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甌
摘 要:為了充分發揮師生互動作用,構建高中數學靈動課堂,本文將展開相關研究。研究介紹了數學靈動課堂的基本概念及其與師生互動的關系,后提出了具體師生互動方法。通過研究,良好的師生互動能讓高中數學課堂更加靈動,可提高數學學習效率、質量。
關鍵詞:師生互動;高中數學;靈動課堂
0.引言
高中數學知識相對復雜、深奧,因此學習難度較大,往往需要學生消耗更長的時間、精力來學習,說明高中數學的學習效率及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重要,若兩者存在問題,就很可能引發學習質量問題。從這一角度出發,雖然現代教育理念的推廣使得課堂中師生定位得到了優化,不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角色定位進行教學,轉而讓學生成為主導者,教師則作為引導者進行教學,這種轉變確實提高了學習效率與學習狀態,但與預期所想還有不小差距,說明課堂教學依然存在問題,師生互動不合理就是其中之一,該問題造成的主要影響就是導致數學課堂教學不夠靈動,不利于學生思維發散,還使得教學缺乏針對性,故如何通過師生互動來構建高中數學靈動課堂成為了一項值得研究的問題。
1.數學靈動課堂的基本概念及其與師生互動的關系
1.1基本概念
靈動課堂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種課堂教學概念,強調靈活教學、生動教學,主要作用在于通過更加靈活的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依靠生動教學,能讓知識更加容易理解,說明學習難度降低,有助于學習效率。可以看出,靈動課堂非常適合用于知識學習難度較大的教學中,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符合這一點,故衍生出數學靈動課堂這一概念[1]。
1.2關系
數學靈動課堂相比于傳統課堂教學更具優勢,且能夠針對性的解決現狀存在的問題,因此數學靈動課堂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也使得相關領域開始探索數學靈動課堂的構建方式,由此發現師生互動基本是構建數學靈動課堂的唯一方式。師生互動是指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出于各種教育、學習目的與對方進行交互的一種方式,普遍形式為相互交流,而交流細分之下又包括討論交流、引導交流、請求交流等多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交流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當師生能合理、靈活的使用各種交流方式與對方互動,就能在潛移默化之前構建數學靈動課堂,說明兩者之間關系緊密。另外,師生互動除了是數學靈動課堂的構建方式以外,還是數學靈動課堂學習效率、學生學習狀態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即師生互動表現越優,學習效率、學習狀態越優,相反則造成負面影響。
2.師生互動方法
2.1生活化互動交流
目前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是緊貼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同步通過互動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再與學生進行問題討論,或者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來達成課堂教育目標。這種方式固然有效,但也存在缺陷,即緊貼教材進行互動,并不能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學生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知識,因此會導致學習效率降低,而長時間無法理解知識,將使得學生內心產生不良情緒,故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有不利影響[2]。針對這一問題,建議教師在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時貼合學生生活,進行生活化互動交流。生活化互動交流側重于兩個要點:其一,教師要在互動交流中引入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知識表現,諸如在學習有理數知識時,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見的貨車運輸來進行解釋,目的是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來幫助他們理解知識,也能很好的激發他們的思維活性,便于發現學生學習問題,此時教師就能順勢與其互動交流;其二,教師教育不僅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還要盡可能的向學生的興趣取向靠攏,原因在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源,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是每一位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做到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同樣以有理數為例,假設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那么也可以嘗試列舉自然昆蟲爬行軌跡等類似案例,這樣能更好的增進互動交流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生活化互動交流,在互動交流之前都應當積極了解學生的生活、興趣取向,否則無法很好的發揮生活化互動交流作用。
2.2生成型互動交流
生成型互動交流是指教師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生成的各種學習資源,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一種方式,其關鍵在于如何讓學習資源生成,故這種互動交流方式一般需要配合資源生成方法來使用,比較常見方法為分層、分組法:該方法主要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統一的教學進度計劃(不同層次計劃不同),然后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組,分組要求將學習問題相同、高度相似的學生分為一組,針對不同小組提出對應的數學問題,促使同組學生進行討論。在該方法基礎上,因為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對應,所以學生在討論中會遇到一些困難,生成了對應的學習資源,教師應當隨時保持關注狀態,當資源生成就要上前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以三角函數為例,假設某個學生小組對于該知識點的理論認知充分,但卻無法很好的實踐應用,此時教師就可以上前提出一個相關的情景,諸如要求學生依托于學校內圓形空地,計算即將在空地上安放的半圓草皮面積,這樣就能讓學生繼續討論,充分發散思維,并且在之后不斷的討論中發現新的問題,再通過教師指導來解決,這樣就能在生動的課堂氛圍中高效率的掌握知識。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生成型互動交流需要配合分層、分組方法來使用,所以教師必須做好分層、分組工作,該項工作的關鍵在于對學生學情進行評估,故教師要先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然后針對每個學生進行定期評估,將學情相近相近的學生分為一層,即不同學生存在個體上的差異,因此在學習當中學情不同,部分學生可能本身的學習能力較強,能快速掌握知識,故此類學生學習進度更快,相反其他學生可能更慢,如果將學生視作一個整體,就可能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而分層的目的就是為了將這些學生區分開來,以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能適應的節奏中學習,這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
3.結語
綜上,數學靈動課堂是比較先進的課堂教學概念,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并讓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可間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因此數學靈動課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被廣泛使用。這一基礎上,教師應當掌握靈動課堂中的相關師生互動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構建靈動課堂,并促進其作用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黃芹.打造高中數學靈動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J].新課程:中學,2019(11):1.
[2]丁宇.學會探究,開啟高中數學靈動課堂[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