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珠
[摘 要]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構建基于紅色文化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體系,必將對小學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文章以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為出發點,提出了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課程資源,實施情境化、生活化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色文化并真正切身感知,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紅色文化
在革命時期,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和蕩氣回腸的英雄事跡,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譜寫了名垂青史、彪柄千秋的壯麗篇章。小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要引導他們了解和感悟紅色文化,這是成為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必須深入挖掘課本教材,整合紅色文化教學資源,對學生開展深層次的文化教育,以提升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從而促進他們健康發展。
一、挖掘課本教材,整合紅色資源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人格、思維、社會觀念、政治思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可塑性。為樹立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他們的革命精神,教師可從思想道德和社會法制教育入手,運用紅色文化素材充實教學內容,使小學生在認識我國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受到精神上的洗滌,從而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且文化基礎薄弱,對中國革命年代并沒有基本的理解和認識,這一點十分不利于他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但如若利用教材中的紅色素材,不僅能幫助教師在教學質量上有效提升,也可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例如,在教學《獲取抗戰和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一課時,教師可在互聯網收集有關的資源,運用多媒體給小學生播放圖像、音頻或視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在觀看過程中,教師適時提問:從這些歷史照片中,你們觀察到什么了?并引導學生正面發言,如“平民百姓遭到了嚴重的迫害”“中國的疆域被反復侵占”“八路軍經歷了好幾年的艱難長征”等。最后再通過引導學生齊唱國歌,調動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更加莊重、嚴謹,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自然而然地進行了紅色教育。
二、融合校本課程,豐富紅色素材
盡管教材中有一些紅色文化資料,但是畢竟內容有限,所以能夠承載的紅色文化資料為數不多。因此,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當地的一些紅色文化資源,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不斷接受紅色文化,形成良好的家國情懷。但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和引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課文產生興趣。比如,在學習《祖國江山的保衛者》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小學生播放一些經典抗戰的視頻資料,使他們能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烈士為了國家和人民不畏犧牲的精神,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安穩生活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自己更應當肩負起這一責任,為國家的富強做出貢獻。在視頻觀看結束以后,教師向小學生提問:現在大家都知道哪些抗日英雄?有的學生說黃繼光,有的說董存瑞,接著教師可以說:那么講一講你們知道的英雄故事吧。
三、創新教學形式,優化資源利用
對本土紅色教育資源的優化與使用,是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師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早已不適合當代小學生。教師必須轉換教育理念、優化教育手法、創新教學模式,有效利用紅色文化的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信息收集、多媒體演示、案例介紹、教師實際參與、社區調研等教學活動方式,科學地對小學生進行指導,從而增進他們對紅色教育資源的認識。例如,在講解《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這一課時,如果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提起小學生的興趣,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向小學生灌輸知識,對于他們是否樂于接受或者接受的程度都不明確。這時,教師就可以換一種角度,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民族團結相關的歌曲,這自然能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入一些趣味性紅色文化,這比起過去單一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可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開發小學生紅色思想的效應。另外,教師可以把學校傳統科技教育資源中的《紙》《磁鐵》等傳統課程與道德法治方面的現代教學內容融合到一起,給學生講述中國古代的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使他們了解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繁榮,從而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四、結合生活實踐,拓寬紅色渠道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年紀尚小,認識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在進行紅色文化教學的時候,除了運用教科書上的信息資料以外,還應根據學生的理解基礎與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進行與紅色文化教學有關的活動。如主題班會、紅色旅游、為革命英烈掃墓、公益傳播活動等,進而拓寬紅色教學資源的途徑,讓學生在親身參與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另外,教師也應當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展開指導,使其能在紅色文化熏陶下升華自身的核心素養。例如,在講解《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這一內容,教師可以用故事教學法,以故事為主導把小學生引入到課堂當中,這能為接下來的紅色文化滲透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中國革命前輩的成長事跡,如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孫中山先生“不懂就問”等學生耳熟能詳的事跡,并以此來喚起學生的閱讀意識,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激情,讓紅色教育更加順利地開展。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主動收集革命先輩的成長事跡,并在課堂中和其他同學分享。教師可以對學生所收集的內容做出評論,講述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也是一次訓練與發展。除此之外,通過了解更多革命先輩的成長事跡,還能夠使廣大小學生體會到更深層次的紅色教育思想,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更多的鼓舞與啟示。
五、深度感恩紅色人物,有效舉辦紅色活動
小學階段是塑造道德法治觀念的黃金時期,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極強,所以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就是為小學生樹立榜樣?!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利用榜樣對小學生進行指導,能讓小學生切實感覺到自身的變化,從而體驗進步的快樂。紅色人物通常都有濃厚的愛國主義特色,在引導小學生認識紅色文學的基礎上,還要引導他們認識其中的紅色人物形象,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并認真學習紅色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從而更有效地培養他們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以周總理為例,周總理對中國的革命事業和新中國的建設鞠躬盡瘁,在周總理去世后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一幕,表明了周總理是一個受廣大民眾敬愛的杰出領袖,自身具有榜樣力量。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提前收集周總理的事跡,要著重突出周總理一生清廉,去世的時候家產還不如普通家庭,他在外交上對中國的貢獻以及播放周總理去世后十里長街相送的影視資料等。教師可用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將周總理的光榮事跡講出來,并在課后引導小學生自行查找相關紅色人物的光榮事跡,在下一次的課堂中與其他同學分享,說出自己認為這些紅色人物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更容易讓小學生對紅色人物產生欽佩之情,進而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以此為榜樣,樹立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
小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建設的儲備人才,在國家當前的發展建設格局下,各地區政府部門都非常重視道德與法治教育。在素質教育過程中,以紅色文化為主的各種教育改革內容已經全面普及,尤其是在小學,普遍開展的紅色文化教育創新足以見得其重要性。但還是會存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不足。面對這一點,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全面分析和充分思考,不斷創新和完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以多元的方式滲透紅色文化,致力于打造生動、有趣且高效的課堂,為小學生身心素養全面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吳亞.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滲透紅色文化教育[J].新課程,2022,(03).
[2]席小嵐.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滲透紅色文化教育[J].試題與研究,2021,(35).
[3]顧靜.將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43).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項目化學習案例研究》(立項批準號:Fjjgzx20-168)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