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媚妮
摘要: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文章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含義及特點入手,明確課程游戲化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應用原則,并從創設課程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科學興趣,豐富科學游戲材料、提高幼兒實踐能力,組織科學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科學思維,挖掘生活游戲元素、營造科學學習氛圍,立足幼兒主體地位、培養幼兒科學意識等幾方面,對課程游戲化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的實施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課程游戲化;科學教育;科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1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8-0105-04
幼兒科學教育是以激發和培養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和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其作為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會科學、思維科學、自然科學等幾方面。課程游戲化是將幼兒游戲納入教育的背景中,并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身心發展規律制定教育目標,幫助、支持和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游戲般的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發展個性。幼兒教師將課程游戲化理念融入到幼兒科學課的教學中,通過游戲玩耍的方式帶領幼兒學習科學知識,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1.課程游戲化的含義
《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教育應當貫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的原則和要求。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對他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幼兒在各種游戲活動中幾乎可以鍛煉所有的能力。課程游戲化并不是簡單地將幼兒園課程變換成游戲形式,而是將游戲精神融入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當中,實現對課程游戲化的設置,從而把課程變得更有趣,更具吸引力,以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進步和提高。因此,在幼兒園課程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使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園的課程活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以滿足幼兒快樂成長的需求,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2.課程游戲化的特點
幼兒課程游戲化是將幼兒園教育各個領域的教學計劃及方法等,逐步有機地滲透于一切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可以在游戲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塑造自己,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創造能力。課程游戲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現幼兒的學習主體性。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完全融于各種游戲之中,幼兒可以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游戲中探索學習。
(2)體現學習過程的體驗性。幼兒課程教學游戲化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課程教學過程呈現明顯的體驗式特征,即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知識、實踐知識。
(3)體現幼兒探索知識的本性。在游戲化課程中,幼兒可以盡情地、忘我地、不知疲倦地、不為任何其他目的地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1.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幼兒是幼兒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思維和感受,因此教師應從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并在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能力的基礎上,設計游戲活動。游戲既不要設計得過于簡單,以導致幼兒參與興致不高,也不要設計得過難,以導致幼兒失去游戲信心,從而影響游戲教學質量。
2.平衡好教育和游戲之間的關系
課程游戲化教學就是在游戲基礎上開展的課程教學活動,雖然在教育中增加游戲環節,但其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那么整個課程教學過程將會只有玩而沒有學。當然,教師如果只重視教育而忽視游戲精神,幼兒很可能會不愿意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其教學效果也將會事倍功半。因此,平衡好教育和游戲之間的關系,將課程與游戲有機融合起來是實施課程游戲化教學的重要原則。
3.把控好課程游戲化的各個環節
一方面,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在游戲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沖突,因此在整個課程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監督工作,幫助幼兒樹立規則意識、安全意識,以避免發生意外。另一方面,幼兒教師還要對游戲材料、游戲內容、游戲時長等進行靈活調控,并使幼兒能夠使用適宜的方式進行知識探索,以保證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1.創設課程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科學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科學課程的游戲化教學時,要注重創設輕松、和諧的科學課程游戲化學習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科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幼兒進行科學學習的效果。科學探索環境應該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更新的、具有豐富活動材料的游戲環境。因此,在創設科學課程游戲環境時,幼兒教師要根據學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身心發展特點等做宏觀的協調和具體安排。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從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出發,把幼兒當作科學課程游戲化教學的主體,引導幼兒自己商量活動區域的布置方案。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給予幼兒具體的引導,使幼兒布置的活動區域便于其活動及與同伴交流。