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張文蘭
摘 要:網絡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問題已成為培養學生21世紀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課題。為了彌補我國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不足,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以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所有相關文獻為研究樣本,利用HistCite、CiteSpace軟件進行引文分析、知識圖譜分析等,全面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研究趨勢,期望為我國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絡環境;在線學習;移動學習;自我調節學習;文獻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69(2022)03-0086-07
收稿日期:2021-09-23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國家一般課題“鄉村振興戰略下西部農村教學點學生數字化學習適應性研究”(BCA180086)
作者簡介:楊春梅(1998— ),女,陜西平利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數字化學習;張文蘭(1967— ),女,浙江東陽人,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混合式學習與學習心理、新媒體技術與學習。
引言
在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在線學習、移動學習、電子學習等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方式已在教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與傳統課堂相比,這種基于網絡的學習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與學習資源,使我們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個性化、泛在化,滿足了現代社會對于學習的需求。但同時在開放和網絡化的環境中學習也是一項挑戰。網絡學習環境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賴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的能力。然而,想要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完全的自我調節學習還存在一些局限[1]。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是成功的在線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終身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者需要具有自我生成的能力來控制、管理和計劃他們的學習行為,這種調節過程就被稱為自我調節學習[2]。由此可見,自我調節學習對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成效影響至為關鍵,也因此成為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諸多學者關注的問題。雖然網絡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逐漸被重視,但是國內相關研究還比較缺乏,研究文獻數量較少,研究內容也比較局限。
因此,本文對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全面把握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熱點及未來趨勢,汲取境外經驗,提出我國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啟示與建議,從而更好地促進網絡環境下的學習,進一步豐富技術環境下學習心理因素的研究。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的SCI、SSCI、ESCI等子數據庫為來源,檢索主題為“基于網絡的學習環境”“互聯網學習環境”“在線學習環境”“電子學習環境”“移動學習環境”“自我調節”“自我調節學習”,共檢索到45 980篇文獻。通過瀏覽文獻的題目、摘要、關鍵詞以及大概內容,刪除與本文研究無關的文獻,最終確定精確匹配的187篇文獻,導出文獻的關鍵詞、摘要、期刊來源、研究機構、參考文獻等題錄信息。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借助HistCite、Cite-
Space軟件進行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將樣本文獻導出“純文本”格式,記錄內容選擇“全記錄與引用的參考文獻”;分別利用HistCite和CiteSpace軟件進行引文分析、合作分析、共現分析、聚類分析等多角度分析,得到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現狀與未來趨勢。
二、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基本情況
將WoS中檢索篩選出的187篇文獻導入HistCite軟件,根據文獻的發表時間、期刊來源、研究機構等進行統計分析。
(一)時間分布
在HistCite中按照年產量進行統計,得到以“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為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年度時間分布數量,并導入Excel 進行圖表繪制,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可以看出,WoS中最早的一篇有關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的文獻始于2006年;2006—2009年是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萌芽期,文獻數量逐漸上升,最高達到11篇;2010—2017年是研究的穩定期,文獻整體數量在7~15篇之間波動,其中2015年文獻篇數最多;2017—2021年是研究的發展期,創造了歷史以來的高峰。由于本研究檢索時間是2021年11月初,所以2021年的30篇文獻僅代表2021年1月至10月期間的成果。總體來說,有關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不多,但近年來研究者對這方面的關注在增加。
(二)載文期刊分布
來源期刊分布主要依據HistCite引文分析軟件中的三個參數:Recs(Records)、TLCS(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TGCS(Total Global Citation Score)。Recs表示某一主題在該期刊網站上發表的文章數量,TLCS表示該期刊的文章在當前檢索的相關文獻中被引用的次數,TGCS表示該期刊的文章在所檢索的相關文獻數據庫中被引用的總次數。在HistCite中按照期刊進行統計,共有73家期刊發表過有關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文獻,發文數量較多和被同領域引用次數較多的綜合排名前10的核心期刊總共發文96篇,占總發文量的51.3%。這些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對于研究技術環境下的學習心理與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發文國家分布
利用HistCite對作者所屬國家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明確對有關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較多的國家或地區。發文國家總共有37個,中國、美國發文量位居前列,其次是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土耳其、德國、馬來西亞和西班牙。從文獻在搜集的本數據集中被引用的頻次來看,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排名位居前列。
(四)研究者所屬機構分析
在HistCite中按照研究者所屬機構進行統計分析,其中發文量位居前列的機構主要有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巴伊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福爾曼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等。
