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昕
【摘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以開發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為主.數學學科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注意鍛煉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技能并運用到生活中.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針對教師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采用的教學策略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時期,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必備能力,也是學生之后生活與學習必會用到的實用性技能.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時,應以嚴謹、科學的教學態度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適應性,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計算教學.
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及計算教學的現狀
(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性
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必備的知識技能.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影響學生數學訓練的正確率.因為小學生理解抽象的計算概念有一些困難,所以教師需要為其提供簡單易懂的數學課堂,遞進地進行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再利用一定數量的課后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意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是為學生夯實基礎的教育過程,計算是學生學習數學學科時最早接觸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數學課堂,為學生設計具有學習氛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鍛煉,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教學的教學目的之一,學生只有掌握了計算技能,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之后的教學,并為學生拓展相關的數學概念,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開發.
小學數學中的計算教學同時也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性教學,教師將學生接觸的計算進行歸整,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計算的基本概念,讓學生對數學計算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為學生的智力開發及知識積累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育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對教師及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占據重要地位,大部分教師還是依靠以往的教學方法,以“題海戰術”及枯燥的板書講解作為教學主要手段.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位置,如果教師的講解不夠仔細和深入的話,那么學生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理解教師所講的數學概念,理解計算的邏輯思維.學生盲目地進行計算,常常會陷入思維誤區,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心思敏感、注意力不夠集中、自制力較差的心理特點,學生在計算方面的學習會變得事倍功半.
除此之外,教師沒有及時創新教學手段,無趣的數學課堂,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計算題的熱衷度也不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本身就處于開發、培養的時期,當教師的講授無法吸引學生時,學生就無法投入學習,也無法跟上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無法快速掌握數學概念.學生在進行計算能力的訓練時,只是在完成一項任務,而沒有全身心地進行思考探究,做完數學題后也沒有心思去檢查和改正,從而養成了不好的計算習慣和做題方法,為之后的學習埋下一定的隱患.
同時,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計算方式也是影響他們計算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很多學生拿到計算題后,就開始低頭計算,沒有認真觀察題目的特征,也沒有思考是不是可以采用一些計算技巧進行計算,這種計算形式對學生的計算效率影響很大.學習習慣也是影響學生計算能力提升的一個原因.部分學生在簡單的計算題中經常出現錯誤,究其根源,不是他們不會做,而是他們粗心大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計算過程錯誤百出.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計算習慣.
二、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實際運用策略
(一)關注學生學習層次差異,循序漸進地進行計算教學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人能夠一步登天.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一步步地引導,從最基礎的計算概念開始學起,打好數學基礎,才能腳踏實地的提升數學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認真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幫助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以趣味性的語言和簡單化的例子講解抽象化的知識,讓學生慢慢理解計算.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一課“加與減”時,教師需要先領學生復習鞏固1~10的數字,讓學生了解每個阿拉伯數字代表的含義,并能在教師喊出數字時,伸出相應的手指.學生只有先掌握基礎的數學概念,才能快速地進行反應,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教師還可以以粉筆為例子,在進行“5-1=?”等數學式子的計算時,教師先拿出5根粉筆展示給學生,再將其中1根粉筆放回粉筆盒,問學生現在還剩下多少根粉筆.學生通過簡單的演示運算,直觀地感受了數學加法和減法的實際意義,從而在腦子中形成相關的概念.當學生擁有了清晰的計算意識之后,教師再進行“100以內的加減法”或者“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時,學生也能快速地反應和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概念,從而更快地掌握計算技能.
