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鐘 刁永明




【摘要】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它涵蓋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規章制度、行為規范、教育教學成績等管理和育人的各個層面,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素質教育能否真正落實。多年來,佛山市順德區倫教周君令初級中學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以社會主義核心價觀為指導,以主題活動為抓手,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努力建設君子文化高地,全力培育君子搖籃。下面就周中的一些做法進行經驗分享,希望能給同類學校的文化打造一些啟示。
【關鍵詞】初中;君子文化;特色校園;經驗分享
一、做好“君子文化”思想建設
佛山市順德區倫教周君令初級中學(以下簡稱“周中”)是崇德向善的一片熱土,在豐厚文化積淀之中孕育的君子文化、禮儀規范,一直深深地影響著后輩,為加強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充足養分。圖1是學校文化理念及辦學方略等介紹。特別是近年來,周中大力推進君子文化建設,深化集體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大先進典型人物的選樹推介力度,在區、街道打響了“君子文化”品牌,這為營造君子文化教育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做好“君子文化”活動引領
優秀傳統文化的呈現、積淀、發展需要載體,而具體的實踐活動是最好載體之一。周中始終奉行以引導踐行為主的傳統文化教育觀,具體開展了君子文化校本課程(如圖2)、君子文化內涵講座、體藝節實踐活動、教師節感恩活動、共筑中國夢親子活動、班級文化共創活動、舞臺劇展示活動、升旗禮展示活動、孝親敬老展示活動等,通過點滴教化熏陶師生。為了幫師生鋪設展現自我的舞臺,學校堅持開展班主任工作活動周、班主任工作室活動,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有益于師生動腦、動手的實踐活動,讓師生在實踐中展現自我,超越自我。
另外,周中積極利用中華傳統節日(以節日定主題,以主題定內容,以活動展現君子風采)開展內容多樣、形式活潑的主題教育活動,讓每名周中學生從靈魂深處明德、知禮、誠信、守則;周中推行了君子班級、君子之星、君子家長的“三君子評比”活動,建立“周中君子讀書群”微信群,號召大家“讀君子之書,做現代君子”,漸漸地成為培養家風、校風的重要陣地;周中實施了午訓微課堂展示活動之唱響校園,主要是各班自主唱紅歌,學校定唱校歌、君子歌,并舉行了相關的合唱比賽,如圖3,從而營造濃濃的君子文化氛圍。同時,周中每學期還舉辦家長開放日、家委會互動、家長學校活動,讓家長來學校學習君子文化,以“傳承好家風,做名真君子”為主題,對家長進行君子文化教育。
周中堅持以生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推行繼承發揚君子文化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例如,周中堅持開展“三個一”活動,把“一班級,一主題,一特色”打造為一張特色教育名片。“一主題”指每個班級都擁有一個自己的班級活動主題品牌。“一特色”就是每個班級把自己的活動項目做出特色。學校組織了以“一班級一主題”為內容的班級活動,包括班級文化建設(如圖4)、主題班會展示、班級插花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展示活動等多個活動項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愿參與,共同為班級爭光添彩。目前,周中已慢慢形成了“班班有特色,人人當君子”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君子文化”宣傳力度
君子文化是很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傳統文化,但要使它能作為校園文化去培育、打造、創新,除了需要扎實的實踐活動,還需要很強的宣傳力度去傳播普及,從而使其在校園成長,在校外飄香,真正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以下是周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1.以班主任、優秀學生為主體,組建“君行天下,愛滿周中”宣講團,走進各班級廣泛宣傳。
2.加強小型活動與大型活動相結合的特點,相互補充,相互作用,不斷優化活動形式。
3.加強網絡宣傳和傳播,用正能量滋養網絡空間。對學校的君子文化活動通訊發布要快、要好、要精,要讓全體師生做君子,寫君子,唱君子。
4.開展以君子文化為主題的學校開放日活動,把家長請進來,共同學習,共同浸潤,為實現四善家長服務,為家長對外宣傳做鋪墊;把片區或者附近的兄弟學校師生請進來,共同學習,互通有無,求同存異,共同進步。
5.邀請校園文化研究專家到現場進行考察,并對文化的內涵、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創新、文化的特色等方面進行“把脈”,并提出整改建議,從而進一步提升“君子文化”品牌效應。安排人員積極撰寫活動稿件,掛學校網站、街道教育網站、區教育網站等,發表在教育教學創新期刊中;邀請當地媒體進行適時的活動報道,把周中的優秀校園文化宣傳出去。
四、做好“君子文化”優良傳承
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傳承弘揚好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周中君子文化的根基所在。首先,要注重挖掘整理。周中深入挖掘古君子文化、標準周家文化、周中原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資源優勢,抓好君子文化校本教材(如圖5)、君子歌等項目落實。其次,要加強保護傳承。周中實施主題詞活動展演計劃,加強對優秀傳統故事的整理、復排、再現。第三,要注重創新提升。周中順應科技發展趨勢和師生接受習慣的變化,運用數字化、網絡化的手段對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進行改造提升,推動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第四,要推動君子文化走出去。周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交流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堅信要把君子文化建設推向未來。
五、做好“君子文化”品牌打造
校園文化的品牌打造能讓學校獲得可持續的活力,展望未來,周中的“君子文化”有更宏偉的設計藍圖。一是實施君子文化課程設置規劃,根據實際推動君子文化校本課程的實施,形成有特色的,適合中學生需要的校本教材,然后再安排適當的課時做保障(每周二、四開展君子文化校本課程)。二是推動連線成片創建,發揮好君子文化高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建點、連線、成片,形成特色文化走廊和特色文化集聚區。學校正在根據學校君子文化教育的需要,結合學校重建工程,準備建設君子大道、君子園、君子墻(感恩墻、黑板報等)、君子樓、君子班、君子長廊等等。三是加強統籌協調,把君子文化高地的建設與美麗中國、學校創文等結合起來,形成共建合力。四是打造特色品牌,實施鼓勵君子文化發展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優先措施,積極拓展渠道,努力提升質量水平、形成文化鏈、擴大影響規模。近幾年來,周中已有一些文化成果陸續提煉出來,并得以推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全體周中人的共同努力下,會把周中特色的“君子文化”品牌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陳模連.傳統文化涵養校園的“躍龍模式”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9,21(2):66-67,71.
[2]程淑琴.讓君子文化成為校園文化之魂[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5(7):61-62.
[3]王桂珍.談君子之道與校園文化建設[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