(五)文獻共被引分析
利用CiteSpace進行文獻共被引分析,可以快速找出某個研究領域起到關鍵作用的文獻,揭示出某個研究領域的知識結構。根據文獻共被引分析圖梳理出了被引頻次比較高的前10篇文獻。了解這些高被引文獻的研究內容有助于我們快速鎖定境外在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主要關注點及研究方向。這10篇關于自我調節學習的文章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假設及模型建構、自我調節學習及其策略對學生學習成績或學習行為的影響、自我調節學習環境探究、自我調節學習測量,下面對各類別的研究依次進行簡要說明。
萊曼.托馬斯(Lehmann Thomas)等回顧了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假設和經驗發現以及它的外部控制機制,將動機和學習偏好等個體特征整合到自我調節學習的整體模型中,同時提出了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特別關注在線教育的意義[3]。羅杰.阿澤維多(Roger Azevedo)對超媒體學習研究進行分析,對自我調節學習進行概述,構建了超媒體自我調節學習模型,討論了如何培養學生面對復雜和具有挑戰性的科學課題的自我調節學習[4]。
有研究者對MOOC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調查以了解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自我調節學習在學習者行為中的體現[5]。有研究者對MOOC參與者的學習行為進行定量調查與跟蹤訪談,比較了不同自我調節學習者在學習行為上的差異,研究表明,自我調節學習五個子過程——動機和目標設定、自我效能、任務興趣值、任務策略和自我滿意感及評估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6]。杰克琳.布羅德本特(Jaclyn? Broadbent)等對學生在線學習環境中如何更好地使用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去實現學術成功進行了全面綜述[7]。齊默爾曼.巴里.J(Zimmerman Barry J)等采用了學習動機策略問卷等四個量表評估每個學生的自我調節行為,比較了學生自我調節措施對學生學業成績的預測[8]。還有研究者探討了自我調節學習對大學生在線學術幫助的影響[9]。
謝伊·彼得(Shea? Peter)等研究了學習社區對在線學習者自我調節的支持作用[10]。胡德.尼娜(Hood Nina)等以一門MOOC為學習內容,研究探討了學習者當前的角色和背景如何影響他們在MOOC中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比較了來自不同情境和不同角色的學習者之間的自我調節學習行為[11]。
齊默爾曼.巴里.J介紹了自我調節學習測量的相關研究,包括計算機痕跡、結構化日記、直接觀察和微觀分析等測量方法及自我調節過程的在線測量方法的開發[12]。
由此可以看出被引頻次比較高的幾篇文章中,研究類型有純理論研究、文獻綜述、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等,研究內容大多集中于自我調節學習及其策略對學習者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上,對于自我調節學習理論及自我調節學習測量的研究較少。
三、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熱點與趨勢
(一)研究熱點分析
1.關鍵詞詞頻分析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進行關鍵詞詞頻統計分析,幫助我們了解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熱點。通過刪除“自我調節”“自我調節學習”等本體詞,合并“基于網絡的學習”“互聯網學習”“在線學習”“電子學習環境”“移動學習環境”等同義詞,刪除“教育”等無關詞匯,得到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前10個關鍵詞包括網絡學習(134)、學習動機(62)、學習環境(55)、自我效能感(48)、教與學的策略(46)、成就感(44)、行為表現(40)、學生(33)、自我滿意(19)、自我調節學習模型(18)。由此可見,境外對于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自我調節學習與學習者個體因素(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標等)的關系研究、與學習環境的相關研究以及與行為表現相關的研究等。
2.關鍵詞聚類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境外網絡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熱點主題,本文運用CiteSpace 軟件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該網絡Q值為0.6892(Q>0.3),表示該網絡社團結構是顯著的;S值為0.8948(S>0.7),該聚類結果具有高可信度。說明該領域的聚類可信度較高。
根據關鍵詞及聚類網絡,本文將境外網絡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熱點主要總結為以下五個主題,并展開詳細論述。
(1)主題一:自我調節學習理論相關研究
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理論的支撐與指導。自我調節學習是21世紀學習者的核心能力,是網絡學習環境下有效學習的關鍵內因,因此研究和探討網絡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齊默爾曼.巴里.J是自我調節學習的代表人物,也是最早開展自我調節學習相關研究的研究者之一。早期主要以班杜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提出了自我調節學習的三角模型。發展到2000年,齊默爾曼.巴里.J提出了自我調節學習的循環階段模型:計劃階段、執行階段、自我反思階段。這一模型是自我調節學習理論研究中被廣泛借鑒和應用的經典模型。保羅. R.賓特里奇(Paul R.Pintrich)是自我調節學習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自我調節學習的一般框架,包含計劃和激活、監控、控制、反應和反思四個階段和認知、情感/動機、行為和情境四個領域。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模型和框架為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理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不少研究者都是在這些模型的基礎上展開了理論和實踐研究,并構建了有關自我調節學習的概念模型。
(2)主題二:自我調節學習環境相關研究
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環境相關的研究主要分為某一環境的自我調節學習研究、對多種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對比分析及開發促進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的環境(系統或其他應用)等。某一種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研究涉及在線學習社區、移動學習、增強型視頻等環境中自我調節學習行為特點以及如何實踐和發展的問題。對于不同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比較研究也比較多,此外,開發建設支持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環境也是研究的一個方向。
(3)主題三: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研究
境外對于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關注點在該策略對學習者的影響及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實踐研究等方面。有研究者通過評估過去10年的實證研究考察了在線學習環境中“元認知”“時間管理”“努力調節”“同伴學習”“精細加工”“復述”“組織”等自我調節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的相關性[13]。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實踐研究主要體現在軟件開發應用上。
(4)主題四:自我調節學習測量研究
