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進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在要求,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最高辦學的雙維度育人載體[1],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歷史使命。本文基于實證視角,鑒于目前湖南高等職業教育中仍然存在認知偏差和結構失衡等問題,通過剖析對比國內外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以期為探索結構合理的高職院校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路徑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路徑探究
一、引言
2021年4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就在2021年10月份,中辦、國辦又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作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排頭兵,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乃是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與學術型高等教育相比較,高等職業教育最大的優勢是它直接與產業經濟相結合,二十一世紀以來,智能制造、信息技術、電磁空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金融資本等諸多領域的技術革新不僅使人類社會生活加速邁向現代社會,同時也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卯足氣力準備強占的高地。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的建設性作用,因此伴隨著全球化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國內政策傾斜,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未有的挑戰與機遇。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4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從2022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職業教育法中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湖南是職業教育大省,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職業院校向社會輸送近400萬高素質勞動者。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的決策部署是湖南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激勵、鞭策和指引。過去十年湖南省在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升級的過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供給失衡是亟須解決的問題,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在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大力弘揚“楚怡精神”,打造具有“湘軍”特色的高水平學校和與行業區域產業鏈相匹配的專業群,培養更多具有時代內涵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基于國外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歷史及現狀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資本主義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但是其極具功利化的價值觀導致了“立德樹人”這一高等教育的本體職能被邊緣化,大學作為知識的生產者、批發商和零售商[2],是要履行服務社會的職能的,但是高校輸出的應該是高質量的專業人才,而不應該是廉價勞動力,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早期進入工業化時出現過嚴重的教育功利化情況,他們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的經驗以及教訓都給予我們反思。
1、日本關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驗及啟示
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它在現代化建設中曾取得過舉世矚目的成績,其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經過歷史積淀和不斷創新,在教育立法、辦學結構、教育模式等方面都極具特色,尤其是完善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
自明治維新,日本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開始發展,到21世紀,日本職業教育經歷了三次重大變革,每次變革均以職業教育法的頒布實施為肇始[3]。1872年,《學制》出臺,作為日本近代教育史的第一部職業教育法規,對各層次職業教育學校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詳細劃分,將本國的職業教育建立在了當時的國情基礎上。20世紀70年代,日本職業教育立法全面改革,相繼出臺的《新職業教育法》和《部分修改職業訓練法的法律》構建了戰后日本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其再工業化提供了大量技術人才。
2、韓國關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驗及啟示
韓國把協同育人產教融合機制作為推進教育立國和科技立國戰略的重要推手,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國家層面產教融合工程,如:“Brain Korea21”、“NURI”(New University for Regional Innovation)、LINC(Leaders Industry-University )等,使高等教育機構得到了產教融合的全覆蓋,打造出一批亞洲頂尖的創新技術型大學,其中包括亞洲排名前十的韓國科學技術大學[4]。其成功的辦學經驗便是充分利用政府、學校、企業的的資源,將學校建在科研機構與產業集中區,實現了交互式的協同育人產教融合鏈。
3、美國關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驗及啟示
美國擁有當今世界最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吸引了大批的優秀學子赴美深造,其高科技產業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其培養服務于產業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值得借鑒,美國教育體系一直秉承著科學與實踐并舉,多學科教育與自我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創造出一個開放式極具包容性的教育環境。教育理念的不斷轉變成為了美國教育體系的鮮明特色。
三、我國當下高職院校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問題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時期,高職院校的發展和變化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如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關鍵,這就需要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與價值的課程三維目標進行有效整合,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這對人才培養再創新局面將會大有裨益。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學習目標問題。學生不只是學習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不僅僅是追求記憶、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而是首先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生能夠正確做事,做正確的事。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學生愿意吃苦耐勞,虛心學習并習慣做事。再次要培養學生較好的實踐技能,真正的把課本知識融入實踐當中。因此實訓課的目標、課時、要求以及實訓室的配備都需要提升。教師參與實訓的機會也需要增大,這樣進行案例分析教學時才更具有針對性。
2、師資隊伍建設問題。高職院校目前具有雙師雙能型人才極其不足,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課堂教學機會很少,高職院校需要更多高水平專業人才,純理論性的博士或教授因為參與實踐教學的機會不多而在進行高層次、高水平研究活動時缺乏有力的研究支持。教師在授課前對于市場對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了解不夠透徹,教師去企業進行深入學習的機會也不足,在授課時講解大量理論知識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3、課程考核標準問題。課程終結性考核是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環節,這也是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的方式。高職院校的課程考核主要是以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為主,而這都是以理論性考核為主,沒有強調實踐課程的考核,沒有突出以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學生無法把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于實踐。這樣的課程考核標準很難培養出高層次應用型、創新型技術人才。
