡前兒童的日常飲食,按時就餐,適當控制餐量并合理限制甜點和零食,增加乳制品和維生素的攝入。糾正兒童偏食挑食的現象,培養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蛋白質
蛋白質作為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在不同年齡段所起的作用也不盡不同。學齡前主要起促進生長和發育作用,是機體生存的基本營養素,構成機體器官和肌肉,且具有修復細胞和制造酶的作用。研究指出,由于兒童腸胃功能發育不健全,多有偏食現象,蛋白質缺乏現象較為常見,患兒常表現出發育遲緩、體重增長緩慢甚至降低、肌肉萎縮、貧血等,長期蛋白質缺乏可導致免疫力低下、白細胞和抗體量減少、組織器官受損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學齡前兒童每日能量的RNI為5.4~7.1MJ(1300~1700kcal),男童高于女童。學齡前兒童蛋白質的RNI為45-55g/d,其中動物性蛋白質應占到一半。
(二)維生素
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多數維生素不能再體內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供給。維生素A缺乏可引發干眼病、生長停滯、骨骼發育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維生素D缺乏將影響鈣的吸收,降低骨密度,阻礙生長,且增加成年后骨質疏松的風險。B族維生素主要參與神經系統的功能維持,促進智力發育,缺乏容易導致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智力低。維生素A的RNI為600ugRE/d.盡管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佝僂病常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但學齡前兒童骨骼的生長仍需要豐富的維生素D,以促進鈣的吸收。學齡前兒童鈣缺乏還是常見。學齡前兒童維生素D的RNI為10ug/d(400IU/d)。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的RNI分別是0.7mg/d、0.7mg/d和7mg/d。
(三)微量營養素
微量元素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通過飲食補充,攝入不足時將會影響兒童正常生長發育。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構成骨骼和牙齒,如果日常膳食中鈣攝入不足,將會增加日后骨質疏松癥和骨折的患病風險,還會影響神經、肌肉、血液、細胞膜等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鋅是維持兒童中樞神經系統代謝、骨骼代謝等重要生理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同時對于維持正常味覺、嗅覺功能也具有重要作用,缺鋅會出現味覺異常,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功能,鋅也是影響免疫力的重要微量元素。學齡前兒童的骨骼生長需要充足的鈣。據估計,為滿足學齡前兒童的骨骼生長,日均鈣需要量為450mg左右,考慮到鈣的吸收率在35%左右,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學齡前兒童鈣的AI為800mg/d。學齡前兒童鐵的AI為12mg/d,碘的RNI為90μg/d,鋅的RNI為12mg/d。
四、學齡前兒童的合理膳食
(一)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身高、體穩步增長與嬰幼兒相比,學齡前兒童的體格發育速度相對減慢,但仍保持穩步增長,這一時期每年體重增長約2kg,每年身高增長5~7cm.
神經系統發育逐漸完善,3歲時神經系統的發育已基本完成,但腦細胞體積的增大和神經纖維的髓鞘化仍在繼續。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明顯快于嬰幼兒期。
咀嚼及消化能力仍有限。盡管3歲時乳牙已出齊,6歲時恒牙已萌出,但這一時期的咀嚼及消化能力仍有限,遠低于成人,尤其是對固體食物需要較長時間適應。因此這一時期還不能給予成人膳食,以免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亂。
心理發育特點。3—6歲的兒童注意力分散,無法專心進食,在食物選擇上有自我做主的傾向,且模仿能力極強,因此這一時期應特別注意培養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學齡前兒童的合理膳食原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關于學齡前兒童的膳食指南特別強調了每日飲奶和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學齡前兒童的合理膳食原則包括:食物種類多樣化,搭配合理。學齡前兒童的食物種類與成年人相接近,包括谷類、畜禽水產類、蛋類、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和糖等。在食物搭配上盡量做到膳食多樣化,合理搭配,營養全面。
選擇易于消化的烹調方式。烹調方式要符合學齡前兒童的消化功能和特點,烹調注意色香味美,使孩子喜歡,促進食欲。食品的溫度適宜軟硬適中,易被兒童接受。
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膳食習慣。應養成自己飲食的習慣。同時定時、定量、定點進食,注意飲食衛生。餐次以一日4~5餐為宜,3次正餐,2次加餐。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為:早餐30%,午餐35%,晚餐25%,加餐點心10%左右。
避免或糾正吃零食、挑食、偏食或暴飲暴食、饑飽不均等不良飲食習慣。
(三)學齡前兒童合理膳食
基本要求:以谷類食物為主食,加工方法多樣化。每天的蔬菜水果不能少。保證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的攝入。每天吃奶類、豆類及制品。每天不少于350ml奶或400~600ml豆漿。保證優質蛋白質和鈣的營養要求,每天適量提高動物性蛋白攝取。
五、結語
合理的營養與平衡的膳食是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基礎,學齡前兒童生長速度快、對營養素的需要量相對較高,是營養素缺乏的高危人群。為此,應重視肉禽魚類、蛋類、奶類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平衡食物種類及攝入量,避免優質蛋白質及微量營養素缺乏,尤其是鋅、鐵、維生素A的缺乏,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提高身體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樂行.輪滑培訓對幼兒初學者身體素質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7.
[2]蘇雪月,莊順發,鐘麗琴,敢瑄,沈賈堯.幼兒生理學[M].深圳:華都文化社,2007.
[3]朱家雄.學前兒童衛生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王東紅,王潔.幼兒衛生保健學習和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陳榮華,趙正言,劉湘云.兒童保健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6]鄔鴻雁.復合營養維生素對3~6歲兒童營養狀況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08):1422-1424.
[7]陳文霞,郭煥利,張雪,黃繼剛,張森山.復合營養維生素補充治療對3~6歲兒童的營養、發育狀況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8,29(23):3336-3338.
[8]李國強.足球游戲對5-6歲學齡前兒童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