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核心素養深度推進,在高中化學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尊重學生自身的主體價值,并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推動學生積極掌握實踐技能,深化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項目式教學作為一種以任務為驅動,學生參與的情境化學習方式,更好地兼顧了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推動學生密切合作綜合拓展,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使學生自身的實踐意識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 ? 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核心素養
2017年《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強調在化學課堂上要以素養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積極構建知識體系,推動有意義的學習。近年來,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進,化學學科對學生自身應用意識、創新能力及項目實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實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從傳統的教授式教學中走出來,為學生全面發展有效奠基,以項目式教學引領學生探索社會熱點問題,體驗制作過程,探究舌尖上的化學,從而更好地讓化學學科綻放魅力,吸引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
一、“素養為本”的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化學應用的優勢分析
項目式教學是由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設計教學法”之父克伯屈和美國現代教育學創始人、“進步教育之父”杜威共同提出[1]。與傳統課堂相比,項目式教學的突出特點在于圍繞需要解決的真實問題而設計情境項目,推動多個模塊有效整合,打破課堂教學知識點較散的問題,讓學生有更強的代入感、參與感和成就感。“素養為本”的項目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具有多元優勢。
(一)有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項目式教學在高中階段屬于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但是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中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高中化學教學要更好地立足學生長遠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能力提升,除了讓學生記憶知識之外,更要能夠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新高考改革愈加重視對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考查,教師要立足日常教學,推動學生深度學習,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并讓學生通過合作對話的方式,打破單一知識點的理解,更好地學科融合,多模塊互動,交流借鑒,使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聚焦真實情境,助力素養落地。
(二)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綜合實踐意識
傳統的化學學習模式存在的一個突出弊端就是理論與實踐相分離,教師和學生都將大量精力集中于課本知識的學習,但是不能夠結合實踐。項目式學習法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讓學生更好地將化學學習與生產、生活、技術、社會、環境密切關聯,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科學觀念,具備合作意識。對每一個項目都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方案設計、自主任務分配、項目成果匯報、反思與提升等多個環節中,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深度激發學生實踐意識,讓他們通過實驗來推進學習過程,完善操作技能,并在合作交流對話中提升學生社會認知,推動學生人際交流能力顯著提升,從推動學生終身學習和社會適應的角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推動學生學習實踐。
(三)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時代的不斷發展,對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高中化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著眼于學生學習過程優化,并走進學生中間積極開展對話交流。立足項目式學習,營造開放式學習互動空間,靈活處理項目實踐推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事故,捕捉學生的創新思維火花,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啟發引導。推動教師綜合執教能力不斷發展的同時,助力教師有效反思積極進步,實現專業化成長。
二、“素養為本”的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化學實施的基本原則
(一)綜合性原則
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體現了整體性、綜合性的特色,前期所學的知識對學生后續學習創新具有多元意義,同時在同一知識環節落實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多種實驗方法及探究切入點,需要學生結合具體情況分類對待。在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彰顯化學學科特色,引領學生嘗試進行綜合性學習。以“氯氣的制備及性質”實驗為例,從氯氣制備入手,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而后續氯氣的凈化、干燥、收集、性質檢驗等,則更好地體現了項目推進的連貫性和綜合性。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更好地由此及彼全面學習,提升學生綜合探究能力,加深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二)科學性原則
“素養為本”的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化學實施中,不是讓學生片面求新求異,而是要充分兼顧化學學科自身科學性特色,以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發展為基礎,引領學生豐富探究,項目推進。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對基本化學原理的掌握為基礎,讓學生從項目綜合目標、實施步驟的設計,以及反思提升等多個環節縝密思考,科學推進。既不能讓學生出現絲毫的馬虎心理,也不能簡單地套用他人的一些觀點,而是要兼顧化學學科科學性特色,讓學生完善項目實踐思路,積極創新嘗試。
(三)互動性原則
“素養為本”的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化學實施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主體性價值的發揮,又要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資源互動等多個角度。以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培養學生良好合作交流意識,以師生互動優化教師教學指引,引領學生思維完善。而教學資源的互動則包括:學生主動從外界獲取學習資源,教師向學生推送輔助性學習資料等多個方面,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項目落實的有效方法。前人的很多研究成果對推動學生創新學習具有重要作用,這樣學生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具可行性。學生獨立摸索遇到問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從其他學生身上獲取經驗,實現更好的反思和提升。
(四)情境性原則
高中化學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要想更好地由散化整,教師需要為學生創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用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零散化學知識之間的緊密關聯性,并能夠圍繞項目形成層次分明的邏輯結構和實施方案。情境教學的落實,一方面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有效再現。例如:現在很多超市都有一些“自嗨鍋”,圍繞這些常見物品就可以讓學生對自動發熱包的發熱原理進行有效探究,進一步鞏固氧化還原反應、放熱吸熱本質等基礎性知識;另一方面情境創設則是結合所學知識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創造的方式構建一個學生易于理解的鮮活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實結合,有效應用,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同感[3]。例如:在學完有機化學之后,學生對脂類有機物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化學,讓學生探索如何辨別食用油的好壞。圍繞學生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引領學生更好地學用結合項目實踐,將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整合為一個系統連貫的過程。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讓化學學習情境化、素養化、生活化。