4、學生的就業率問題。學生指標性的就業率要求可以總結為一把雙刃劍,利弊共存[5]。就業率的高低是一所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客觀評價指數之一,高職院校可以依托就業率的變化不斷的調整學科建設方向,打造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課程體系。但是存在部分高職院校唯就業率為重,一味的去追求就業率,學生一畢業,便把他們送到廣東沿海的一些工廠中換回來漂亮的數據。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將辦學理念由過去的重勞務輸出轉變到經濟新常態下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重心的時代要求上。此中觀念最壞的影響是導致了本地的一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就不斷的向往著去廣州、深圳等大都市發展,甚至學生之間流傳起了“寧要深圳一張床,不要家鄉一間房”的說法。
四、湖南高等職業院校校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探析
2021年10月,湖南省教育廳印發《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學校和專業群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指出本省要在“十四五”期間力爭建成150個高水平專業群和100個楚怡高職專業群。現代化專業群的建設使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而不斷得到優化,為湖南省高職院校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片沃土。
1、建構緊密的校企合作模式和高效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供給線
企業的發展是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從農業產業規模化到工業產業集群化,都需要以不斷創新為藍本。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各類型高層次應用人才是企業創新所最為緊缺的,在湖南省“三高四新”政策引領下,湖南高職院校依托于不同的專業群體系,同各級企業建立了分級式校企合作模式。首先是頂崗實習合作模式,旨在提升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僅安排對口專業學生進駐企業實習,而是否選擇就業完全由企業和學生自由意志決定。然后就是通過同當地企業人才共育、專業共建和師資交流的全方位合作,擇優簽定現代學徒制協議,帶動高職高層次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同向而行。第三種校企合作模式被稱為高階模式:由頂層設計出發,以政府、行業協會、職教集團為平臺,通過統籌規劃制定不同企業對于同一專業高層次應用人才需求標準,最后達成“精準就業與精準用工”。
2、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聯合培養高層次應用人才
目前,其他省份都推出了適用于本省政策的本科高職高專聯合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的改革試點項目,如貴州省推出的“四年制高職本科教育試點”和四川省推出的“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試點”等。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聯合辦學的目標是為了將常規的應用技術人才提升到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6],通過立足自身的專業特色,統一教學標準,然后通過共同打造的師資團隊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作為我國本科綜合改革和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本科高職高專聯合培養高層次應用人才將打通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壁壘,形成獨具特色的職教本科體系,培養出社會發展緊需的高層次應用人才,優化我國目前人力資本結構。
3、增大“文化育人”在專業課程中的實施力度
育人為本,人文先行。中共中央頒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現工作的意見》提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藝術體育,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等教育環節,將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到繼續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各領域,為構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發現體系打下基礎”。因此在時代新背景下,高職院校應提高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比重,以便適應現代社會對具有綜合人文素養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
當前湖南職業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對于“文化育人”的實施力度是不夠的。為服務創新驅動發現的理念,高職院校應將“文化育人”上升為一種課程觀,不單是增設一門課程或者開展一項活動,而是要將多元化的文化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和改革的不同環節[7]。實現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在面對當前科技進步飛速,信息大爆炸導致的不安,和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環境下,為新一代青年的心靈提供一片寧靜的棲息地。打造出真正合格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五、結論及建議
“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作為近年來受社會和學術界廣泛關注的熱點是相對與傳統研究型人才而言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是以市場為導向,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不僅如此,具體的實踐過程還要求高層次技術人才對科學技術進行再創造。所以合格的高層次應用人才應該同時擁有多元的知識結構、完善的能力結構、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完善的人格。
處于一個以經濟發展為主體的社會中,基于科技和創新的需求,加強高層次應用人才的培養乃是符合國家戰略要求的當務之急。縱觀世界教育史,培養各行各業的領軍人才,是引領和推動整個社會發展,提升各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盡管目前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仍面臨很多問題,但通過中央到地方的強力支持,奮斗在職業教育戰線上的三湘子弟會憑借著早已融入血液中的“霸得蠻、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的湖湘氣魄,不斷的去追問探究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的最佳路徑。
參考文獻
[1]封清,宋帥,王一帆.高職院校“精準”參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以貴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8):65-67.
[2]約翰.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18
[3]袁媛.福建自貿區背景下外語外貿復合型人才培養——日本職業教育的經驗與啟示[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3):9-14.
[4]王佳桐,章曼娜.創業型大學視角下的韓國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研究——基于韓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案例[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4(06):35-43.
[5]周巍.把就業率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指標來抓[N].郴州日報,2009-06-27(A01).DOI:10.28158/n.cnki.nczbr.2009.001226.
[6]顧青,呂玉明.基于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聯合開辦本科教育的定位和特色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07):45-47.
[7]陳華棟.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15-18
基金項目: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校級培育項目“高等職業院校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2mypy32
作者簡介:劉瑤,(1978-5)女,漢,中南大學碩士研究生,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譯,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