相對來說,境外對于自我調節學習測量的研究比較成熟。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評估自我調節學習的工具就已出現,如學習與學習策略量表、學習動機策略問卷和自我調節學習訪談量表。但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測量隨后才逐漸發展。其相關研究多從問卷編制等方面展開,并通過數據收集與分析來證明該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主題五:自我調節學習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系研究
自我調節學習能促進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下取得學習成功嗎?很多研究者針對此問題展開了研究。大多數研究基于學習者不同自我調節學習水平對學習各方面的影響,比如學習成績、學習行為等。總體來說,相關研究表明自我調節學習對于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學習滿意度等各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研究趨勢分析
通過分析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關鍵詞演變時間線,發現網絡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出現于2006年,其相關研究從2006年開始持續到今;關于在線自我調節、家庭作業、交互調節、自我效能感、MOOC、腳手架、學習策略等聚類的文獻共引現象整體較密集,而且聚集了一些影響力比較大的關鍵節點,形成了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主流。近年來,學習分析、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備受關注。
四、總結與建議
本研究利用HistCite和CiteSpace軟件綜合分析了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基本分布、研究熱點及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境外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文章數量較充實、主題多樣、內容較豐富,而且也出現了影響力較大的綜述文章。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自我調節學習理論、自我調節學習環境、自我調節學習策略、自我調節學習測量、自我調節學習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等方面。目前,我國對于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相關研究還較少,研究的范圍、內容尚有待繼續完善。因此,本文通過對境外的相關研究,為我國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一)厘清核心概念界定,重視自我調節學習基礎理論的整合與探討
系統的基礎理論體系對于實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國對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且多以境外的理論及模型為基礎,導致對自我調節學習的概念模型、策略方法、測量工具等方面的探討尚未形成具有深度和高影響力的系統性研究成果。由于智慧課堂、在線學習等學習情境的復雜程度不同,學生自我調節學習存在差異,因此研究者們需要關注本地視角的重要性,基于學生真實的學習情境,重新思考自我調節學習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意義,從國際視角出發,與眾研究者產生學術理論爭鳴,建立長期彈性的自我調節學習理論研究系統,為自我調節學習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聚焦于自我調節學習微觀層面的細致研究,形成具有影響力的輻射帶
聚焦于微觀層面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探索和發現某一領域的深度焦點,深度挖掘事物的本質與起源。我國針對網絡環境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研究可以從更多維度展開橫向、縱向研究,如從研究對象、環境、策略、測量、成效等方面開展具體、有針對性的研究。(1)在內容上,考慮到與自我調節學習相關的個體、環境、行為等多方面的研究。如學習者的學業情緒、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目標設置,以及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自我反思等對技術支持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影響。(2)在學習環境上,逐漸將重心從比較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和其他傳統環境下自我調節的有效性轉移到網絡環境下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差異及其這些差異與表現之間的關系上。(3)在研究對象上,關注的焦點應從在線學生轉向更為廣泛的群體或各群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如教師和成人的自我調節學習,以及教師支持對在線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影響等[14]。此外,加強不同學段、不同科目、不同年齡段等具有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多關注網絡支持學習環境中的異質學生群體。
(三)加強實證研究取向,提倡研究方式多元化
近年來,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方法在我國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領域也逐漸發展起來,但相關的實證研究成果仍比較有限,發表的相關文章較少,且對我國網絡環境下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實踐及其指導作用不強,導致實證類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首先,這啟示我國研究者既要意識到實證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又要充分利用實證研究的優勢,為自我調節學習研究提供更科學、更準確的實證研究證據,提升實證研究在自我調節學習研究領域研究成果中的比重。其次,量化和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也值得我國研究者做出進一步嘗試。兩種方式是基于不同層面的邏輯論證體系,具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助于提升研究的規范性,是質性或量化研究單一研究方法的有機融合與合理補充,我國研究者可以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考慮是否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以進一步加強我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
(四)加強自我調節學習的科學測量,注重技術支持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研究
在自我調節學習研究初期,多采用問卷量表、日記測量、觀察等方式展開自我調節學習研究。但隨著時代技術的發展與學習環境的復雜性,這些方式已不足以支持對自我調節學習精準性的研究,亦無法滿足智能時代背景下的學生個性化學習。基于這樣的趨勢,學習分析等技術能夠運用到自我調節學習研究中,動態捕捉過程性數據,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提供針對性的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從而高效促進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目前,關于學習分析技術和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大多是對數據的分析上,只是發揮了技術的工具性功能,而不是直接用于支持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因此如何將學習分析等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直接支持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是技術支持下的自我調節學習研究重點。同時,還應深入思考與探究技術究竟可以給學生自我調節學習提供何種形式的支持、技術的復雜性與網絡學習環境的多樣性之間是否存在最佳契合問題、技術支持的自我調節學習是否產生了最佳效果等問題,不斷加強技術支持自我調節學習的證據研究。