三、“素養為本”的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對策
“素養為本”的項目式學習旨在更好地為學生自主學習構建一個大平臺,通過項目引導,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情境,結合學習任務單、問題設計、活動探究、作品優化等多個環節,讓學生更好地實踐操作發展素養全面進步。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落實的過程中,項目式教學的推進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用活教材,培養學生整體化思維
在高中化學項目式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只著眼于有效的任務設計,讓學生更好地融合生活實際來學習,但是卻忽略了教材本身對學生學習成長的引導價值。這會使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單純通過微課、網絡等渠道來獲取知識,而不能更好地吃透教材、理解教材、鮮活應用。所以在項目式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回歸教材,以對教材的創新整合為切入點,提升學生學習創造力,推動學生更好地吃透教材深度挖掘。
例如:在高中化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有從海帶中提碘這樣一個典型實驗。結合這一知識點,教師就可以有效設計項目任務,讓學生從單純的知識點理解向綜合運用有效延伸。項目推進的第一環節就是讓學生設計海帶提碘的方案,這一步可以參考教材中用海藻灰化法來有效設計,發揮學生自身能動性,讓他們在讀懂教材的基礎之上學以致用。項目推進的第二環,用離子交換樹脂來提碘,這項任務的推進與教材中設計的工業提碘方法相吻合,可以從教材走入生活,引領學生學以致用,探索工業制碘的原理和流程,這與新高考改革主旋律相吻合,更好地考查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運用,而不是簡單地對一些知識點一帶而過。項目推進的第三環,引導學生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這是一個來源于教材但是又高于教材的新型任務,著力更好地推動學生遷移應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解決意識。從單純地學教材向對教材的整體應用循序邁進,在項目教學法推進的過程中,為學生帶來了更強的成就感。同時可以將大部分知識相互關聯,充分彰顯化學學習的實用性,引導學生更好地關注與化學相關的一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
(二)聚焦學科素養,引領學生關注化學學科前沿知識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進,在高中化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引入項目式學習,既要讓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有效把握,又要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結合一些新型問題引領學生學習思考。在推進學生意義學習的同時,更好地讓學生全面整合有效應用,而不是單純地回答一個“是”或“否”,為學生預留更多可發揮空間,引導學生從單純的實驗現象分析到化學知識運用有效轉變,讓學生認清問題的本質,完成綜合性項目的探究,發揮學生自身特長的同時,推動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在高中化學項目式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地聚焦前沿化學,引領學生學習實踐,在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結合時代的發展,了解科技新成果,引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現代化應用有效思考。
比如:2019年化學諾貝爾獎授予了對鋰電池發明做出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而鋰電池也是近年來高考中的一項熱點項目[4]。在項目式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迎合時代趨勢,讓學生對鋰電池的反應原理、發展歷程、應用結構進行有效的探究。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鋰電池的構成材料入手,設計分析鋰電池的原料水和草酸亞鐵。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對鋰電池的工作原理有效掌握,自主搜集三位科學家研究鋰電池的歷程。掌握科學家們在提升鋰電池的安全性,探索鋰電池高電壓,嘗試鋰電池快速充電探究等方面所做出的諸多努力。聚焦項目設計,讓學生在知識層面更好地掌握鋰電池的反應原理,從情感層面感悟偉大科學家的積極探索精神和科學責任意識。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深度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三)“素養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解決意識
高中化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每一個項目實踐都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為了更好地提升項目設計的合理性,推動學生學習參與。教師自身先要對課題方面進行多元論證,還要結合學生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有效補充和延伸,推動學生深度學習探究。而項目推進的一個核心就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所以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要讓學生機械地跟隨教師的問題來學習思考,而是要更好地回歸真實情境,讓學生學會遷移運用,并讓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社會關鍵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意識。
例如:在氯氣這部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水中余氯的危害和檢測切入,引領學生圍繞自來水中的余氯開展有效的項目學習。通過對當地的一些飲用水情況進行有效的調研,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水安全的重要性。另外讓學生設計實驗來檢測自來水中的余氯量,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避免單純地圍繞問題而歸納理論,要更好地認識到項目推進的多元目標。讓學生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積累智慧,不斷改進項目實施的方式和方法,并對項目取得的一些結果進行逆向的論證和推理。提高學生探究意識的同時,讓學生走出封閉的教室,走向教學開放的多元項目實踐,對每一個項目中承載的知識和自身缺乏的能力有效反思。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讓學生有更強的動力去學習探究。
結束語
核心素養理念指引之下,引入項目式教學能夠更好地重新規劃“教”與“學”之間的推進關系。提升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同時,有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時,在項目式教學推進落實的過程中,要能夠堅持有效的教育原則。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推動學生個體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法瑞,俞洪澤.“素養為本”的化學項目式學習設計:以“社區濕垃圾異味及其危害探究”為例[J].化學教學,2020(7):5.
[2]謝錦.基于“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氯氣為例[J]. 花溪,2021(17):1.
[3]曾霖.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探究[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0(16):2.
[4]張景富.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項目式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8):2.
作者簡介:袁竹(1989— ),女,苗族,貴州思南人,貴州省思南中學,中學化學一級,碩士。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