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人們的教育觀念有所轉變,越來越關注基礎教育事業的長遠規劃發展,如何通過教育管理的改革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改革重點在于師生,需要學校集中多方力量,以多元化、嚴要求、高標準作為追求,并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在實踐中優化創新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以此實現學生素質與能力的雙向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教育改革的緊迫性,試探性提出幾點改革措施,以便相關人士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
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教育管理工作,阻礙了教育管理的改革步伐。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小學必須要立足新課程,積極進行教育管理改革,認真審視、全面改進教育管理環節出現的問題,從而開創小學教育的新格局,切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一、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的緊迫性分析
對于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傳統教育管理理念的影響,如若不能加快思想觀念的改革,則很難達到預設的發展目標或改革成效。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教育管理方法的創新,摒棄傳統落后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管理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平等交流、積極互動,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感,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而不是用自己的權威性來壓制學生,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以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另外,教育團隊的不足是造成教育管理缺陷的重要因素,教育團隊質量會對最終的教育管理效果帶來直接影響,而部分小學所聘請的人員在教育程度和資歷等方面有所不足,缺乏較強的專業能力與責任心,尚不足以勝任教育管理工作;同時部分教師的教育管理理念過于固化,不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和變革。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的路徑
第一,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樹立科學先進的改革目標,注重學生思維的引導。在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環節,教師要對學生的看法或觀點予以尊重,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并將人文思想巧妙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身心素養與管理能力;或者是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以新理念為導向進行管理策略的合理制定,健全學生學習狀況,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班級管理效率。與此同時,教師要圍繞學校布置的管理任務來改革教育教學,注重統籌性管理,將自身的管理優勢加以有效發揮,并通過對當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準確把握來完善教育管理形式,根據相應管理創新教育管理理念。除此之外,學校要積極引導和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對教師的管理工作予以定期實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第二,優化教育管理體系。要想在新課程背景下實現教育管理改革,小學教師需要注重教育管理體系的優化與完善,對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形式加以創新。對于小學教育管理改革而言,其需要學校教師與管理者的共同參與和實施,即:管理者不僅要積極征求師生關于改革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仔細檢查改革成效,還要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有效發揮,及時了解班級管理的具體形勢,對改革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予以積極應對,切實做好對管理、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和監督。與此同時,學校必須要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培訓,打造能適應新課改要求、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較高業務素質和師德修養的師資隊伍,即:圍繞教師的發展來構建一支高素質、學習型和創新型的教師團隊,以便更好地完善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完善課程教學規劃。為加快小學教育管理改革,學校教師和管理者應當積極樹立正確的理念,對“素質教育”和“以人為本”的理念予以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均衡且科學規劃各學科教學。具體來說,學校教師和管理者要轉變以往陳舊落實的教育理念,不再只一味以數學、語文、英語課程為主,而對其他課程加以忽視,必須要從思想層面注重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課程,從而實現學生思維的發展、體魄的增強和情操的陶冶。同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具體規劃整個課程,既要詳細規劃學期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還要對每節課進行細分,制定階段化目標,合理計劃怎樣增強師生互動、怎樣轉變教學模式等,爭取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課程教學的有序性,如此方能更加徹底改革小學教育管理工作。
第四,強化人文和德育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加上認知理解事物的能力不強,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極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擾,所以需要教師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文和德育等知識內容的滲透,如在生活中關愛弱小、尊重他人的品性以及在學習中努力上進、刻苦奮斗的精神等,促使學生能積極健康地成長。通常在具體的教育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以及探究精神,或是通過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形成關愛和尊重父母的優良品行,如:借助老鷹抓小雞、兩人三足等豐富有趣的親子活動來拉近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強化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促使家長能充分理解學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主動配合教育管理工作。
第五,改變考試評價方式。傳統的小學教育管理體系基本都是采用單一的考試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且考試多是以卷面的形式來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甚少考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導致學生之間失去對考試的熱情,降低教學效率。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教育管理改革時,教師需要積極改變考試評價方式,不再將學生考試成績的好壞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是要注重學生評價的綜合性,選擇多樣化、趣味性的考核方式,以此全面評價學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的針對性,深化教育管理體系的改革。比如:針對小學生的考核和評價,教師可以將考試內容分為實踐能力考核與理論知識考核,通過考試的形式來全面考核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了解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考試的樂趣,愿意積極參與到考試活動中。
結束語:
總之,基于新課程的小學教育管理改革是提高小學教育質量與管理水平的重要課程,需要學校教師和管理者充分意識到教育管理改革的迫切性,通過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優化教育管理體系、完善課程教學規劃、強化人文和德育教育、改變考試評價方式等方式來推動改革,切實提高改革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參考文獻:
[1]郭小娟.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12):222.
[2]李軍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的問題與策略[J].家長(上旬刊),2020(1):96-97.
[3]李笑歌.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J].神州,2020(10):232.
[4]陳小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教育管理[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3):197-198.
作者簡介:曾姍(1979),女,廣東平遠人,小學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