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婷 趙沛
摘要:職業教育改革相關政策的提出和推進,為現代化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一定的要求,職業教育過程中,應加強思政教育培養,提升學生思政水平。就教育改革背景下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進行探究,簡要分析思政教育對職教學生的重要性,嘗試提出職教中對思政教育的要求,給出相應的創新發展路徑,促進思政教育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得到進一步落實和發展,旨在提升職業教育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教育改革;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拉開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序幕,為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擘畫了藍圖。其中指出:“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各項要求,保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正確方向……指導職業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這為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路徑[1]。
1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思政課新要求分析
技工學校具有雙重特殊性,集高等教育性和職業教育性于一體,在我國面臨的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事業實現了快速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新亮點。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中,要把握社會主義基因課和血脈課的傳承——思政課。新時代的意識陣地面臨來自西方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攻勢呈多樣化和深層次拓展的趨勢,從以前的傳播西方享受主義和消費主義價值觀到現在的政治和哲學價值觀的滲透。這些思潮帶有迷惑性、蠱惑性,動搖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根基。所以我們必須理直氣壯地辦好思政課,提高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和解釋力,提升主流意識的內生力量。在舉全國之力實現富國強民、現代化發展中,國家的注意力大多放在提升綜合國力、新能源開發、科技人才培養上,少有關注和重視意識形態問題。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在時代主題下,人類將進入一個同質發展的運行軌道,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界限逐漸不清晰,這也會淡化兩者意識形態的差異性和對立性。思政課要堅持底線思維,提高政治定位,堅持鮮明的黨性,舉旗幟講政治。善于引導學生從政治上分析和處理問題,在實際行動中要強化責任擔當,旗幟鮮明地支持正確主流言論,反對和堅決抵制錯誤觀點和思潮。思政課要敢于亮劍發聲,當保護國家的“戰士”,而不是“紳士”。意識形態工作不能“單打獨斗”,思政課必須堅持“一盤棋”、形成理論課和實踐課共同“大合唱”之態勢[2]。大學生在哪里,思政課的陣地就要建設在哪里。一是跨界融合,解決思政課實效性問題。強化與各部門的融合,尤其是“互聯網+教育教學。二是互動融合,解決互動性問題。要打破思政資源互通壁壘,克服本位主義,樹立思政全員育人的意識。三是浸潤融合,解決思想性問題。“紅色基因”是思政課的本色,把“思想引領”融入“教育教學、文化娛樂、生活服務”中[3]。
2教育改革背景下職業教育思政教育創新發展路徑分析
2.1構建健全職業教育思政教學體系
在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應對整體的教學體系和教育制度進行完善,在體系中進行合理創新,提高教學效果。一方面職業院校應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念,明確教學體系建設發展方向,進而為思政教學發展起到指引效果。職業教育發展的目的是為社會中不同行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人才,促進創業就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而強化思政教學,提高人才的素質水平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體系確立過程中,應加強對立德樹人理念的堅持和深化,不斷強化育訓結合,為教學體系的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實際的體系建設與完善過程中,應結合技工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教學統籌規劃,并對校內思政教學體系進行合理分層。由于不同區域的職業學校的等級和類型存在差異,并且在職業教育改革后,部分學院接收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等人員,在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類型和思想道德情況進行分層,并對其進行分類教育,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體系,從而對所有學生進行合理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2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
首先,要講清楚知識要點。隨著技工學校招生規模和招生渠道的不斷擴大,學生的層次和類型差異要求教師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構建課程的知識框架,拓展和延伸知識范圍。其次,要講透徹理論內容。在理論學習中要講清楚理論體系、理論內涵,從中華民族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等多個維度,講清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必要性,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要彰顯理論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以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武裝學生,用貫穿、滲透、體現于最新理論成果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幫助學生夯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理論功底。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四個自信”,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4]。
2.3提升職業精神和三種文化使其和思政課程有效融合
新形勢之下職業教學的重點任務也逐漸向職業精神、企業文化、產業文化、職業文化轉變。但是這個任務的完成,并不是孤立地專門去講授職業精神以及三種文化特色,而是需要將這些精神素養和課程教學的內容有效的融合和滲透,通過強化教學的力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意識和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可持續學習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分析,目前我國技工學校在基礎的理論課程教學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思想課程教學沒有被足夠關注[5]。為了更好地將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和實踐融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實習實訓,特別是頂崗實習的關鍵時期,進而更好地探究高職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實踐效果。在對學生的個人職業精神、產業文化、企業文化等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還需要將基礎理論和實踐行動進行統一,融入更多情感教育、體驗式教學等,這樣才能保障將技工學校的教學特色發揮到極致[6]。
結束語:在技工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為提高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校方應抓住職業教育改革的“東風”,加強對傳統思政教學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全面強化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提高學生的接受效果,不斷提升技工學院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下,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范清義.新形勢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強化職業精神價值的思考[J].普洱學院學報,2021,32(6):126-128.
[2]劉曉哲.職業教育新形勢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要求及應對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92-96.
[3]李冰.新形勢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新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18(4):40-43.
[4]鄧澤民.基于內化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5):3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