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秀麗
摘 要: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在課程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課程學習進度,還要關注學生課程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學生能夠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想法。讀寫結合教學法作為新興課程教學方法之一,對小學語文課程教育目的達成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成效,但從實踐教學情況分析來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還存在一些讀寫結合教學法應用問題。對此,文章進行了針對性的探討分析,結合分析結果提出有利于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育;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3-0035-04
讀寫結合教學法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其在應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學會科學運用語言表達想法,并會在學生閱讀完相應的教學材料后設置類似主題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寫作模仿。通過這種讀寫結合教學的方式強化學生對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把握和了解,進而實現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既定目標。
一、 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從根本上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授課效率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吸收情況,還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重視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確保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感悟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強化。借助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實施,小學生在語文課程教育學習過程中能夠進行多感官參與,不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鍛煉自身思維能力和感悟能力,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同時,由于讀寫結合教學法需要結合寫作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在閱讀完指定的教學材料后可以及時進行寫作鍛煉,模仿閱讀材料進行仿寫,更深入體會閱讀材料的核心思想。與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相比,讀寫結合教學形式授課效率更高,學生在授課過程中能夠更快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和教學內容核心思想,積極參與到課程學習活動中去,自主配合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課程知識吸收,而不是被動地跟隨語文教師進行機械化的教學內容學習。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創建的教學課堂活躍性也更強,也更有助于課程教學目標達成。
(二)有助于吸引學生語文課程學習注意力
集中課程學習注意力有助于學生進行課程知識內容的吸收,是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在身心發展初級階段,所以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難以在長達40分鐘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一直集中注意力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授課過程中開小差的時間越長,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難度也就越大。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實施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科學設計學生語文課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學習前后進行寫作,合理規劃安排學生的教學時間,豐富學生學習內容,而不是一味枯燥地讓學生進行閱讀內容、感悟理解,它能夠適當地給予學生表述想法的空間,重視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理解以及寫作等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小學語文課堂更容易圍繞學生開展,課程學習趣味性也能大大提升,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以往學生被動學習以及注意力分散情況。
(三)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新課標下強調學生全方面發展,小學語文課程除了要重視學生教學內容吸收和教學計劃完成之外,還要注意學生課程核心素養以及能力的培養。傳統課程教學中心點放在教學計劃完成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關注教學進度,容易忽略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學生對語文知識內容的學習吸收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生課程能力和核心素養培養被忽視,無法實現全面育人的目的。而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引入卻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引導學生開展深入的課程學習。因為讀寫結合教學法除了要求語文課程教學進度的完成之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還要全程關注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想象思考空間和實踐學習機會,所以利用讀寫結合教學法開展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成效也更加理想。
二、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法的現狀
(一)教師讀寫結合教學內容缺乏科學設計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設計不僅要結合教學文本、教學計劃進行考慮,還要結合學生學習條件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制定,才能保證讀寫結合教學效果。但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分析來看,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內容的設計缺乏科學性,讀寫結合教學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影響。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慣性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容易忽略學生讀寫結合教學要求以及實際教學情況,所設計的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更多的是按照教學進度進行設計開展,在設計過程中也難以把握閱讀學習與寫作練習的平衡,不是閱讀學習時間過長就是寫作練習時間不夠,對讀寫結合教學目標實現帶來一定阻力。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高效的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必須要保證讀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的科學性,立足實際設計教學活動。
(二)教師未深入理解讀寫結合教學的文本
深入理解讀寫結合教學文本是開展高效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的前提,但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法應用現狀來看,還有少部分教師存在未深入理解讀寫結合教學文本的問題。對讀寫結合教學文本掌握不足會影響語文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活動開展的把握,不利于教師進行讀寫結合閱讀內容教學價值的挖掘,甚至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還容易迷失自我,無法科學把握讀寫結合教學節奏。所以,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深入理解讀寫結合教學文本,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文本教學價值鉆研和挖掘,獨立解讀教學文本,科學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三)讀寫結合教學未考慮學生個性化差異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學生對讀寫結合教學文本的思考感悟是不同的,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考慮學生對讀寫結合教學的差異性要求,重視對學生個性化閱讀指導,才能科學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但從小學語文實際讀寫結合教學情況來看,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指導時,忽略學生個性化差異和不同的讀寫學習要求,采用統一式的閱讀理解指導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感悟,制約了學生思維發散式發展,影響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寫作練習,容易導致學生寫作和閱讀感悟出現千篇一律的內容。所以,為了能夠開展高效的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給予學生足夠的發散思考空間。
(四)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結合性有待加強
