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艷
[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階段,教育改革發展也已進入新的階段。中小學德育工作必須要著眼全局,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核心位置,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小學一切工作的核心目標。培育青少年的“四個自信”,培養他們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小學德育;立德樹人;激活生命
筆者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有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做過一個“聰明學生的實驗”:他從一所學校的一個年級中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對那些學生說,你們是這個年級中最聰明的學生。然后,他又對任教于這個班的教師說,你們任教的這個班的學生是最聰明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以后,教授發現這個班的學生果然在同年級中出類拔萃,各方面都表現不俗。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就是:我們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于自己的智商有多高,而在于能否保持積極的心態,不管做什么,積極的心態很重要。
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積極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狀態是成功的關鍵,當一個人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時,就會堅持到底,不會輕易放棄;他選擇的態度就是積極向上,那么,最終就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人,很多時候,教師一句贊揚的話語、一朵小紅花就可以把孩子指向自信的道路,可以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相反,一味地指責、訓斥就像是一雙無形的手撕扯著孩子們的自信與夢想,使他們容易變得悲觀、憂傷和壓抑。
筆者任教的班級就有一個很特殊的小男孩明明,他從不和教師同學交流,筆者主動和他交流時他總是躲閃或跑掉,從不說話。筆者感到很奇怪,經過和孩子家長交流后才知道,由于孩子父母工作繁忙,他總是自己待著,沒有人和他說話玩耍,有一定的語言障礙癥。了解情況后我就開始慢慢接近孩子,一下課就和他聊天,一開始他很緊張害怕也不搭理我,時間長了我說話他就笑。我一看他有變化就更有信心了,于是我一有時間就和他聊天,鼓勵他、夸獎他,送給他小禮物。同時,我也和班級孩子介紹了明明的情況,告訴他們要關心他、幫助他,不能欺負他。班級里的孩子們都很善良,他們對明明很好,耐心地帶著他玩耍。一學期下來,我發現明明能和同學簡單交流了,更讓我欣慰的是班級其他的孩子用自己的善良、愛心陪伴著明明一起成長。小學畢業時明明已經能正常交流了,雖然有時只是用簡單的幾個字,但是他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幾年后的一天,我走在上班的路上,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開心地喊著我和我打招呼,我停下來一看,竟然是明明,他一臉燦爛笑容地跑向我。孩子媽媽告訴我,明明已經初三了,但是很想念班級的同學和老師,經常念叨,還給我做了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我愛我的老師”。我驚訝孩子的變化之大,心里真為孩子高興,也感嘆當年班級里一群心理充滿陽光的孩子,他們照亮別人的同時也溫暖著自己。
二、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建立學生自信心
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德育教育穿插在教學活動和育人之中,規避“只教書不育人”這一現象,重拾教育本質,使知識能力與樹立價值觀二者有機結合。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能總是批評和指責他們。尤其對班級里一些膽小內向的孩子,他們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去發言,如果教師給予的都是批評和否定,那這些孩子就再也沒有勇氣發言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時表揚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的同學,哪怕他們回答得不精準,教師也不要用語言傷害他們,而是要更好地保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筆者的講課風格屬于風趣幽默型,所以平時講課時總是逗得孩子們很開心,讓孩子們在輕松幽默的氛圍中學習。為了鼓勵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布置了小光榮榜,給孩子們準備了紅星星、積分卡等小粘貼,還買了很多的小禮物,有小樂高拼圖玩具,各種孩子們喜歡的文具、故事書等,時常獎勵給孩子們。教師的鼓勵與表揚能更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即使是不喜歡舉手發言的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也會變得勇敢起來,有了舉手發言的欲望。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郁了。
孩子和大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觀察角度和思考問題的視角也存在著差異,且更加豐富有趣。教師只有換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為孩子,懷有一顆童心,才能與學生產生更好的共鳴。也只有這樣才能將語言低齡化、趣味化,才能更好地走進孩子的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創造學習的環境,這樣孩子就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識,漸漸地愛上了學習。實踐證明,采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孩子們溝通效果更佳。孩子接收訊號后,不僅欣然接受改正意見,而且在與同伴相處時,也會用這樣有趣的話語進行溝通。
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
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要有職業素養,以禮相待,還要有大智慧, 要轉換角色、換位思考,多理解家長,要通過良好的溝通讓家長知道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一位教師曾經說過:“家庭教育理念、學校教育環境和社會大教育氛圍之間的共同影響下,造就了不同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生。家庭教育確立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責任擔當從起步之初都有差距。學校協助培養和修正,社會實踐鍛造和磨礪,缺一不可,但是從重要性來看,家庭教育始終是第一位的。”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因此家長的教育和家庭的熏陶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的心態是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教育的孩子同樣也是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的孩子。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家長常把自己的期望和理想強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家長往往又過分重視分數,從而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家長非常溺愛孩子,幫著收拾書包,幫著穿衣服甚至喂孩子吃飯,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極差。有的家長在與同學相處方面也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當學生之間產生小矛盾時沒有冷靜處理,把責任完全推給對方,在對方身上找原因,從而激化了矛盾,長期以往孩子沒有培養出強烈的責任感和社會擔當。
筆者以前任教的班級里有個名字叫聰聰的學生,孩子長得濃眉大眼,聰明伶俐,品學兼優,善良熱情。父母在外地工作,他長期和奶奶在一起生活。那時班級里有個因為車禍大腦受傷的女孩子靜靜,有時脾氣會比較焦躁,我平時會密切地關注她的狀態。有一次課間上操時靜靜和聰聰一起玩耍,突然她使勁地推了聰聰一下,聰聰一下子坐在地上,我趕緊跑過去扶孩子起來,檢查有沒有受傷。聰聰則笑呵呵地說:“沒事的沒事的,沒摔疼。”事后我和孩子溝通,我說:“老師看到你當時摔得很重,一般孩子摔得那么重會哭的,你很堅強啊!”他笑呵呵地說:“是有點疼,但真沒事的,我奶奶從小就告訴我,小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尤其我是男子漢更要堅強,不能有點事就哭哭啼啼的。還要和同學好好相處,要大度,不能斤斤計較的,多替別人著想。靜靜同學和其他同學不太一樣,她也不是故意的。”聽完孩子的話我深有感觸,我知道之所以這孩子這么優秀,這么寬容善良,在班級里同學們那么喜歡他,是因為有個充滿正能量的奶奶在教育孩子,她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埋下善良、寬容的種子,讓孩子也成長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四年級時,因為奶奶年邁他和爸爸媽媽去了外地上學,不久孩子媽媽打電話告訴我,聰聰適應的很快,表現得很好,已經競選上學校的大隊長了,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同時感謝老師對孩子這些年的關心和培養。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遇到事情時不能僅考慮自己,也要照顧到別人的想法,有些事情如果能換一個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時,就會多一些理解和寬容。良好的家庭教育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會讓孩子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開啟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作為教師我深深知道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通過平時和孩子們的相處,我覺得德育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年齡及個性特點出發,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從而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心里充滿陽光的快樂的人。
參考文獻:
[1]李東.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2018.
[2]陳建新.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