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東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對高校研究生開展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文章首先對思政教育內涵價值以及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其次簡述了三全育人的概念;最后,針對目前思政教育面臨的重視度不夠、思政教育方法老化、思政教育不夠全面的問題,秉持積極調整創新的原則,提出了如下教育路徑:要致力于構建完整的思政育人體系,要通過全面的思政育人模式來展開,要加強思政教育隊伍培養,要構建大眾化以及個性化并存的思政育人機制,要利用好先進的思政育人方法,多措并舉,探索研究生思政教育新途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8-0177-04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對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很強的指導作用。身處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已經成熟,逐步接觸社會,也會受到不良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立德樹人教育宗旨導向下,需要對研究生加強思政教育。宣講黨的政策,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宣傳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養成正確而健康的三觀認知,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既能夠讓學生早日實現個人價值,同時也能讓他們貢獻更多的力量,為祖國建設做出積極貢獻。在思政教育事業中,“三全育人”有著育人指導作用,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教師應學習三全育人優秀的理念和經驗,將其應用在對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上,促使思政教育變得更加高效、更加科學。
一、思政教育內涵價值以及面臨的挑戰
(一)內含價值
首先要明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是兩個重頭戲,缺一不可,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還是研究生階段,都應該將思政教育當作教育的大事、要事,要讓學生既成材也成人,養成正確的三觀,以利于他們的個人發展以及社會的整體發展。其次,要看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緊迫性,研究生本應該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他們本應該具有開闊的世界觀、良好的思想認知和敏銳的判斷力等,但在一些情況下,他們會受到社會生活中、網絡上的不良意識形態影響,比如極端個人主義、功利性思想等,這會讓他們的三觀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高校要尤為重視對當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肅清不良風氣,引領正確認知,培養健康言行。
(二)當前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對高校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現存的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對思政教育不重視的問題,一些高校沒能認識到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對目前社會環境下的研究生思維變化缺乏預警,教育思想松懈,思政教育逐漸流于形式,因為不夠重視,所以思政教育沒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也就沒有太多效果。其次是思政教育方式老化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新奇的事物和科學的理念被提出和踐行,思政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僅展開說教,不能僅從單一方面展開,不能僅線下展開,思政教育方式老化的問題會讓思維開放先進的學生反感,自然會產生抵觸情緒,導致最后的思政教育效果較差。最后是思政教育不夠“全”的問題,“三全育人”理念的本質,就是將零散的育人資源整合在一起,構建大的框架,實現育人的深入化和體系化,研究生思政教育需要做全、做大,聚合思政資源,突破思政難題,讓思政教育存在于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二、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指的是學生所接觸的環境或人員,應發揮育人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社團等,組織全員育人,構建大思政框架;全過程育人指的是要對學生從進校門到畢業,從周一到周日,都要做好思政育人工作,同時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情況進行記錄,實時了解學生的思政教育狀況、思想動態、行為處事等,以制定后續措施;全方位育人則指的是對學生所接觸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滲透思政育人,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等,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三全育人”理念對于研究生思政教育來說有著很強的導向作用,研究生思政育人可以吸取“三全育人”的優秀理念和經驗,不斷完善思政育人體系。
三、思政教育創新途徑
(一)構建全員育人體系
思政教育是一件大事,要想落實思政教育,整合思政教育資源,就需要將力量擰成一股繩,整合以及調節多方面人員的力量,而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對于研究生思政教育來說,應讓“學校、家庭、社團、社會”等多方人員發揮育人職能。
