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勛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伴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通過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以便于更加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由于課本中的閱讀內容有限,學生僅僅依靠書本無法滿足基本的閱讀量,因此,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需要拓展閱讀面,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但是,在這兩者之間的轉換和銜接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加以重視,利用合適的方式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好兩者之間的銜接工作,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效率。
[關鍵詞]課內外閱讀;小學語文;銜接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課程占重要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占很大一部分,因此,想要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需要在閱讀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而言,書本上有限的閱讀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需要在課外自行閱讀,開拓閱讀面,可是,如何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好兩者之間的銜接,成為了一個難題。這需要教師為學生做好引導,為學生挑選書目,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利用題材相似性,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引導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各個方面做準確認知,通過對學生完整的判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除了對學生有充足的認知以外,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不能使學生的認知局限于課本,需要重視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挑選一些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書籍,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我國歷史悠久,文章的種類多種多樣,教師在進行文章的挑選時不要僅挑選同一種,在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時,可以利用文章的不同題材劃分閱讀,以便于學生更好地將課本中的內容帶入到課外閱讀書目中。比如,在課內學習《騎鵝旅行記》這一篇課文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對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初步印象。在開展課外閱讀時,學生可以根據種類挑選類似題材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分享自己讀到的最喜歡的故事,并分享給同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使閱讀效果變得更好,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有效改善學生的閱讀質量,增加閱讀量。
二、通過解讀作者,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
文章作品作為呈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方式,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文章感受作者的內心。想要讓學生深度理解文章,教師需要對文章仔細篩選,對作者的生平和歷史背景做詳細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從文章中作者的描述里發現更深層次的含義,通過對作品的解讀達到與作者溝通的效果。了解作者的生平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外,還可以更好地完成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工作,教師通過讓學生閱讀同一位作家的作品,引導學生在這位作家不同的作品中發現相似和不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充分準備,并在講述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的成就與經歷,通過介紹魯迅先生引出課文,使學生對這篇課文有大概了解,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能夠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深層含義,隨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相關文章,通過一系列閱讀使學生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文章,有效實現課內外閱讀的銜接。要想準確解讀文本,教師應細致查閱資料,了解作家的生平,只有這樣,才能從作品的表層沉潛到文本深處,與作者和作品進行良好的對話。
三、豐富閱讀方式,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
想要使學生的閱讀成果事半功倍,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通過優化自身教學模式的方式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小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懷有熱情的年紀,他們的思維還沒有定型,想象力豐富,往往會因為某一件小事而喜歡一件事物,比如閱讀。學生可能讀到某個作者的一篇文章,感覺很喜歡,就會去搜尋這個作者的其他文章進行閱讀;有時候會因為某一文章而喜歡上同種類型的文章,從而搜尋一些相類似的文章進行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變通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到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注意不要過于限制學生,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從而更好地完成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比如,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可能根本沒有去過草原,對書本上描寫的草原無法正確理解,也很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草原的景色,導致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缺乏情感上的共鳴,無法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文章的故事背景,使學生對民族之間的情感有大概的認知,使學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想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需要創設良好的展示平臺,以此來為學生閱讀提供足夠的動力,與此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四、優化課外資源,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
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需要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但是,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時不能夠隨意挑選書籍開展閱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內容為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目,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教師在為學生挑選課外書目時,一定要尋找課外書目和課內閱讀的共同點,以便于更好地實現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目,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對課內學習過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根據課外的閱讀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能夠擴大閱讀面,使學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識,加深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培養學生自身的能力。學生想要學得更好,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書目時要慎重,如果教師希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需要選擇一些注重思維培養的書籍供學生閱讀,通過學生在課下對相關書籍的閱讀,搭配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來開拓他們的思維,打開知識面,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比如,有些學生不喜歡長篇幅、純文字類的文本,這時就可以收集繪本作品,還可以選擇連環畫作品,這些圖書資源以圖畫為主,可以很好地滿足這部分學生的需求,激發閱讀興趣。還有一部分學生喜歡情節跌宕、內容有趣的故事、小說和記敘文,教師可以挑選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短篇小說,或者經典的神話故事、童話故事等,利用豐富、有趣的課外讀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要適當整理一些國學經典作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為學生構建圖書角,讓學生的各種課外讀物集中起來,通過這種方式分享書籍。
五、結合讀書筆記,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當遇到課文中有好的句子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記錄下來,形成讀書筆記。例如,《綠》這一課主要向學生介紹了梅雨潭的綠,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課文中出現了許多比喻句,教師可以讓學生抄下這些句子,然后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關注文章出現的類似的比喻句,同樣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實現課內課外閱讀的銜接,而且可以加強學生的詞句積累,一舉兩得。
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意義重大,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時一定要注意做好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周靖.淺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結合[J].語文課內外,2019,(32).
[2]蔡小蘭.小學語文課閱讀教學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2).
[3]高麗芬.小學語文課內外的閱讀與積累探討[J].科技資訊,2020,(0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項批準號:FJJKCG20—259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