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西方金融管理界已經將經濟增加值(EVA)作為新興的管理工具來評估上市銀行的價值,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面對股東對投資回報硬指標的要求和外資銀行全面進入帶來的外部壓力,我國商業銀行必須以績效作為戰略發展的支撐。文章從EVA的基礎概念和內部意義入手,力求發掘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建立和應用EVA業績評價機制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阻礙和困難,并就在國內商業銀行體系之內如何完善EVA業績評價機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經營績效;激勵約束;評價體系;財務指標
一、國內外商業銀行業績評價述評
作為當今企業經營管理領域先進的管理理念之一,將EVA這一評價指標作為企業經營績效的核心指標,這是有豐富而堅定的經濟以及管理理論作為扎實基礎的,眾多國際化的現代企業已經證實,以EVA為基礎的績效評價體系是兼具效率和效力的。目前,學術界和企業界已對其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在競爭日趨激烈、經營環境逐漸呈現各種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新形勢下,怎樣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業績評價系統,更好地發揮業績評價的激勵約束機制,積極地促進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仍然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當前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業績評價在國外商業銀行中的應用
隨著管理學理論、企業會計和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提升,商業銀行的業績評價體系也是在逐步改進和完善的進程中。在國外,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在一個較早期的階段就對商業銀行的業績評價體系開展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比較成熟。從提高和發展的過程來看,西方商業銀行業績評價體系的升級可以說是經歷了三個階段。
1. 單一業績評價階段。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最早于20世紀30年代就確立了業績評價體系。在這一時期,無論在工業企業還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管理學的理論應用仍舊處于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管理會計也還處于一個萌芽的發展階段,企業財務管理只是扮演一個稽核數據以及財務報告的角色,深受管理學理論的左右和技術手段的制約。商業銀行的業績評價系統主要仍舊是以成本績效考評為主。
2. 二元業績評價階段。由于在20世紀70年代涌現了一大批有財務問題的銀行和瀕臨破產的銀行,有關商業銀行的業績評價系統分析引起了西方學術界的極大的研究興趣。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規范和企業管理理論的不斷發展,歷史趨勢勢不可擋地推動著工商業企業以及銀行的業績評價體系從單一績效考評向二元績效考評的更多維度的階段發展。從而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起以最大利潤為目標、以凈資產利潤率指標為圓心,結合其他輔助財務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的業績評估系統。
3. 綜合業績評價階段。價值管理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慢慢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被大范圍地應用起來。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理念在此期間經歷了重大革命,從偏向關注短期的經營指標向長短期經營指標統籌兼顧、齊頭并進的方向發展,價值的戰略管理部署開始被發揚和實行。在《商業銀行評估》中,Willam D.Miller強調,影響銀行的財務因素以及非財務因素都要在評價整體的銀行績效時得到關注。截至目前,一個比較全面的銀行綜合評價體系已經建立起來,在這個體系的評判標準里,以財務指標為主要標準,輔之以非財務指標,綜合考慮短期的經營成果和長期的戰略規劃都被囊括進來以多維度衡量商業銀行的經營表現。
(二)我國商業銀行業績評價
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金融學術界和實務界才開始對業績評價體系問題關注起來,進而掀起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熱潮。從重視規模的粗放型模式到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尋求平衡、更加注重效益和質量的集約型模式,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逐漸發展壯大。專家學者們在“2006 年中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高層論壇”上,精準地總結出了中國商業銀行業績評價體系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即“三約束”,一階段受規模約束、二階段受利潤約束,三階段受資本約束,從一開始僅依賴規模大小來評判業績,到越來越注重企業理念和企業價值,在收益、風險和回饋中努力尋求一個動態平衡的良性發展渠道。
二、EVA在我國商業銀行業績評價中的應用