在這樣洋溢著科學氛圍的游戲化學習環境中,幼兒的探索欲望會更強烈,課程參與積極性也會更高,幼兒教師也能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這樣一來幼兒的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根據季節和氣候的變化,組織開展科學課程活動,并引導幼兒根據相應的課程主題,創設科學區域游戲化環境。如春天,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科學主題游戲活動,并引導幼兒用春天主題元素布置科學區域。而秋天,幼兒教師則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樹葉的衣服會變色”的科學主題游戲活動,帶領幼兒收集紅的楓葉、黃的銀杏葉、綠的香樟葉、褐色的水鄉杉木葉……并引導幼兒用這些秋葉布置科學區域。教師根據季節和氣候的變化組織幼兒開展不同的科學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根據相應主題布置科學區域,為幼兒創設一個富于層次性和開放性,具備可變性和互動性的科學探索游戲環境,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及創造性潛能,從而使他們在游戲化的環境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
2.豐富科學游戲材料,提高幼兒實踐能力
活動環境和活動材料是幼兒科學教育的兩大支柱,活動環境是科學教育的前提,活動材料是開展科學教育的載體。在組織開展幼兒科學游戲活動時,幼兒教師除了要有目的地創設科學活動環境,還要科學、合理地投放有趣、可變、可操作、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科學活動材料,以此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科學游戲的活動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活動。這樣一來,幼兒科學教育課程培養幼兒科學感知能力、提高幼兒科學創新能力的目標便可以有效達成。例如,在中班的日常活動中,一名幼兒在和小朋友玩耍時講道:“我爸爸昨天給我量了身高,我已經125厘米了。”這名幼兒的話引起了幼兒們的好奇心,于是紛紛問道:“你爸爸是怎么給你測量的?”為了解決幼兒這一疑問。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主題為“量一量”的科學游戲活動。首先,幼兒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不同的活動小組,并給每個小組發放一根軟皮尺,然后向幼兒提出引導性問題:“我們的好朋友小熊最近遇到困難,他想知道自己有多高,想請求小朋友們幫他量一量。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其次,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就自己對“測量”的認知展開充分討論。有的幼兒說:“在家里,我媽媽都是用尺子給我測量身高的。”還有的幼兒說:“在家里,我爸爸都是用門框作對比記錄我的身高變化的。”……再次,在幼兒們完成討論后,幼兒教師可以繼續對幼兒進行教學引導:“我們的好朋友小熊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根軟尺子。請小朋友們動動腦,動動手,一起來幫助小熊解決問題吧!”最后,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下,每個小組都順利地完成測量小熊身高的任務。教師以“幫忙游戲”的方式組織幼兒開展測量活動。在活動中,教師給幼兒們提供多種多樣的實驗活動操作材料,并通過游戲引導的方式教會幼兒測量的方法,從而幫助幼兒圓滿地完成測量任務。這樣的科學游戲活動可以快速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有效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增加幼兒的經驗儲備,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
3.組織科學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科學思維
開展科學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是發展幼兒的理性思維,促使幼兒能夠通過實驗、觀察、操作去驗證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的成長。幼兒教師在組織開展科學活動時,可以利用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物,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親自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探索中找到答案,以此讓幼兒在高質量、高效率的科學活動中發展科學思維,提高科學能力。例如,很多幼兒對“風”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常常問老師:風是從哪里來的呢?為什么風看不見也摸不到……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較好地給幼兒解答這些問題,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以“認識風”為主題的科學探索游戲活動。在活動開始前,幼兒教師要先幫助幼兒明確游戲活動主題。幼兒教師可以這樣對幼兒進行主題引導:“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玩的游戲是捉迷藏,不過今天的捉迷藏游戲和以往的可不一樣,今天我們要找的朋友是風。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那么,我們就一起去戶外找一找,看看它到底藏在哪里吧!”然后,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們來到操場,并鼓勵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這時,幼兒們嘰嘰喳喳地開始討論起來。有的幼兒問:“我們看不到風,應該怎么找呢?”有的幼兒思考后,回答說:“風是有聲音的,我們可以循著聲音去找風。”有的幼兒受到啟發,連忙說:“有風的時候樹葉是沙沙響的,樹葉響了,我們就找到風了。”還有幼兒補充道:“風在的時候紅旗是飄起來的,紅旗飄動時,我們就看到風啦。”……幼兒們跑向操場的各個角落,尋找著風的跡象,并歡快地將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幼兒教師在聽完幼兒的答案后,要進行科學的總結:“當空氣在高速流動的時候就會形成風。大自然中的風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只能通過其他事物才能感覺到。”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根據幼兒的疑問,組織幼兒開展“認識風”的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幼兒風的樣子,而是通過“捉迷藏”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觀察周圍事物感受風,不但自主找到問題的答案,還能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有效達成科學探索課程的教學目標。
4.挖掘生活游戲元素,營造科學學習氛圍
