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媚
摘 要:德育課程作為一門必備課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上發揮著有利作用。但低年級學生往往思維發育并不完善,對德育課程的學習會存在一定難度,不容易將德育知識轉化為內心的一部分,所以教學效果會受到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征和需求對德育教育的方式進行優化,使低年級學生能夠上好德育課程,不斷提升學習效果。文章就對此內容進行了研究,針對如何上好低年級德育課程提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低年級;德育課程;教學效果
一、上好低年級德育課程的必要性
1.上好低年級德育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德育素養的基礎
立德樹人是每一所學校辦學的重要目的,有德才有人,德始終處于人之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應當將德育教育放在基礎性地位上,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可塑性較強的時期中,在這個時期中如果教師能夠為其正確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將德育知識灌輸學生的內心,那么就能夠對學生進行感化,使之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不僅在未來學生能夠提升道德修養,對于自身的一生發展帶來有利作用,而且還能夠促進學校教育效果的提升,對“立德樹人”教育的大目標進行落實。
2.上好低年級德育課程是順應時代大趨勢的重要途徑
當前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素質教育時代,在社會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傾向于招收高素質人才,而低素質者的生存難度越來越大。也正是如此對學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重視素質教育,加強德育培養,才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雖然小學階段教師們在教學中應當主要將知識點教學作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基礎知識,但是不能忽視德育教育,應當從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在后續各個階段中,學生才能夠正確要求自己,最終成長為高素質人才。因而可見,上好低年級德育課程是順應時代大趨勢的重要途徑。
二、上好低年級德育課程的策略與措施
1.推動德育課程教學方法的完善
德育課程教學的方法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著學生德育學習的效果。在過去德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往往習慣于采用傳統的講述式、填鴨式教學方法,這雖然能夠對課堂時間進行充分運用,但是課堂教學過程并不靈活,缺乏吸引力,從而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要想上好德育課程,就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多引入趣味性強、吸引力強的教學方法,使德育教育“感人于肺腑、動人于心弦”,使學生在有趣的學習中,不斷提升粘性,最終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運用體驗式、探究式、交互式等方式,鼓勵學生對德育知識進行探討交流、通過大量的互動激發內心的情感,進而提升德育課堂的趣味性。此外,為了確保課堂教學的激情,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永葆學習黏性,教師還要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例如分層教學,構建翻轉課堂等,在不斷嘗試與探究中取得理想效果。這里我們以“誠信”為例,德育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誠信”有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案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剖析和思考,最終在啟發中將誠信意識內化于心。
2.豐富德育課程教學的內容
德育課程教學的內容是否完善,是否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征,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雖然德育課程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參考依據,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完全依靠教材,而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將教材以外的知識引入課堂,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德育學習的范圍得到延伸,德育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符合低年級學生需求的德育知識,在課堂中引入大量的案例、故事等,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得到學習。德育教師還可以在走出校門,與其他學校的德育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在相互合作中對教學方案、教學資源等進行共享,從而擴大教學范圍,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學校也可以想方設法為德育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并針對低年級德育教育構建專門的數據庫中,在其中存放各類教學資源,便于教師更好地對課堂活動進行安排。
3.構建全員參與的德育課程教學體系
德育課程是各類課程教學的基礎,不管是小學階段、中學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德育教育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都是立德樹人目標落實中不可或缺的部門,因而該課程的教學單靠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將全體教師都引入進來,使他們都參與到德育教育過程中。只有從全員出發,構建各主體有機參與的德育教學體系,才能夠使學生真正提升德育素養。這就需要學校構建全員參與的德育課程教學體系,站在各科目教學的實際情況上對德育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例如,對德育教材進行透徹分析,對每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重點內容等進行羅列,然后在語文課程、數學課程等其它課程中結合科目教學內容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嵌入,使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知識的同時對德育知識進行學習。同時又可以接受德育教師的專業教學,這相互之間形成系統的學習體系。此外,為了確保這種大體系的有效實施,學校還要構建各科教師之間相互溝通的平臺,例如每周或者每兩周組織教師們就德育教育開展一次討論會。也可以構建互聯網平臺,在平臺中根據德育教育的需求設置模塊,并在每一個模塊中引入對應的德育知識,教師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需要到平臺中對資源進行搜集,或者通過平臺對疑問進行發布,得到其他教師們的共同解答。
三、結語
低年級德育課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長遠發展十分重要,但在過去的教學中,德育教師往往習慣于采用傳統教學法,且不注重德育教育內容的革新,未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體系,因而導致德育教學的效果不理想。為了應對這種局面,使低年級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文章從三個方面提出了策略與措施,即推動德育課程教學方法的完善、豐富德育課程教學的內容、構建全員參與的德育課程教學體系,希望通過研究為更多一線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李艷.“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05):169-171.
[2]霍楷,李孟賈.“課程思政”背景下藝術與德育融合實踐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22,12(02):115-118+127.
[3]毛偉娜.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教學要點試析[J].教學與管理,2022(10):59-62.
[4]盧丹丹.近20年小學德育課程育人功能的演變及超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