EVA作為在近現代經濟發展中由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衍生而出的領先概念,具有地基穩固的經濟基礎及枝繁葉茂的理論支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理念之一,且已經被現代企業實踐所檢驗和證實。優化升級績效管理,中國的商業銀行才能更好地在風險、收益和成本中翩然起舞,大獲全勝。因此,EVA在商業銀行業績評價體系中應該如何準確應用和實踐,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EVA指標的計算
1. 商業銀行在對經營利潤進行調整得到稅后經營凈利潤時,可使用以下公式:
稅后凈利潤=稅后總利潤+本年波動的貸款壞賬準備+當年波動的呆賬準備+剩余資產減值準備的當年波動數額(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等)+(-)營業外收入(費用)-(+)稅率×營業外收入(支出)+研發費用等調整項目
2. 占有資本的資金成本可以由資本總額乘以加權平均成本而得出計算結果。計算資本加權平均成本(wacc)可以按照以下順序依次進行:(1)計算稅后負債成本;(2)計算權益成本總額;(3)將(1)中得出的稅后負債成本和(2)中得出的權益總成本按照所構成資本的結構比例進行加權平均,從而計算出全部資本成本的加權平均結果;(4)將(3)中得出的加權平均數乘以總資本金額。
總資本=股份公司所有者權益+貸款的年末壞賬準備+總壞賬準備(年末)+年末剩余資產呆賬準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等)+(-)營業外支出(收入)累計金額
股東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β系數×市場風險溢價
一般來說,西方國家將無風險收益率約等于國債收益, 然而我國國情特殊,由于國債流通市場規模較小,且居民的無風險投資形式一般表現為銀行存款,所以在我國,無風險收益率一般用5年期銀行存款的內部收益率來代表。β系數的意義在于反映這一家商業銀行的股票與整個市場環境相比而存在的一個系統風險, 整個市場環境一般用股票市場指數來表現,一般來說β系數越大, 說明此商業銀行股票的風險和波動都越大。
3. 得到EVA的方法是用調整之后的稅后凈利潤減去總資本的資本費用。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總資本投入額×WACC)
因為國內的銀行證券業市場結構更偏向寡頭型和壟斷型, 所以為了更精確地計算每單位資本的 EVA,理應剔除規模變量對業績評價系統的影響,因此必須選擇 EVA 回報率指標。此外,中國的國家銀行承擔了很多的社會責任,譬如扶貧幫困、積極開展金融教育宣傳等。為了更全面地體現銀行業的價值、更人性化地估量其整體貢獻,在EVA價值指標之上增加各類稅收,得出一個名為“社會 EVA 回報率”的數字指標,用來計算銀行對社會的整體回饋和貢獻值。
EVA回報率=EVA/總資本=投入資本回報率(RO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其中一個指標ROC,意為投入資本回報率, 是EVA 系統里的一個重要指標,這項數據值反映一家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有償使用資本的凈回報值,能夠極大地體現銀行的資金經營效率。EVA社會回報率=社會總EVA數值/資本總額=EVA+(所得稅+銷售稅+增值稅)/ 資本總額
(二)EVA在我國商業銀行績效評價中的實務運用——以上市商業銀行為例
根據表1和圖1可以了解EVA的相關數據,這兩份數據既比較了絕對數值的EVA和將資本規模因素囊括進計算維度的相對數值的EVA,又比較了之前采用的傳統財務指標和現代EVA指標,一目了然地向大家揭示了它們既互不相同又彼此連接的奇妙關系,幫助大家更直觀地理解EVA是如何運作和有效參與到銀行業績評價體系中的。
表1將總共16所上市銀行按照EVA回報百分比值和資本回報百分比值由高至低排列,而圖1則分別根據EVA回報百分比值和資本回報百分比值將以上市商業銀行用折線圖的形式表達出來。綜合以上得出結論,EVA的絕對數值和EVA回報率是兩個具有不同意義的指標。從圖1展現出來的,興業銀行是2017年EVA回報百分比數值最優秀的商業銀行,跟在身后的分別是深發展銀行和建設銀行,而在這拔得頭籌的前三名里,論資本規模,興業銀行和深發展銀行反而是這些上市商業銀行中最不出眾的。
圖1的折線圖非常清晰地從縱向到橫向地揭示了EVA回報百分比值和資本回報百分比值這兩個指標之間的聯系。EVA回報率這項指標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低于資本回報率指標的。
三、EVA在商業銀行業績評價實務運用中的缺陷
雖然EVA 的界定不難理解,但是在將他大規模施行嵌入到我國銀行業業績評價生態系統的進程中,因為需要調整的增項指標比較繁復,加上將EVA與商業銀行原本的經營規則融為一體技術含量高且過程龐雜,因此EVA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全面準確地EVA數據在現代銀行業環境中難以取得
從實際整體運行環境來看,商業銀行的總體經營情況,譬如企業營運管理層次、風險控制程度、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和后臺員工以及基層員工的專業水平和財務技術程度等都會對 EVA在實際應用中的效用產生重大影響。
(二)EVA值在實際計算中容易出現誤差
構成EVA的重要指標里有風險數據、資本數據、內部轉移數值和經營成本分攤數值等等,一旦這些數據的計算不夠嚴謹科學,稍有差池便會導致最終的EVA值與正確值產生偏差,進而對商業銀行各項復雜的業務結構調整產生錯誤的指令。如果沒有充足準確的數據作為整棟業績評價大樓的基石來支撐,僅憑現有的銀行財務體系只能分別展現分行和支行作為部分商業主體而發生的成本費用狀況,而使用精準的加權系數是無法對成本費用進行分攤的。
(三)EVA計算范圍的限制性
目前商業銀行業績評價體系涵蓋了分行和支行員工以及前臺業務員工,針對后臺部門和職能部門所貢獻的EVA數據是難以取得的。更值得一提的是,EVA值在不同水平面的計算也非常簡易,很難做到完全立體和豐富。所以通過上述過程產生的EVA數值并不能科學精準地體現全體銀行工作人員的實際業績,從而使得激勵機制本身存在的意義也大為降低。
(四)以EVA為核心的業績評價體系被其他指標削弱
