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巖 劉秋華 宋玲珊
摘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文章分析免疫技術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意義和目標,探討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的策略,以挖掘免疫技術教學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教育;課程思政;專業課程教學;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7-003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教科研課題“課程思政在‘三教改革中的實效性研究”(2021JKY012)研究成果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指明了方向。新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已成為必然趨勢。教師要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教育中的德育元素,將德育滲透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并形成協同效應,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融入,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教師要深刻認識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更新教學理念,自覺承擔起育人的責任。”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仕俊指出:“課程思政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將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努力探索、積極實踐,構建高職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體系,培養出更多德技兼修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職院校的學生自我意識強,有一定的獨特性,但部分學生的思想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且自律性較弱,缺少自我驅動性。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教師要通過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理論知識及實用技能培訓過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采用云班課線上線下相結合、案例分析、實訓操作等多種教學方法,這既能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作用,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踐行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等。課程思政需要相關的理論研究,但更需要落地落實、見功見效,讓課程思政真實發生。課程思政旨在深度挖掘高校各類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課程育人功能,使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免疫技術”是本校醫學檢驗技術、藥品生物技術等專業重要的主干課程,教師要通過教授學生免疫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為學生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深入挖掘、收集課程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課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理解、領悟、認同并踐行新時代醫藥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進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思政素質、職業道德,潤物細無聲地實現德育的目標。總體而言,醫藥專業課程都或多或少包含著思政元素,教師在每堂專業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價值引導,是意識使然,更是責任擔當。
課程思政建設是當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課程思政建設應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引,充分了解高職學生在課程思政方面的訴求,借鑒國內高校先進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尋找適合本系學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突出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提升技能實訓過程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思政,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優良作風、科學嚴謹的操作習慣,從而在理論、技能以及品德等方面打好基礎。
以“免疫技術”這門課程為例,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詳見下表)。

課程思政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原則,以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
1.課程內容與愛國主義情懷的融合
新時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生力軍,承擔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任,將所學知識獻給偉大的事業是其使命。教師要立足免疫技術基礎部分,通過免疫學的發展史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今醫學家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述人類與古老的天花病毒抗爭的三千多年歷史,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古代醫學家們摸索出有效預防天花的方法,這便是人類歷史開創性的發明———人痘苗。這種方法在17世紀便已經開始在我國推廣應用,為后來牛痘苗和減毒疫苗的發明奠定了基礎。現代中國更是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免疫學家,如治療性乙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聞玉梅院士,在乙肝病毒變異、持續感染機理研究中作出了創新性貢獻;還有研究天然免疫與炎癥及腫瘤免疫治療的曹雪濤院士、長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究的陳薇院士等,他們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探索免疫應答機制,在國際免疫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教師通過這些古今醫學家的經典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免疫學的發展歷程,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讓學生樹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懷。
2.課程內容與愛崗敬業、團隊協作的融合
不論在哪個時代,愛崗敬業作為一個詞語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光芒以及深厚的意義。教學免疫系統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自媒體短視頻《人體的故事———免疫系統反擊戰》《我是一個病毒》。短片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免疫系統、免疫細胞的功能與作用,以及相互間團結協作的威力,能激發學生對免疫學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實訓操作小鼠脾臟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分離,使學生深刻理解各種免疫細胞的生理功能。這些免疫細胞能夠堅守自身的職責,但要想清除體內異物保護機體免受損傷,免疫細胞間乃至整個機體必須要相互協作才能完成。這樣,能使學生認識到社會活動恰如人體的免疫系統,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既有自己特定的分工,又需要與他人互相協作,進而形成一個有力的凝聚體,使整個社會有效、正常運轉。而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積極參與團隊協作,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為社會貢獻更多的力量。
3.課程內容與唯物辯證思維能力的融合
教師要通過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報道的一例活體腎臟移植受者用間充質干細胞輸注誘導免疫耐受獲得成功的案例、治療性乙型肝炎藥物研發進程中如何間接或直接激活免疫應答并打破病毒抗原的免疫耐受的研究報告,引入免疫應答與免疫耐受課程內容的學習,并結合實訓課程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檢驗,了解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免疫監視”三大基本功能,認識到免疫系統的“兩面性”。免疫系統對機體既有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有益的一面,又有因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而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超敏反應發生的有害的一面。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形象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統一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這就為人們學習好、運用好唯物辯證法,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和主動性提供了思想指南,指明了實踐方向。教師要通過辯證思維學習免疫學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用變化發展的眼光辯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說,課程思政是教育理念、教學要求,更是“立德樹人”的實踐活動。