首先,學校方面,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有著當仁不讓的思政育人職能,研究生導師負責研究生的科研與論文,而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以及獎學金等事宜,研究生導師在科研論文管理過程中,應優化管理措施,將一些優秀的思想認知傳播給學生,比如嚴謹求知的精神、格物致知的精神,比如對任何一個數字都研究到底、任何一個過程都一絲不茍完成的科學探究精神,比如對學術造假的抨擊,等等,促使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形成正確認知。輔導員則要對研究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加以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訊息,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日常管理中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倡導“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研究生生活和學習中的難點或興趣點組織專題報告,組織一些有益研究生身心健康的活動,比如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舉辦一期“互聯網金融與網絡金融詐騙的辨析”的主題會,向學生介紹網絡金融詐騙,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在國家公祭日的時候,開展“國家興亡”的主題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等等。除此之外,課程教師也有著一定的思政教育責任,研究生需要上政治課、英語課、專業課等,落實“課程思政”,在這些課程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將思政教育隱形化的傳輸給學生,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各課程教師或教師應加強聯系,及時交流和分享學生的思想行為狀況,把握好學生的第一動態[1]。
其次,家庭教育是重要的思政教育途徑,這一點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家長并非專業的教育者,對于有了一定社會地位的研究生,他們卸下了思政教育責任,有時候還處理不好與孩子的關系。鑒于此,高校應發揮主導地位,及時與家長構建聯系,與之分享學生的第一動態,探討最優化的思政教育模式。高校應指導家長構建科學、和諧的家庭思政教育方式,不能因為孩子長大了,有一定社會地位,就放松思政教育。
社團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陣地,如研究生會、團委等,還有興趣社團,如各類文體俱樂部、人工智能俱樂部等專業性社團、青年志愿者協會等。高校以學生組織、社團俱樂部為育人載體開展思政教育,挖掘社團項目中蘊含的思政要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比如校團委開展內部學習,學習黨章黨史,回顧紅色精神等[2]。
最后,發揮社會的力量,讓社會正能量的意識形態來影響學生。用社會上發生的熱點時事引導學生探討,拓寬視野,將視野放到生活中、社會中、國際中,比如以“俄烏沖突”這一話題來引導學生探討,可以組織主題報告或者組織辯論賽等,多措并舉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或組織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或帶學生參觀社會企業,在社會企業中實習等,都是可以強化學生思想意識的措施。
(二)強化育人隊伍建設
強化對研究生導師、輔導員、課程教師、教務人員等育人主體的隊伍建設,思政教育人員足夠優秀,思政教育事業才能更進一步,對此要引育并舉,一方面引入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做好內部培訓教育。此外,還要構建思政教育制度,并組織一定的思政教育考核,促使思政育人人員落實思政教育。
于內部培訓而言,高校要進行師德教育,制定師德規范,促使教師專業素養成長,教師也要積極學習,注重個人德育表現,展現良好的思想和行為,向學生傳播正能量,不做不文明、不道德的事情。同時也要進行一定的思政教育能力培訓,思政教育要挖掘各類導師、各類工作中的思政要素,要注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要隱性化,而不是“空、大、泛”地以思政內容來說教,我們相信各類教師的專業能力沒有問題,但是思政教育并不等同于專業能力,這一點還需要進行強化和改進,比如批評教育,批評教育是一門技能,也是一門藝術,批評要根據錯誤的等級來分類,批評的場合、語氣等都要隨之劃分,一些惡劣的行為,比如校園霸凌、偷竊欺詐、傷害同學、發表惡意侮辱國家侮辱學校的言論等,要進行嚴厲的批評,對于一些較淺的錯誤,提倡適度批評,不要擴大問題。
于思政教育制度與考核而言,要想落實對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就需要制定量化、細化的思政教育制度,該執行哪些思政教育,又該怎么去執行,制定一個量化的制度,會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落實,比如針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可規定其一個學期內組織兩到三場思政教育會,規定一個學期組織一次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體能,提高學生心理素養。與此同時,要制定嚴謹的考核體系來保障落實思政教育,對思政教育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咨詢學生的反饋意見,避免思政教育流于形式[3]。
(三)全方面思政教育
學生所接觸的方方面面都是可以滲透思政教育的,下文對其中比較常見的幾種類進行說明。
1. 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是思政育人的主要形式,在學生進行專業課學習的時候,教師做好引導和管理,引入一些具有思政內涵的話題,引導學生思考辨析,在探討中提升學生對思政的理解,比如在英語課程學習中,對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博弈等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2. 科研育人:在學生做科研和寫論文的時候,研究生導師要發揮關鍵作用,引導學生制定科研目標,制定科研計劃,關注學生在科研中的表現,擴大影響,不僅教導學生科研知識,而且要深入推動學生在科研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科研品質,提升思政教育效果[4]。