雖然很多上市銀行都建立了以EVA為核心的業績考核體系,但是在銀行業依舊同時存在很多其他的考核數據和指標,譬如某些銀行的績效指標有利潤完成率、新增存款完成率、月均存款增量、國際結算與售匯計劃完成率等考核指標,這種平行線式存在的雙重乃至多重考核標準極易導致整個評價體系的混亂乃至崩潰,極大降低了以EVA為重心的評價激勵系統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殃及以EVA為核心的評價系統對銀行業務板塊調整的功能和效用。
(五)考核指標的設置不能滿足業務模塊排列重組的訴求
目前銀行識別風險和測算風險的水平都不高,不僅外部資源匱乏、權威評價機構不足,而且自身無論專業水平還是技術手段都很難對企業乃至行業風險進行精準發現和估量。現在基本每家銀行都是根據產品來設置資本分配系數,沒有考慮類似信用級別、細分行業、特殊區位等其他關聯因素,無法全面優化客戶結構和升級信貸投向,更加無法顯現銀行的長期發展戰略。
從技術層面來說,經濟資本和EVA這兩個指標的設計有很大差別。雖然EVA 體系擁有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但是任何嶄新的系統在投入實踐的初級運行階段都有一系列障礙存在,譬如細節手段不夠具體,技術支持不夠有力等。比如EVA 的核心變量指標——資本成本,他的精確計量必須建立在確保外部良好有效的資本市場環境的基礎上,而這一點是難以達到的。
四、EVA在商業銀行業績評價應用中的改進措施
(一)健全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
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需要一系列豐富、嚴謹而又科學的評價指標,用來進行精確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一個良性循環的商業銀行業績評價體系理應從財務數據、客戶信息以及員工信息等方面進行系統全面考量。
(二)構建科學的風險調整績效計量模式
搭建一個以經濟資本(regulatory capital)理論為基礎支撐,融合 RAROC 風險管理技術,切合我國實際的銀行風險調整績效度量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通過運用RAROC風險管理手段,從整體高度上針對經濟資本、監理資本和賬面資本這三個數據進行全面深入的比較,針對資本狀況和其與風險的匹配形勢作出評估,進而順藤摸瓜精準定位到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點,實現商業銀行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三)明晰與風險控制策略相得益彰的風險績效考評機制
現在我國銀行業一般采取以經濟資本(Regulatory Capital)管理方法為基礎的風險績效考評手段,這種方法注重短期效益,對長期戰略發展少有裨益。所以,扭轉現在風險控制體系與業績評價體系互不關聯甚至相互隔離的狀況成為大勢所趨,必須充分利用商業銀行風控政策正向推進各層級部門和各級別員工的工作進程,從而讓業績評價能夠統籌兼顧長遠發展與短期收益。
(四)構建科學化評價體系,全面推進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預算管理
通過將經濟資本(RC)形式和EVA數據引流進銀行業業績評價體系之中,極大地提高了整個銀行行業的業績評價科學性和先進性。迄今為止,我國商業銀行的相關數據庫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未達到高精尖的地步,導致對于承擔非預期損失等資本的計量肯定不夠精準,也就是經濟資本這個指標項目值會存在偏差。所以,中國的商業銀行更應該提升風險跟蹤、監測以及控制系統的水準,從而能夠對各種類型的風險進行精確地評估和計量,最終得出一個有效的經濟資本數據。
(五)EVA和平衡計分卡相得益彰
平衡計分卡(BSC)作為一種常用的績效考核方法,從財務、客戶、內部運行、學習和成長四個角度,將宏大的企業目標落地化和具體化,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和可衡量的考核指標和數據,對于企業完成戰略目標來說是一個科學而又有力的工具。相對來說,EVA的數據更偏向財務化和數字化。所以如果將平衡計分卡和EVA融會貫通,則既能揚長避短,又能相得益彰。EVA彌補了BSC財務數據不夠充足的缺陷,而BSC則彌補了EVA僅從財務角度出發衡量企業績效成果的不足。他們的結合將會使我國商業銀行的績效評價更加全面豐富,更加完善和科學。
參考文獻:
[1]賈芳.構建以EVA為核心績效考核體系實證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8(05):34-42.
[2]楊帆.淺析EVA在我國上市公司業績評價中的運用[J].時代金融,2018(03):159.
[3]陳光水.基于三維模型和五性指標的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體系研究[J].發展研究,2018(03):99-103.
[4]高雅翠,王東輝.基于EVA的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8(05):58-60.
[5]Jiansheng Zhang,Wei Tan.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Energy Procedia,2012,95(02):246-301.
[6]陳全興.現代商業銀行績效評價的多維拓展與管理趨勢研究[J].會計之友,2019(34):45-49.
[7]劉寧.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業績考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21(02):8-19.
[8]舒云娟.經濟增加值EVA在國企中的應用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8(01):18-21.
[9]王雍君.中國企業“管理病”的治理與EVA體系的應用[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3(02):40-46.
(作者單位:中共安慶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