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星
摘要: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知識與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必不可少。思政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也符合職業人才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中職技能教育與普通高中有本質區別,其更側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新時代背景下,中職思政教育要努力成為專業教育的開路者,將教學內容與專業內容銜接起來,幫助學生分析專業發展現狀,以便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職業規劃。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思政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思政;一體化;體驗;思辨;運用
為保證中職學生能夠更好地順應社會需求,思政課堂所提供的的引導式教學不可或缺,對此筆者提出“體驗—思辨—運用”的一體化教學路線,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達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本文主要從兩方面探究,一是體化教學模式的內在含義研究,二是中職思政課堂“體驗—思辨—運用”的一體化運用探究。
一、以核心素養審視中職思政教學之困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中職思政教育需要針對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三個方面進行教育引導,憑借思政教育滲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氛圍,幫助學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價值觀念引領作用。通過觀察,當前中職教育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識和技能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學生思政方面的教育引導。偶有一些思政課程,也會以說教的形式進行開展——使整體課程氛圍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體驗—思辨—運用”一體化內在含義探析
體驗即以生活為實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概念性材料,讓學生從材料中探析,以此來獲取相關知識。在體驗的認識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也就是學生通過觀察和體驗得到的直觀感受,這一過程作為教學的第一環節,往往能夠體現學生面對事物的態度,以此來展現學生性格因素、行為習慣等。近年來不斷有人提出“道德內化”“法律內化”等詞匯。在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本身是抽象的,需要以生活情境作為載體,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往往來自客觀事實,但思政課程所體現的內容不但要來源于客觀事實,更要高于客觀事實,對客觀事實實施以管束作用,規范人們的行為,以追求道德、法律的內化,保障社會的穩定運行。對于學生而言,這種內化能夠使得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規則,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思辨大體來說是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感性認識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所體現出的錯誤想法,大多是不經打磨的感性認識。從人的天性的角度出發,人具有趨利避害性,因此在選擇過程中容易選擇對自身更為有利的行為途徑,這無可厚非,但在特殊情境下,有些選擇則明顯高于個人,受各類內化規則的管束,學生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出最為正確的判斷,即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思辨的過程。
三、中職思政課堂“體驗—思辨—運用”的一體化運用探究
(一)以生活故事為背景,引導學生進行感性認識
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需打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感性認識。在過去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教學采用直接圍繞書本內容進行展開的方式,常常忽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看法,直接從概念出發,向學生灌輸各類現成的理性認識觀點,其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完成教學進度,或是讓學生記住相應的概念,以求在解題的過程當中少出錯,避開“雷坑”。此時教師沒有想過,如果教師所傳達的觀念與學生自身的觀念出現沖突時,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師所說的觀點,結合中職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一階段的學生大多處于叛逆期,世界觀及價值觀初步形成,雖有瑕疵,但更難接受外來影響因素,這使得思政課堂的教學從直接教學的手段下開展顯然難有成效,這也恰恰說明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在情境構建過程當中,在構建好相應情境后,就是要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面對相應情境后先得出自己的感性認識,教師要讓學生在有所參照的條件下,分析多種解決方式的處理的優劣勢,進行好壞對比,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對思政課堂教學內容的認可度。
例如,在“《發展中的我國經濟》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這一節課的教學中,筆者沒有以國策本身作為教學前提,而是引入了當今社會中出現的熱點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結合自己的經驗與看法進行學習。首先,教師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展示出我國近40年的發展變化對比圖,請學生直觀觀察我國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合肥市等不同地區、同一地點前后對比圖。這些直觀的對比圖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展示出來,也能夠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圖片上的內容進行結合,幫助學生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感性認知。在觀察中,學生不斷發出驚呼、對于不同地區在短短幾十年之間的改變感到驚訝和震撼,也促使學生從情感上產生共鳴。其次,教師讓學生談談近年來我國各地區發展迅速的原因。通過兩個問題的引入,很輕松地將學生的目光指引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中,并引導學生擁有一個正確的感性認識。
(二)深化情節任務構建,引導學生過渡理性認識