(五)支持自我調節學習的工具開發與實踐研究,完善自我調節學習的評價體系
如何判斷學習者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水平的變化,如何促進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及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機制等問題,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以幫助我們開展網絡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更深層次研究,從而真正促進網絡環境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支持自我調節學習的工具開發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考慮:一是直接支持幫助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支持工具或資源;二是自我調節學習評價之類的輔助性工具或資源。構建支持自我調節學習的系統性資源,完善自我調節學習的評價體系,對于我國自我調節學習的實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進一步促進網絡環境下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研究的實質性進展。
[1]約爾·哈,查爾斯·M.賴格盧特,方向,等.自我調節學習:概念框架變化和新范式、技術系統及教學支持的愿景[J].數字教育,2018,4(4):1-10.
[2][12]ZIMMERMAN B J.Investigating Self-regulation and Motiv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and Future Prospect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8,45(1):
166-183.
[3]LEHMANN T,HAEHNLEIN I,IFENTHALER D.Cognitive,Meta-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s on Preflection in Self-regulated
Online Learning[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2(3):
313-323.
[4]AZEVEDO R.Using Hypermedia as a Metacognitive Tool for Enhancing Student Learning? The Rol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5,40(4):199-209.
[5]KIZILCEC R F,PEREZ-SANAGUSTIN M,MALDONADO J J.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Predict Learner Behavior and Goal Attainment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7,104(1):18-33.
[6] LITTLEJOHN A,HOOD N,MILLIGAN C,et al.Learning in MOOCs:Motivation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MOOCs[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6,29(4):40-48.
[7][13]BROADBENT J,POON W L.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Online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Environ-
ments:A Systematic Review[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5,
27(10):1-13.
[8]ZIMMERMAN B J,KITSANTAS A.Comparing Students’Self-Discipline and Self-regulation Measures and Their Prediction of Acade-
mic Achievement[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4,39(2):
145-155.
[9]CHENG K H,LIANG J C,TSAI C C.University Students’Online Aca-
demic Help Seeking:The Role of Self-regulation and Information Com-
mitments[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3,16(1):70-77.
[10]SHEA P,BIDJERANO T.Learning Presence:Towards a Theory of Self-efficacy,Self-regul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ies of Inquiry in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5(4):1721-1731.
[11] HOOD N,LITTLEJOHN A,Milligan C.Context Counts:How Learners’Contexts Influence Learning in a MOOC[J].Computers & Education,2015,91(12):83-91.
[14]劉斌,王孟慧,郭雨軒.教師支持對在線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影響研究[J].數字教育,2021,7(5):39-45.
(責任編輯 孫興麗)
The Hotspot,Trend,and Enlightenment of Self-regulation Learning Research under the Overseas Network Environment
YANG Chunmei,ZHANG Wenl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China 710062)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self-regulation learn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21st century core literacy.In order to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national research on self-regulation learning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this paper,taking the core database of Web of Science as data resource and all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self-regulation learning under overseas network environment as research sample,has done citation analysis,knowledge map analysis,etc.by utilizing software like HistCite,CiteSpace, and ma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 of such field, research hotspot, research trend,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self-regulation learning under the national network environment.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online learning;mobile learning;self-regulation learning;bibliometric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