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 甄東升
基于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現狀,不同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科的課程學習過程中呈現出了不同的學習狀況,有些學生能夠順利跟上教師的進度,掌握課堂知識,而有些學生卻很難吸收課堂上的內容,且學習能力比較弱。為了使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升,讓學困生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幫扶轉化,提升學習成效,教育教學研究者要制訂出具有可行性的措施與計劃。本文將通過文獻研究和措施分析等方式展開論述,希望對學困生的轉化有所幫助。
在義務教育階段所有進行小學數學課程學習的學生,都需要達到相應的標準,但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卻常常有一些學生無法達到學習合格標準,這部分學生被稱為學困生。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幫扶轉化措施,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困難,提升學習成效,進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只有如此,才能使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小學數學課程學習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想要通過合理的幫扶轉化策略,來幫助學困生進行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首先要對學困生的成因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日常學習狀態和質量的優劣,大多與其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有密切的關聯。換句話說,若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某門課程缺乏必要的學習興趣,那么就不會自發地配合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活動中。對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學生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完成。而由于學生不配合,教師往往會以負面的語言進行鞭策。這會更容易讓學生對該門學科的課程學習產生厭惡情緒,使相應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陷入惡性循環中。此外,從學科本身的特點來看,數學教學本身的抽象性概念性和邏輯性是相對較強的,而小學生本身就缺乏知識儲備和社會閱歷,其認知能力也在發展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往往無法有效了解數學知識,更無法有效應用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面臨較多的困境。而小學生本身的情緒消解能力和情緒平衡能力又相對較弱,一旦遇到問題則很容易出現畏難心理,在反復受挫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會進一步降低,同時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厭惡心理會進一步增強。
現階段,很多學生更多地利用死記硬背或者題海戰術來學習,也就是說拿到了知識概念后先背下來,然后不斷地做題,在做題中不斷地犯錯,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收獲到的效益卻相對較低。這種低效的方法讓學生逐漸失去了自信,同時,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無法提供較大的幫助。許多學生雖然有好好學習小學數學課程的愿景,但卻無法使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來進行課程的學習。因此,相比較其他學生而言,同樣的學習時間,其他學生或許能夠當天完全掌握新授的課程知識,但有一部分學生卻只能掌握較為基礎的知識。這種差距會削弱學生的學習信心,甚至使其懷疑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天賦智商。最終對有關課程的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在進行新授課程的學習時顯得畏首畏尾,導致學習中呈現出不理想的狀態。此外,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大多數時間都是教師在教、學生在聽,學生并沒有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對知識的理解相對偏弱,且枯燥乏味的課堂講解也會讓學生進一步降低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進而導致學困生的出現。
小學數學旨在讓學生夯實數學學科基礎知識,因此在教材編撰的過程中,有關學者并不會進行過于專業化的數學知識的呈現,而是希望能夠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科是極具生命力的,是值得進行深入學習與研究的。但很多小學教師在進行日常的數學課程教學時,往往偏離了教材編撰的宗旨,認為想要使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具有先進性,就務必要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專業化的數學課程知識,因此在進行教材講解的過程中,往往會以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深入講解來進行課堂內容的組織和構建。這會使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失去信心,最終影響到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完善。
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天賦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因此即便同樣的教師按照同樣的方式教授課程,不同學生所呈現出來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也是不盡相同的。對教師而言,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進行課程教學后,如果能夠收獲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自然會對相應學生有更為和藹的態度。而對其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后,學生無法給予相應的正向反饋,教師可能會產生挫敗感,這會極大地消磨掉教師的教學熱情,進而影響到教師和學生的進一步溝通。久而久之,學生很可能會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認為自身的學習狀態和效果不如其他同學,難以成人成才。在這種極為強烈的自卑情緒的驅使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很容易發生改變,學生會逐漸不愿意配合教師進行日常的課程學習,也不愿意與同班同學友好地交流和溝通,進而會出現學困現象。

除了學生自身的問題會導致學困現象產生,應試教育體制也是導致小學數學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因素。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部分教師希望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消化和理解,在未來的考試測驗中取得更好的成效。這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導致學生只注重考試成績的提升。在這種價值觀念影響下,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會一致認為,只有取得優秀考試成績的學生才是優秀的,反之則是學困生。但不同學生在天賦和能力方面存在著差異,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特別突出,若家長和教師粗暴地定義這類學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自尊心,致使其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學困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
