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精益管理最早起源于日本豐田公司,是得到現代企業普遍肯定和認同的先進管理手段和方法。由于精益管理具有相對易于掌握、適用性強、緊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等特點和優勢,在企業管理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精益管理在企業班組建設中的應用,能夠幫助企業不斷改進提升班組管理水平,夯實發展基礎,為企業實現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精益管理;班組建設;應用
1班組精益成熟度評價模型
1.1創新的五級成熟度評價方法
在研究班組精益水平評價時,提出了應避免以往“一刀切”的“是/否”式的簡單評價方式,以及帶主觀性強的“個人經驗式”評價方式。明確提出開展班組精益成熟度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給班組排名,而是要切實幫助班組診斷問題、尋找精益改善空間、指明精益改善方向,以及鑒定班組精益水平。因此,在選擇評價方法時,樹立了三個原則:①不同班組精益水平存在差異時,應都能使班組診斷自身強項和弱項。②對于不同管理水平的班組,應能協助主管部門發揮鑒定作用。③應能引導班組規劃自身精益提升路徑,把握自身精益提升軌跡,并指明其追趕目標和追趕方向。基于以上所述,創新性設計了五級精益成熟度等級。五級精益成熟度分為兩個層面:①設置五級精益成熟度等級,分為P1入門級、P2基礎級、P3發展級、P4優秀級、P5卓越級。不同的精益水平對應不同的成熟度等級。應用于精益目標、標桿管理、改善項目、精益文化和精益成效的工作價值。②設置五檔加分等級,按班組取得的優秀成績進行五檔分數加分獎勵。應用于精益成效的先進性班組、績效成果、指標成果。
1.2聚焦班組的評價模型框架
在研究評價模型應從什么維度搭建時,提煉了三個立足點:①應立足于精益管理頂層設計框架,有利于貫徹和落實上級單位的管理意圖和要求。②應立足于基層班組,有利于基層一線執行和實施。③應能充分發揮診斷、評價和監督作用,以及引導班組管理資源的投放方向。經過深入分析,根據管理學經典理論“考核方向,決定著關注力方向”的理念,提出“立足頂層設計,關注基層班組,以評價促落實”的原則,依據重要性、導向性設置五個評價維度,分別是精益目標、標桿管理、改善項目、精益文化、精益成效。
2精益管理在基層班組的應用
2.1轉變班組管理思想
在班組建設中引入精益管理,能夠增強班組管理的可控性、預見性和有效性,實現過程和結果管理緊密結合,為班組順利實現各項生產經營任務提供有效保障。比如,精益管理要求班組系統地推進5s基礎管理、實施全員設備維護、提高員工業務技能和素養等。這些措施本身就為班組系統性的解決預防各類問題、事故發生創造了良好條件。
2.2優化班組生產流程
流程是決定班組管理效率的關鍵。班組生產流程一般是采用工藝、設備、制度、規程等形式進行固化,由班組組織貫徹落實。優化重組班組生產流程的連續性強、擁有多道加工工序的行業企業班組具有重要實用價值。減少無價值流程活動當前,國內不少加工制造企業從原料進廠到生產出合格產品,能夠創造價值的時間占原料進廠到加工出產品總耗費時間的比例不到10%,有的甚至更低。由于流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大量資源無效勞動和時間浪費。班組流程運行不均衡,就可能導致流程各環節忙閑不均,資源配置使用效率低,并嚴重影響到流程平穩運行。用精益管理優化班組生產流程,能夠幫助班組通過工序能力分析,實現班組人、財、物資源合理配置。
3提升班組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強化企業的管理
基層班組是公司各項工作的執行部門,企業高層所制定的措施和工作內容需要基層班組人員將其落實到實處,例如公司要求基層班組人員巡視管道設施,保證石油的正常輸送,班組人員就要根據公司制定的工作內容和管理措施進行具體的施工,所以基層班組工作人員對工作內容的執行情況決定了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2提高班組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
班組長作為班組的第一責任人,應該擁有較高水平的管理手段,重視各種制度的建設來保障生產,雖然班組長也在一線從事勞動,但是掌握一定的管理手段可以使自己的團隊更加團結,效率更高,那么在競爭中就更具備優勢。因此,班組長要不斷增強自身管理水平,來提高班組的安全生產。作為班組的上級管理者,應該深入群眾,不應該高高在上,而應該放下身段,對一線員工報以親人的態度進行管理,那么很多制度就可以在班組內部得以實現,而班組成員也會發自內心的服從管理,這樣才能達到管理的目標和意義,因此需要班組的管理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3.3增加班組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進步的必要條件,很多企業之所以能不斷地發展,就是一直在根據社會和國家的需求改善和創新。因此,對于班組建設體系來說也是一樣,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增加班組的創新能力來進行基層班組建設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因此,調動廣大員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五小”、QC小組等創新活動,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人才,推出創新成果,為推進班組標桿管理注入力量。加強班組創新工作組織領導,強化指導,提升班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員工自主改善、眾創精神,調動和激發班組員工的創新熱情,指導班組和員工確定創新項目、開展創新活動。堅持以“創新工作室”、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推進勞動競賽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推動班組創新工作深入開展,激發班組建設活力,豐富班組建設內涵,實現員工全面發展。創新成員們堅持把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改進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作為攻關方向,大家通過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使創新活動結出累累碩果。
3.4培養復合型運行人才
復合型人才包括思維復合、知識復合、能力復合等多方面。(1)班組評價機制創新。建立班組星級評價模式,明確達標標準及要求,實行星級動態管理,將班組星級與績效掛鉤,激發班組團隊活力。將精益班組建設與部門組織績效、年度榮譽評比“雙掛鉤”,增強推進動力。通過日班前會、周持續改進會、月推進會、季交流會、年度總結會,有效促進星級達標,班組達標率98.5%。(2)班組長競聘機制創新。創新班組長公開競聘方式,建立了組員選組長、組長選組員的“雙向雙選”機制。開展班組長差額競選,實行三年任期制,充分肯定班組長價值,提高經濟待遇。解決了“班組長能上不能下”“組員能進不能出”的問題,使壓力與動力并存,增強了危機意識,激發了工作熱情。(3)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為載體,打造創新型班組,培養創新型人才。堅持成果表彰和員工命名雙激勵,激發班組創造力和員工創新活力,形成了部門創新、班組創新、個人創新的良好氛圍。
結語
精益管理是一種現代化、科學的管理模式,部門及班組對于精益管理工具的運用程度,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該管理模式能否真正發揮作用。對此,電力企業可通過分析各種精益管理工具的核心內涵、具體方法及構成要因,研究符合企業內部部門及班組特點的精益管理推行模式,并制定詳盡的實施步驟,及不斷對其總結完善,以此來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及員工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美]詹姆斯P.沃馬克(JamesP.Womack).精益思想[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美]杰弗瑞·萊克.豐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項管理原則[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