在中職院校的整體教學過程當中,相比于普通高中而言,需要更加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師在進行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也要結合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展開。在課堂中,教師可根據所構建的情境向學生發布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中進行思辨,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對感性認識的過渡,對事物形成正確的理性認識。在此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深化對故事情節的理解,通過對任務情節的深化,要讓學生在思政課程結束后,還能夠沉浸在與課堂相關的思考的過程當中,使教學本身起到一定的延時作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及實踐能力。在《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教學過程中,就可根據今日說法、厚大法考中所提出的特殊案例進行解析,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情境并提出對應的問題,在事件情境下教師的問題可以一環扣一環,以此來逐漸引出每節課相關的教學內容。
例如,在對刑法修正案進行拓展教學時,筆者引入了與奧運會相關的情境。教師表示,每一位奧運會參賽選手都應該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保證以積極的運動狀態、嚴謹的個人態度遵守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以個人職業道德和法律遵守意識捍衛團隊和祖國尊嚴。筆者先詢問學生,在比賽過程當中使用興奮劑應該屬于怎樣的行為,有的學生回答違反了奧運會的比賽規則,有的學生認為這屬于作弊行為,在討論過程中職生一致認為使用興奮劑是不好的行為,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刑法修正案及法律的作用,以此來深化學生對法律的認識。
(三)開展生活研究活動,加強學生關鍵行為考核
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哲學、思政類問題往往缺乏一定的思考,教師在開展生活研究活動的過程中,難以找到與學生契合的入口進行解析,因此為簡化教學過程,拓展教學窗口,教師可以借助實際教學內容,從中尋找相關的問題,并進行具體的解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進行情境的引入,然后通過問題的尋找和知識點的不斷深入,推動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過程,加強對學生的關鍵行為考核。
例如,在《職業與職業生涯》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本身的缺陷,部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實踐教學活動沒有充足的認識,不能夠正視自己的職業和職業生涯,在對職業進行解析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入對知行合一的認知行為思考。在具體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先通過學生實踐學習過程中的照片進行課堂導入,其次以問題導入的方式逐步進行詢問,讓學生回憶自己當時活動的情境,然后談談這次實踐活動給自己帶來了怎樣的收獲。在深入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筆者提出問題“同學們既然坐在教室里,那么目的就是要好好讀書,為什么要去企業工作呢?”在拋出情境的通知引出學生的思考過程,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就能夠對學習和實踐之間的聯系做一大致的了解,在后續學生接觸到實踐課程后,教師可以跟進教學,讓學生就自己的實踐感悟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收獲與以往有何不同。此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相關情境的引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問題所在。如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詢問學生日后的就業的職業有何意義,深化學生的思考過程,并以理論教學為參考,引導學生的實踐過程,完善一體化教學的運用。
(四)融合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思政課堂整體效率
在中職院校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校內教學可充分運用自身已有的硬件設施,在上課過程中多利用多媒體、實訓室等各類設施、設備拉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學的元素,幫助提升思政教學的實際教學效率。但凡談起中職課堂的現狀及問題,始終離不開中職院校學生的資質,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中職課堂中打造出更契合學生學習的環境,以此來提高思政課堂的整體效率。
例如,在《工匠精神》這一讀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及網絡便利,大量尋找反映工匠精神的視頻。在對工匠精神的解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家國情懷入手,為學生所學習的專業及就業崗位賦予榮譽感和歸屬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多對學生實施鼓勵,推動學生的實踐學習過程,促進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運營。
四、“體驗-思辨-運用”一體化教學的成效
中職是塑造學生人格,決定學生人生走向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缺乏正向引導,那么錯誤的思想就可能在中職生的心中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影響他們的人生。而中職教師運用“體驗-思辨-運用”一體化教學模式,便能夠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并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感染,從而不知不覺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讓自己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思政教育要面向全體中職學生,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在一體化教學中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要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融入專業教學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此同時,教師可引入一些熱點事件,讓學生從思政角度分析這些事件,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沙剛.新時代推進中職思政課課堂教學高質量發展初探[J].才智,2021(13):27-29.
[2]儲海平.重構核心素養背景下中職思政課座位布局[J].職業,2021(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