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方勇 劉宇洋
摘? 要: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通識教育是高職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成果導向教學模式作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模式,其側重點在于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可以說成果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直接完成了現今教學的實際要求,也滿足了社會對學生個人能力的需要。本文將成果導向教學模式融入到通識課程教學中,對通識課程教學的改革進行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學模式;高職;通識教育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經濟、文化發展存在差異,在高職教育中完全采用“大一統”的課程方案和“一刀切”的課程設計要求,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發展需要。因此,高職教育實行“二級課程管理”的課程計劃,在同一學校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二者并舉的方案。對通識而言,課程開發權的下放促使通識教師在貫徹國家課程標準基礎上,結合當地課程資源,設計符合高職學校的特點和學生興趣愛好的通識課程方案,從而避免了中一的“國家課程”統得過死、缺乏靈活性、對不同學校適應性差等弊端。而與此同時,為保證學校通識課程方案具有合理性和適切性,教師仍然需要以課程評價為手段,依據課程評價數據,持續不斷地改善現有課程方案,從而史好地實現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目標。
以下筆者即結合個人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對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在通識教學中的改革方案進行粗淺的探討,以供參考。
一、成果導向教育內涵
首先應明確成果內涵,即工作或事業上的收獲。成果導向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以人人都能夠學會為教學前提,用成果為導向進行設計的全新教學模式。可以說其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不僅直接完成了現今對教學知識傳授的直接需求,也滿足了社會公眾對未來的需求,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也正因如此,成果導向教學模式也儼然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際教學活動效率的關鍵教學手段。具體到學校通識方面,成果意指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在知識、技能、情感和社會溝通方面的收獲。【1】人類運動能力分成知覺運動能力和身體熟練能力,知覺能力包括控制精確性、反應定向、反應時、速度控制和瞄準能力,身體熟練能力包括靜態性力量、動態性力量、爆發力、軀干力量、伸展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性和耐力,而運動技能是這些能力要素不同組合。能力是認知、技能和情意的綜合表現,是指面對問題和挑戰時,能有效地遷移知識、技能,解決不同情境問題二從這個角度來講,成果更強調綜合運用知識、運動能力、情感等方面收獲,體現為通識活動行為上良性變化。【2】成果導向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以人人都能夠學會為教學前提,用成果為導向進行設計的全新教學模式。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成果導向性學習模式中的成果是指教師希望學生在通過學習之后所表現出來的明確的學習結果,以及能夠反映學生運用學習內容,使用學習工具的能力。其他教育學者也曾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認為學習成果應該是可以通過學習過程達到的,并且能反映學習結果而非學習過程。【3】
二、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在通識教學中的實施方案
通識教學是以實踐課為主體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練習、游戲、比賽,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勝利的快樂。筆者認為學生的感受是最真實的感受,學生的評價是最貼切的評價。我們通識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教師的自身素質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必要條件。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教育關系。通識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民主、平等地進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進行“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這樣孩子只是在被迫接受,沒有獨立的見解和個性化的發饋。只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師才能使贏得學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從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這樣的通識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自主創新,進一步促進個性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做好成果導向教學模式的開展,將成果導向教學模式更好的滲透到通識教學之中,我們應該對通識教學進行改革,以成果為導向,以項目為主體,以任務為驅動,從而讓實踐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具體的實施方案如下:
第一,從成果導向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安排入手。在教學改革中應該先從實際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入手,對通識教學進行改革。因為,在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所充當的角色應該是指引著與引導者,所以,在教師的啟發與誘導下,學生主要是自主進行學習內容的安排,而要想安排好學習內容,則勢必要樹立一個明確的學生目標,并對所要達到的學習成果及其社會價值有所認知,而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更好的掌握學習知識。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則是制定相應的成果目標,使其所制定的成果能夠積緊密的圍繞其工作實踐,進而熟練的掌握運動能力。課程學習成果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在成功完成學習內容之后,能夠做什么,能夠具有什么樣的能力、技能等競爭力。而在完成課程成果目標的制定以后,則要對其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全新的設計,這對于開展成果導向教學而言尤為重要,不僅僅因為對教學內容的調整是教師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最為直接的交流,更是因為其也是完成擬定成果目標的重要途徑。
第二,從成果導向教學方法的選擇入手。在成果導向教學模式中,我們通常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兩種模式。因為,這兩種模式能夠很好的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并能夠實現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設計。
基于構建主義的過程體驗式教學,其主要是以成果導向為主,利用通識課中運用不同的練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和鍛煉中完成不同的素質目標。并且利用在實踐過程中的各種感知,提高其自身對相關通識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三、結束語
通識是濃縮的社會,通識活動的方式就是社會生活方式的縮影。目的、態度、規則、爭、合作、責任、權利、義務等等無一不體現社會生活的要素。通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最好的社會生活實踐模式,這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通識是學生了解自己的一面鏡子。“性格決定命運”,學生的性格在通識活動當中會得到充分的展現,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通識活動中,學生的心理體驗也最為深刻。通識活動融入人文教育為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我打開了一扇窗口。
參考文獻
[1] Ricliard.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M].張忠秋,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43.
[2]胡偉,張玉金.成果導向型教學模式的開發、應用與推廣[J]. 秘書之友. 2008(11)
[3] 李志義等. 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