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摘 要:深度學習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某一科目的核心內容進行深度理解,從而掌握其本質,領悟其思維方式,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經驗、獲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運用深度學習策略,已成為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所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本論文對在小學數學中應用深度學習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實施策略
一、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第一步,教師要對學習背景作出分析,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把握課程學習的基本方向與脈絡。 第二步,教師要對學習任務作出分析,不僅要明確一個單元學習的本質,還要對教材作出深度的解讀。 深度學習的關鍵在于對少量主題的深度理解,對單元內容本質的分析,是確定單元主題的支撐。 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對教材中的知識作出有效的整合,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學習內容,并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第三步,教師要對學生的數學能力、認知特點、學習態度等作出準確的分析,從而明確哪些知識學生可以在預習中掌握,哪些知識需要教師的啟發引導。在此基礎上,可以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單元學習目標主要有整體目標和課時目標。整體目標是學生學習了某一主題后,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課時目標是學習完某一課的內容后應達到的水平。
二、以深度學習設問為基礎
核心問題的構成主要有三個環節,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用。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這三個環節來設計的核心問題,是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的啟動鍵。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需要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的系列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外因,能夠引導學生持續思考,使內因發揮促進作用,由此產生進一步學習探究的行為。
三、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深度理解
(一)積極創造深度理解機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學習準確地認知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這才是深度學習的目的。 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學情,為學生創造參與學習、深度理解的機會。比如,創造師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的機會、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機會等, 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對知識的學習才能不斷深入,最終獲得知識。
(二)構建適合的教學情境
為了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數學知識,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恰當情境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實現深度學習。比如,在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創設了游戲情境 ,首先讓學生來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老師說一句,要求學生說出一句相反意思的話。 如,老師說,向前看,學生說,向后看;老師說,溫度上升 15 度,學生說,溫度下降 15 度……然后,教師和學生交流:小明的媽媽去旅游,10 月中旬,她特意看了一下要去的幾個景點的溫度,以便準備衣物(出示幾個景點的溫度數據), 由此引導學生去認識溫度計零上和零下的表示方式,引領學生通過深度學習一步步對負數形成正確的認知。
(三)引導學生做到深度理解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辨析,通過辨析將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準確理解相關概念。 比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 ,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牢固地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設計了“辨析鞏固” 環節。 老師結合課前預習的內容提出問題:同學們,課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公園風景,你們想跟老師去公園玩嗎? 但是,去公園必須經過一個稻草人的考驗才能順利到達,同學們,你們有信心嗎?稻草人 1(課件出示):同學們,歡迎你們的到來,請跟我來!稻草人 2:同學們,我要先考考你們的判斷力。課件出示想想做做題:下面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用這個手勢表示(√),不是的用這個手勢表示(×)。 在學生作出判斷后,教師進一步引導他們說出理由……這樣的教學,以生動、趣味的形式促進了學生對“角”的深度理解。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可通過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功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推動深度學習。比如,在教學“年、月、日”的知識時,教師首先應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播放劉翔 110 米跨欄奪金的情境,作為生動的觀察資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后,教師導入“統計觀察,發現特點”的環節,根據學生學情和教學內容,組織開展輔助學習,讓每組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連續 4 年的年歷和統計表,統計連續 4 年內每個月的天數,每個小組通過自主學習,發現、探究、交流,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達成了學習目標,掌握了大月、小月、特殊月的知識。 最后,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導入“巧用媒體,突破難點”的環節,設計關于每個月天數的課件, 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地呈現,使學生很快理解了關于“閏年”的知識。 整個教學過程借助多媒體,層層深入,對學習中的困難各個擊破,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引導學生深度練習深化思維
層級模式包括同步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等,這樣的練習模式主要被應用于數學題組的練習中,一般有 2 個或多于 2 個的素材,但問題由有一定差異的習題組成。它的深度是階梯式的,或者是平行的,旨在使學生通過做練習解決問題,鍛煉數學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檢驗深度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本質的領悟,提升數學理解能力。
五、積極進行有效評價
教師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也要關注評價的深度, 不僅要給出學生答案正確與錯誤的判斷,同時還要檢測學生對所教知識的理解水平,以及學生在深度學習活動中是否達到了知情意行的效果。 比如,在學生對問題有個性化的見解時,教師要給予正面的激勵性評價, 讓學生從內心生出成功的愉悅感,產生更加積極學習數學的動力。
六、結語
小學階段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是關鍵,而深度學習的實施,無疑為小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提供了有效途徑。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實現專業成長的目標,滿足學生深度學習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加強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全面提升深度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闖.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課堂實施方法和策略研究[J]. 文淵(高中版),2020(6):1324.
[2] 畢麗莎.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J]. 新課程,2021(3):94.
[3] 彭國慶.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J].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