3. 管理育人:在管理方面,提倡進行個性化管理、自我化管理,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讓學生能夠在自我管理過程中提升思維成熟度,提升人格獨立程度,將有助于他們更順利地克服學習與工作的困難,幫助他們早日實現個人價值。
4. 學術育人:對于學術造假行為,要嚴格制止,說明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將學術工匠精神傳輸給學生[5]。
5. 活動育人:口頭說教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形式,而除了口頭說教之外,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來滲透思政教育,培養優秀人才,比如在“5·12”汶川地震紀念日的時候,組織家國主題征文,讓所有學生都寫一寫自己對于自然災害、對于家國萬眾一心抗擊災情的理解;比如組織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引領學生集體協作、奮力拼搏,取得好成績,讓學生心胸更開闊,讓性格更開朗;比如組織烈士陵園祭掃活動,緬懷先輩,傳承紅色精神,在感悟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革命事業中提升個人精神面貌;比如組織社會公益活動,讓學生理解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關系,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天下情懷,樹立“達則兼濟天下”的偉大胸懷[6]。
(四)創新思政教育模式
對于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來說,創新教育的模式,讓思政教育變得更加先進、更加高效,可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進行個性化的思政教育,二是拓展線上思政教育體系。
于個性化的思政教育而言,大眾化思政教育不可缺少,高校應對所有研究生進行管理,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做好宣傳,組織主題會、辯論賽等有益活動,引入社會熱點時事話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拓展個性化的思政教育,對學生實現點對點的教育,展開面對面的溝通,滲透思政教育,致力于培養學生健全的思想和行為,學生的思政表現有所不同,大多數學生的表現良好,不妨布置更具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對可能存在狀況的學生,加強思政教育關注力度,使思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也就更具有實效性[7]。
于線上思政教育而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線上授課變得非常方便和輕松,學生隔著屏幕會毫無保留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那么在傳統線下思政教育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線上思政教育體系,在線上布置模塊化的思政文章,留下舉報舉薦小窗口、生活學習困難小窗口等,構建學生交流論壇,在論壇上引導學生組織讀書會、熱點時事討論小組、科研或工作興趣方向小隊等,讓學生有交流的平臺,讓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
(五)進行過程化管理
在三全育人體系下,進行過程化管理,一方面要全過程育人,高效制定全過程育人體系,將其量化、細化規定,精心設計,從周一到周日,從校內到寒暑假,從學校到家庭,布置相應的過程化管理措施,讓思政育人體系更加長效。另一方面更加強對學生的精準了解和詳細記錄,可以組織精細化的反饋與評價,通過導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社團評價等多種評價,制定學生的思政教育檔案,詳細記錄學生的思政現狀以及趨勢,隨后根據學生的思政現狀評分以及發展趨勢布置或調整思政教育策略[8]。
四、結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教育根本任務,而三全育人是優秀的育人理念,學習三全育人的理念和經驗,將其應用到對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培養學生健康的三觀認知和心理狀態,進而促使學生早日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張健. “三全育人”背景下構建研究生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路徑探索——以《工程倫理》為例[J]. 公關世界,2020(10):67-68.
[2] 李智勇,楊麗娟. 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現狀調查及改進策略研究——以某職業學院為例[J]. 課程教育研究,2021(19):176-178.
[3] 李濤,尹昌美,程璐,等.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研究與實踐[J]. 青年與社會,2020(08):113-114.
[4] 陳文洋,王若男. “三全育人”視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徑研究——以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J]. 明日,2021(20):1.
[5] 王中迪,牛余鳳. “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探微[J]. 教育探索,2020(08):62-66.
[6] 許立磊. “三全育人”視角下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探索[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2):156-157.
[7] 于運清,孫宇,孫旭春. “三全育人”視域下創新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路徑探究[J]. 藝術科技,2021,34(18):4-6.
[8] 胡朝紅. 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立德樹人”實踐路徑與機制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6):98-99.
(薦稿人:魏強,河南工業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