科學技術改變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離不開科技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創造與靈感迸發。可以說,科學技術的發展來源于生活,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又促進生活質量提高,二者是相互作用的關系。在幼兒科學教學中,幼兒教師通過挖掘生活中的科學元素,并將其融入到幼兒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幫助幼兒深度體會生活與科學之間的關系,促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提升學習樂趣,這對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提高幼兒的探索能力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為了幫助幼兒長久保持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幼兒教師還要不斷豐富科學教育的內容,積極創新幼兒科學游戲活動的形式,以使幼兒科學教育更具趣味性、科學性、可操作性,讓幼兒可以在玩樂中實現科學啟蒙,樹立科學意識,提升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從而有效達成科學課程的教育目標。例如,大多數幼兒對昆蟲都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幼兒教師就可以此為入手點,在自然科學區域活動中,在昆蟲區的展示柜中投放相關活動材料,如昆蟲標本、放大鏡、科普圖書等,讓幼兒在游戲活動的探索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探索科學奧秘。另外,根據幼兒愛玩的天性,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含有科技元素的益智類小玩具和小學具,如魔方、九連環、軌道車、萬花筒等,以此增加幼兒的游戲選擇,促使幼兒在擺弄玩具和學具的過程中樹立科學意識,形成科學思維,養成用科學解決問題的習慣。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在教室或者走廊的墻壁上懸掛一些現代游戲活動設施,如“熱感涂鴉板”“數數手指練習板”“口腔健康檢查板”“時間感知學習板”等,以此豐富幼兒的學習內容,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讓幼兒在探究中自主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5.立足幼兒主體地位,培養幼兒科學意識
在幼兒科學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是活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但絕不是活動的主體。對于這一點幼兒教師必須具有清醒的認知。幼兒科學游戲活動的主體是幼兒,因此幼兒教師在設計科學游戲活動時,必須在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科學構建活動框架,合理設置活動內容,以保證活動能夠滿足幼兒的探究學習需求,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組織小班幼兒開展“小動物的尾巴”的科學活動時,幼兒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幼兒分辨兔子、松鼠、小豬、小貓、鱷魚等動物尾巴的方法,而是要給予幼兒提示和引導,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探尋答案。在游戲開始階段,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不同動物尾巴的貼紙,并引導幼兒自主尋找答案。在游戲過程中,有的幼兒通過翻閱繪本故事尋找答案,有的幼兒通過與同伴討論探尋答案,還有的幼兒通過觀察班級墻體上的裝飾圖案探索答案。在活動的最后,幼兒們都通過自己的方式找到答案,并且總結出“兔子尾巴圓又圓,松鼠尾巴像雨傘,小豬尾巴細又短,鱷魚尾巴尖又長,小貓尾巴像天線”的小口訣,順利達成預期的科學學習目標。教師立足幼兒學習主體地位,組織幼兒開展科學游戲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和提示,促使幼兒自主探索出問題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還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科學教育是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能夠發展幼兒的思維,增強幼兒對科學的認知,促使幼兒在生活中冷靜地看待和分析自然現象,進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念。課程教育游戲化是符合幼兒認知特點、遵循幼兒教育規律的教學形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幼兒教師已經充分認識到課程游戲化的重要意義。在幼兒園科學課程教學中,幼兒教師要通過對科學課程的游戲化設置,促使幼兒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使幼兒在玩耍中學習科學、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蘇量.教育游戲在幼兒科學領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2]任麗平,高譽欣.沙水游戲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12).
[3]江家發,章晗,余捷.中國近代幼兒科學教育課程的流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2).
[4]劉翠翠.淺談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06).
[5]李槐青.對當前幼兒科學教育改革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6).
[6]李槐青.論幼兒科學教育兒童化[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0(04).
[7]高芹,丁純.幼兒園活動區教育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功能[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4(04).
[8]孫清立.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新探[J].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4).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Game Based Curriculum in Pre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Lu Meini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International School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hould take games as the basic activity, pay equal attention to care and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child’s personality.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clarifi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in pre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s a curriculum game environment, stimulates children’s scientific interest, enriches scientific game materials, improves children’s practical ability, organizes scientific game activities, develops children’s scientific thinking, excavates life game elements, creates a scientific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bases itself on children’s dominant position , cultivate children’s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and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in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education;gamebased curriculum;scienceeducation; scientific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