家庭成長環境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和行為。實際上小學生所身處的年齡階段,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但有些小學生日常的家庭成長環境并不理想,有些學生的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只能與外祖父外祖母或祖父祖母一同生活。相比較父母而言,隔代老人在教育方面常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導致小學生在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隔代親屬的溺愛下養成了散漫的性格。長此以往,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難以達到理想狀態,進而產生學困現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生的家庭成長氣氛壓抑,家庭關系不和睦,這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日常心理狀態,以及其日常課程學習的專注程度。久而久之,學生便無法專注地學習小學數學課程,甚至會在家長的影響下產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這也是學困現象產生的關鍵性因素。
為了讓小學數學學困生轉變日常的學習狀態,使自身的學習成效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與完善,教師要使用科學合理的轉化幫扶策略,協助小學數學學困生提升學習成績,下文將對此展開論述。
雖然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班級的數學平均成績,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小學數學的學困生不值得教師平等對待。大多數小學數學的學困生并不是自愿拖班級后腿,他們仍然希望通過運用科學合理學習方法和正確學習態度,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擺脫學困生的身份。因此,教師應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心與幫助,不應以太過負面的語言評價學困生,刺激學困生,使學困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應對數學學困生的日常學習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和關注,一旦發現學困生出現了進步的苗頭,就以積極的語言進行鼓勵。如有些學困生在進行口算練習的過程中,呈現出了較良好的口算能力,教師就應以積極的語言進行鼓勵,這能有效促進學困生學習態度的轉變。
教師在實踐教學或者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和幫助學困生,并且給予學困生足夠的耐心,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認可、被期望,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事實上,提高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不僅僅在于教師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語言優化等,很多小學生熱愛一門學科,往往是因為他與這門學科的教師關系相對較好,或者較認可這門學科的教師,進而更愿意投入到學習中,更愿意與教師進行問題的探討。而教師則要注意到這一點,通過給予學困生更多的幫助和關注,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樹立學科自信,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小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都很容易被學習興趣影響。如若其本身有較為高漲的學習興趣,就會自發地對有關課程進行深入研究與學習。因此,教師應嘗試進一步完善與構建數學課程教學氛圍,嘗試以更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與運用有關知識,讓學生在具象化的思維理念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在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時、分、秒等時間單位的概念學習。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自主進行鐘面的設計與制作。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學生就能對有關概念進行深入學習與研究,還能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動手操作能力,這能使學困生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合理掌握數學課程知識。
隨著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化和發展,現階段可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如微視頻教學、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分層教學、情境化教學、生活化教學,等等。這些教學方法都較為契合與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而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定,立足于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讓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愉悅,讓學生更愿意學習數學。
要想讓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得到進一步調整,教師就要對學困生日常使用的學習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困生能夠在單位時間內提升學習效率。有些學困生為了加強記憶與鞏固基礎知識,會嘗試通過題海戰略的運用來加深印象。但實際上這種學習方式是不可取的,容易讓學生產生疲乏感。因此,教師要進行經典例題的布置與講解,讓學生達到做一道題等于做一類題的效果,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這能極大地節約學生的課下學習時間,使學生在日常的課程復習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不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有自身的閃光點。但在教師的日常教學指導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更愿意觀察和發現學優生身上的優點,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關注學困生的日常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這樣一來,相關教師也就無法看到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自然也就無法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表揚學困生,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但實際上自信心的樹立對學困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樹立了自信心,學困生才能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到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而教師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要創設更為科學的獎懲機制,以更為全面的方式對待和關注學優生和學困生。努力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以積極鼓勵語言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改變學困生的精神狀態,進一步提升其日常的課程學習質量。
學困生這部分人群需要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有些學生可能并不是自身學習能力有問題,教師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小學數學學困生進行幫扶轉化,讓學困生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好的學習主動性,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更能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