(二)組織小型數學計算競賽,激發學生計算學習的熱情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比賽是激發學生斗志的有效教學手段.小學生具有好強,渴望得到肯定和鼓勵的心理特征,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創建一些新穎的教學實踐環節,如班內競賽或者年級內數學競賽等,讓學生在緊張的氣氛中投入數學學習,并在獎品及教師的激勵下踴躍參與競賽.這類教學實踐提升了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主動性,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在進行“2~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時,教師在進行了數學概念及數學公式的教學后,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練習,讓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幫助學生記憶當堂課所講授的計算概念.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計算競賽,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乘法計算題目,如“2×2=?”“3×5=?”等,每個小組分20道題目,小組成員通過自主思考、計算得出答案并根據教師提供的答案進行互相批改,每個小組中答題正確率最高的學生可以得到一個小文具的獎勵.這種數學競賽,使學生有較高的積極性參與計算實踐,從而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三)融入生活情境進行教學,營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氛圍
數學計算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實際應用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時,需要考慮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及數學計算能力的實際應用價值,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將生活中時常出現的畫面融入計算教學,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進行實踐,從而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生活情境的引入亦能夠提升數學課的趣味性,使學生在高漲的情緒中投入數學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變得更加順暢.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購物”這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上所給的例子,融入與學生興趣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主動、積極地進行思考.如“買糖果”的生活情境,教師拿出10元錢,為學生展示不同種類、不同價格的糖果罐子,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嘗試買到自己想要的糖果.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自覺地運用數學思維進行計算,并通過計算得出最終的數學結果,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計算方式進行講解和指導,讓學生快速掌握計算.
(四)引導學生進行錯題積累,通過錯題本改正錯誤
數學計算最重要的不是計算速度和計算數量,而是計算的正確率.如果計算的結果不準確,計算思維不正確,那么學生做再多的計算訓練也只是徒勞,甚至會讓學生養成錯誤的數學思維,養成錯誤的數學計算習慣.教師在布置與計算相關的數學題目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錯題率,并指導學生進行錯題的積累和整理,設計一個屬于自己的錯題本.錯題本能幫助學生快速將錯題分門別類,學生在錯題旁邊注釋正確的思路,能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也能使學生提高警惕.
例如,在進行五年級下冊中“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的相關訓練時,教師需要先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后習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計算,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計算過程了解學生的錯誤重點在哪里,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錯題對學生進行易錯點分析,引導學生改正計算思路,幫學生養成正確的計算習慣.而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薄弱點布置課后訓練題,讓學生查缺補漏,自我驗證.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要讓學生更新錯題本,以便之后出現相似問題時能快速翻找到解題方式,并從注釋中掌握解題的關鍵點.
(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計算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計算能力好就行,但是實際上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影響很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在計算過程中,書寫要整潔.很多學生雖然計算速度很快,但是計算過程書寫得很潦草,最后將數字看錯,導致最后的計算結果出現問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書寫整潔的習慣;二是在計算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認真的習慣,不管是正式作業還是練習題,都要認真對待,只有將認真刻在骨子里,學生才會在今后的學習中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例如,學生在計算兩位數的乘法時,教師要讓學生將計算步驟認認真真地都寫出來,并且要保持書寫的整潔和干凈,保持字跡清晰.在教師的影響和督促下,學生在計算中慢慢養成了這種習慣,這種認真的習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計算.總之,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這種好習慣.
(六)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計算方式,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
在小學數學計算中,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盲目計算,不但浪費時間,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不高.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來解決上述情況.那么,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呢?一是在平時的數學計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認真觀察題目中數字之間的關系,再聯想自己學習過的知識,看是否可以采用簡便運算提高自己的計算速度;二是教師可以開展系統的關于數學計算課程的講解,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總之,在小學數學計算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方式的掌握,這遠比訓練做題更為重要.
例如,在計算“93×50+7×50”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特點,學生可以發現在兩個乘法運算中,有一個公因數“50”,結合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可以提出一個“50”,第一項剩下了“93”,第二項剩下了“7”,在提取公因數之后,結果直接就可以計算出來了,這種計算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發現數學學習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對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幫助很大.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嘗試,從而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數學課,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幫學生打下牢固的數學基礎.計算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形成初步的邏輯體系,并且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要切實為學生提供幫助,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穎.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基本策略:關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天津教育,2020(19):61-62.
[2]黃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效率的探討[J].廣西教育,2021(1):114-115.
[3]毛建興.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2021(1):288-289.
[4]易彥芳.巧用微課提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J].讀與寫:上旬,2021(2):145.
[5]張亞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以“20以內的進位加法”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1(8):70-71.
[6]夏宏梅.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教育界,2021(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