4.課程內容與科學精神的融合
課程內容學習要緊跟國家時事。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對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但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免疫學提供了直觀的典型的教學案例。例如,抗原知識涉及新冠疫苗的研制、抗體知識涉及體外快速診斷試劑盒的研發等。
在“抗體的功能與應用”教學中,教師可引用中國新冠病毒抗體診斷試劑盒研制的案例。2020年2月22日,新冠疫情發生僅兩個月的時間,某企業即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并獲得了國家藥監局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醫療器械審批,成為首批正式獲準上市的新冠病毒抗體現場快速檢測試劑。這種真實存在的切實關系到人們生活的案例,能讓學生在深刻理解抗體的特性與作用的同時,形成不畏艱難、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
在“抗原的功能與應用”的教學中,教師可引用中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的案例。從2019年12月疫情發生之初,我國提出疫苗研發“五條技術路線”,科學家們突破重重困難積極研發新冠疫苗,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國內已經成功上市多家、多種新冠疫苗。以鐘南山院士、陳薇院士為首的科學家們為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學生從中學習疫苗研發、制備等相關知識,能激發對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熱愛,培養開拓創新、求真務實、認真嚴謹的科學精神,形成正確的職業素養和價值追求,在潛移默化中理解、領悟、認同并踐行新時代醫藥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5.課程內容與仁愛之心的融合
“免疫技術”歸屬醫學學科,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所從事的工作多與醫藥相關,無論是醫學還是藥學都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服務,所以作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醫藥衛生事業,要使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仁愛之心,在工作中用真心、熱心、耐心、責任心為人民群眾服務。免疫分子是現代分子免疫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教師在教學這部分知識內容時,要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具有免疫能力的免疫細胞、免疫蛋白、免疫因子、干擾素等物質的作用與功能。例如,人體免疫球蛋白可預防肝炎、麻疹等傳染性疾病,治療細菌和病毒感染等。在實訓課程“人體免疫球蛋白的制備”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制備出來的免疫球蛋白是用于緊急或重大疾病的治療,所以在制備的過程中要懷著仁愛之心,以審慎嚴謹的態度保證產品的質量,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6.課程內容與工匠精神的融合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高職院校作為“工匠搖籃”,要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教育。規范操作、注重細節的工匠精神的培養,重點在于培養技能型人才,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往往更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在實訓課程中,學生參照免疫實驗的標準操作規范(SOP),要認真地完成實驗步驟,尤其要注重細節。例如,在抗原抗體反應、免疫標記技術等實訓操作過程中都有樣品加樣的步驟,在使用移液槍加液時能否按照標準要求準確加樣,關乎整個實驗結果的準確與否,應把這個簡單的操作熟練化、精準化。例如,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成員李秀萍,新冠疫情期間為了加快檢測速度,保證實驗質量,練就了單手擰管的本領,一個班12小時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間,單手擰管2000余次。并且她并沒有因為這個看似簡單重復的操作而松懈,一心一意地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通過高強度的訓練達到了快速、精準的標準,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品質恰恰反映了她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正是學生學習的楷模。
7.課程內容與誠信教育、家國情懷的融合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傳承,也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免疫學防治”時,教師要結合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例如,2016年3月的山東非法疫苗案,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卻被銷往24個省市。該案件導致許多家長對疫苗產生抗拒和恐慌心理,是預防接種事業一次巨大的公共危機。2017年11月,“長春長生生物”“武漢生物”兩家企業大批效價指標不符合規定的百白破疫苗流入市場,被國家食藥監總局責令企業查明流向,并要求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產品。這兩次疫苗不良事件,能誡勉學生做人、做事要講誠信,不要被利益蒙蔽雙眼,而做出有損他人、有損社會利益的事情。
反觀新冠疫情以來,中國新冠疫苗相繼上市,經過臨床試驗驗證,不僅安全性、有效性高,而且全國免費接種,接種人群從成人到60歲以上老年人,并逐步擴展到3周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這是何等的家國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黨和國家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要保證廣大人民的安全,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斗的根本宗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弘揚家國情懷精神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和諧社會、增強文明意識等方面的時代價值。
總之,“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其是否具有實效性,教師不能將專業課當作思政課程,刻意對學生說教,而要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因素,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
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調動學生學習思政的積極性,選取學生熟悉的有情感共鳴的素材,而不是脫離實際的假大空的理論,并結合現實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實際素材開展思政教育,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應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通過思政理論課、專業課程、綜合素養課教學的結合,使學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動將思想政治內容和精神內化,并自覺踐行于大學階段和今后的工作中。教學過程要突出重點,但切入點要切忌生硬,應結合實際適度展開,引導學生思考、體驗。
參考文獻:
[1]任書榮,張蓓,王靜,薛靜波,張麗.醫學免疫學在線教學過程中思政素材的選取[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18).
[2]賈俊花.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探索[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2).
[3]呂智霞.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高職院校民法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大學,2021(04).
[4]馬蕾.課程論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學理邏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3).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Immun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 Yan, Liu Qiuhua, Song Lingshan
(Guangdong Xin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enzhen 518038, China)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peop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ully 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various cours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each cours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mmune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tap the elements of immune technology teaching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hieve the goals of full-scale education,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help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