在小學語文傳統教學方式中,讀與寫的教學是分裂的,對教師來說,閱讀學習就是閱讀學習,寫作學習就是寫作學習,讀寫結合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式的不同就是在兩者教學基礎上進行結合教學,融合兩種教學方式的優勢,培養學生課程學習能力,但從實踐情況來看,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結合性有待加強。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固有的教學思想容易導致其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習慣性把閱讀學習活動和寫作活動割裂開,下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單獨的閱讀學習或者是寫作練習,所設計的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結合性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效果不理想。對此,必須加強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的認識,讓教師能夠掌握正確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靈活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活動。
(五)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活動缺乏科學指導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進行科學的教學活動設計安排,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進行讀寫結合教學引導。但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來看,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活動開展情況并不理想,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實施缺乏科學性的指導,部分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法的理解有偏差、教學經驗不足,所設計的教學指導活動意義不大,有很多教學活動是不必要的,會占據語文課堂教學時間。雖然這些活動能夠有效豐富語文教學課堂,但也會使得語文教學課堂失去原先教學目的。所以,要想充分發揮讀寫結合教學的優勢,必須保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活動開展合理性,確保其能夠科學指引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學習。
三、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法的策略
(一)利用讀前先寫方式進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讀前先寫的方式進行讀寫結合教學。例如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學習前,教師可以先布置課前作業,搜尋小興安嶺相關的視頻圖片,讓學生根據看到的視頻圖片自由去想象,描寫學生心中所認為的小興安嶺是什么樣子的。而后再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學習和剖析,讓學生跟隨作者描述去感悟小興安嶺的美,分析作者描寫方式和手法與自己所寫作文的不同,以此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材料寫作技巧的學習。通過這種讀前先寫的方式還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集中學生閱讀注意力,配合后續寫作教學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二)利用讀后寫作方式實現語文讀寫結合教學
寫作讀后感也是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預留出充足的時間,或者是以布置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閱讀學習文本材料后進行讀后感寫作,表述自己在閱讀材料后的感悟和想法,借助讀后感寫作強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文本剖析,感悟作者高超寫作技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描寫的事件,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內涵的認知。同時,在讀后感寫作結合學習下,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層次也能有效加深,在組織語言進行感悟描寫時,學生寫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提升,實現小學語文教育讀寫結合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強化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后續語文課程教育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創新仿寫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教學
創新仿寫是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表現,要想提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效果,就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文本創新仿寫,學習閱讀文本的寫作方式,提升學生寫作技巧掌握熟練度。因此,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文本分析,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感悟作者寫作手法、寫作技巧、寫作句式的巧妙之處,并鼓勵學生按照閱讀文本內容嘗試進行仿寫,促使學生通過仿寫進一步加強對閱讀文本的認識和理解,并讓學生寫作水平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提升。同時,教師在學生仿寫時,也可以適當鼓勵其進行創新寫作,以自己的寫作方式表達思想和情感,引導學生養成自己的寫作思維,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雙重提升的目的。
(四)想象續寫方式推動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教學
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采取想象續寫教學的方式推動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學習。小學有許多閱讀文本會在結尾處留白,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文章結尾處的留白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想象和寫作,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續寫,一方面鍛煉學生文本閱讀能力和總結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得到機會進行寫作實踐,培養學生發散性寫作思維。像《皇帝的新裝》就是很好的讀寫結合教學續寫材料,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皇帝在發現自己被騙以后是什么樣的,會勃然大怒追究兩個騙子還是選擇壓下此事不再提及?說了真話的那個孩子又會被怎么處置?”為學生續寫點明方向,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以及寫作思維,實現讀寫結合教學的目的。
(五)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實現讀寫結合教學目的
學生觀察力的培養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來說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充分利用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優勢,就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感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進而讓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時,能夠更加敏銳地發現閱讀文本的中心,剖析閱讀文本思想,掌握閱讀文本內容,并學會按照閱讀文本描寫方式進行寫作。結合學生生活進行培養能夠有效實現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尋找語文元素,逐漸積累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便于學生在后續閱讀學習時,同作者中心思想引起情感共鳴,在寫作時也能夠準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四、 結語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語文課程的授課效率,還能吸引學生課程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但由于小學語文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內容缺乏設計、未深入理解讀寫結合教學的文本、未考慮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讀寫教學結合性有待加強以及讀寫結合教學指導科學性低等因素影響,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端正對讀寫結合教學的認識,學會利用正確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在學生讀前和讀后分別進行寫作,引導學生進行創新仿寫和想象續寫加強讀寫教學的結合,并帶領學生用心觀察生活提升學生寫作表達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優化讀寫結合效果,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周虹李.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神州,2018(4):117.
[2]何慧.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時代教育,2017(3):62.
[3]王明.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傳奇,2019(3):97-98.
[4]張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5):73-75.
[5]徐雪花.讀寫結合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5):137.
[6]王海鷗.探討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7):64.
[7]王登天.探究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10):78-80.
[8]張蘭英.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2017(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