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
摘 要:小學音樂課程并不是小學階段的主要課程,卻也屬于重要課程。時代的發展下,哪怕教育體制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不間斷改革,教學模式方法的創新仍屬于重要話題。為了保證學生的高效學習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展開互動式教學,強調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實現教學相長,收獲最佳效益。
關鍵詞:小學音樂;互動式;課堂教學
在2022年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所謂互動,是給予學生自由空間,發揮學生自由主體作用,學生們自由思考及合作探究,于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深厚的同學情誼中掌握音樂知識,感受音樂情感,提升音樂技能。音樂作為離不開師生共同表現塑造的學科,教師們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基于互動式教學營造音樂教學環境。根據教學內容靈活使用互動方式,學生積極交流溝通完成學習任務,發揮互動式作用汲取知識,感受音樂,積極演唱,享受成功。
一、借助音樂游戲和體態律動,促進有效教學互動
音樂游戲不只一種形式,而是有多種多樣形式,包括了識譜、音樂記憶和肢體動作。小學音樂課堂上開展互動式教學時,教師們提前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抓住學生特點,借助結合音樂游戲和肢體動作的方式引入音樂游戲。利用音樂游戲生動直觀的呈現出音樂課程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直接看待事物,深化學習體驗,于跳舞唱歌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時提升音樂教學成效。比如小學音樂教師教學《小雨沙沙》時,先引導學生借助肢體語言表現出小雨點沙沙落下、小種子破土發芽等自然現象。此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指導,和著音樂的旋律節奏,有學生用拍手的動作對小雨點沙沙落下的聲音進行表示,也有學生用下蹲站起的動作對小種子破土發芽的情形進行表現。歡快的歌曲中,學生們發散思維,豐富想象,歡快地做出各種動作,調動音樂學習興趣,也很好的鍛煉肢體的協調性,保證教學效率,讓學生收獲更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思維、心智等皆未發育成熟,所以較為天真,性格也十分活潑好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時需要從多方面著力,不僅以教學內容為前提融入體態律動,還需要對能夠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進行搭建,把控音樂節奏,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后加強音樂的感知。如《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有著較強音樂感的歌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一邊演唱歌曲一邊做出歌詞的動作,如拍手、握手、跺腳和拍肩。融入這些肢體動作,營造體態律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調整好學習狀態,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課堂學習。不斷的體態律動下加強生生之間的音樂互動,使其對音樂作品的節奏快速了解,對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歡快情緒深度感受,以落實下的音樂互動式教學達到理想地音樂課程目標。
二、借助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深化學生的學習體會
角色扮演其實也是一種模擬情境的方式,其需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來對具體甚至真實的課堂情境進行構建,引領學生進入情境,深入情境角色,扮演中感悟,從而深化學習。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角色扮演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形式進行改變,還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理解。具體的音樂教學中,小學教師們明確課程主題,對與課程主題類似的內容進行拓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其次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適當引入課外資源,學生們需要仔細聆聽,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于良好的情景氛圍展開角色扮演。既為了學生表演中反思所學內容,理解音樂,又為了學生充分表達出音樂中的情感。
以《動物說話》教學為例。本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以親切柔和、輕快有彈性的聲音對歌曲《動物說話》進行演唱,音樂聆聽中以動作對小動物的神態進行表現;為歌曲創編簡單的歌詞,探索不同形式的歌曲表演,表現出生動活潑的小動物形象。通過節奏聽辨和模仿,區分音的長短,感受兩種時值長短不同的音符,簡單的節奏練習。根據教學目標,小學音樂教師在互動式教學中,先給學生展示不同的動物形象,學生們或是學小動物的叫聲,或是做出和小動物相似的神態。利用模仿的方式,了解小動物的形象和習性,再以音樂內容為結合點,以獨特的方式對音樂進行表達,對情感進行抒發,加強對本部分知識的認知理解。除了借助角色扮演創設互動情境,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創設互動情境。如,《嘎達梅林 安波記譜譯配》一課中,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利用信息技術對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與本首內蒙古民歌相關的歷史故事等進行展示,學生們初步形成音樂認知后再以信息技術對該首歌曲進行播放,學生們安靜的聆聽鑒賞。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出相對真實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聆聽鑒賞中對本首歌曲悲壯的情緒進行感受,對其深沉醇厚的音色、獨特的草原氣息進行體會。信息技術基礎下的互動情境中,學生可以更好的鑒賞音樂并更好的對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進行表達,高質量的互動學習下保證音樂課堂質量。
三、借助器樂教學,激發力度感和節奏感
借助器樂開展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十分常見,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器樂這一媒介引導學生,使其對音樂直接體會。器樂互動中,最具權威性的莫過于奧爾夫教學法。奧爾夫教學原理中,動作和音樂息息相關,通常以身體動作喚醒學生,使其感受到音樂的力度感和節拍感。因此,教師們嘗試著借助器樂實現互動式的音樂教學。通常情況下,小學生三四年級時就會開始學習豎笛,到高年級學習的樂器會更多,如口風琴。針對具有一定的器樂教學,教師了解學生活潑好動的特性后,采取小組合作方式指導其進行器樂訓練,學生之間彼此監督,相互評比,身體隨著樂器發出的聲音一同律動。如此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和諧的音樂學習氛圍,拉進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們在大膽的音樂作品表演練習中樹立學習自信,以更加積極的狀態和同學教師交流,喚醒學生對音樂的力度感和節奏感后提升其動手能力。
例如人音版音樂六年級下冊的《我們是朋友》教學中,教師課堂上對基本的音樂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們發揮自己的主動權自由組建合作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不斷演唱練習此首歌曲,以歌詞內容對相應的舞蹈動作進行創編。課堂結束前,每個小組都對自己小組的歌舞表演進行展示,甚至直接開展展示競賽,從眾多小組中選取歌舞最優美、最有創意的小組。舞蹈的創編和音樂的演唱訓練中,學生們會積極和成員交談,說出自己內心對音樂的想法,通過互動釋放自己的天性和潛能。逐步借助互動式學習放下心理包袱,以更多的自主性完成音樂課堂任務,獲得全方面的培養和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是必要趨勢,也是重要手段,還是關鍵措施。應用了互動式教學的音樂課堂教學既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又能激發學生興趣,保持學生演唱熱情。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借助音樂游戲,促進學生有效互動;借助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深化學生音樂體會;借助器樂教學,使其感受音樂力度感和節奏感。
參考文獻
[1]朱西昆. 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J]. 寫真地理, 2020.
[2]穆婧.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20.
[3]王楠.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 才智, 2020.
[4]劉曉寧. 基于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 2021.
[5]丁向宇.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音樂互動式教學的開展對策[J]. 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