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世華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背景下,資金問題成為限制鄉村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在現階段的鄉村發展項目融資中,主要融資渠道包括政府財政撥款,政府貸款以及企業貸款等,銀行作為融資的主要辦法,還存在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風險偏大,等問題,地區資金難以保障多項目的全面發展。PPP融資模式提出以來,盡管不斷發展,但是其優勢與存在的問題都較為突出。要解決融資現狀,還需要對項目融資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融資角度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發展。
關鍵詞:創新服務;鄉村振興;融資模式;融資渠道
鄉村振興戰略下,要確保鄉村全面發展,需要從多渠道同步進行,加強基礎設置建設、大力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全面開展脫貧攻堅、鼓勵鄉村經濟多樣化發展等,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發展具體項目需要資金支持,單純依靠銀行融資已經難以滿足鄉村發展需求。企業需要結合地區發展情況,及時了解先進融資辦法,對融資模式進行全面分析,針對不同項目尋找到與之相適應的融資模式,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得到落實。
一、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下主要融資渠道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全面促進鄉鎮建設的項目性質不同,建設項目主體也不同,主要融資渠道受項目主體的影響,融資渠道按照融資主體劃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政府財政投資下的融資渠道
企業申請立項后,財政撥款融資是由財政按照項目性質發放專款,促進項目發展的一種政府投資,一般情況下,項目在審核通過后,政府可申請財政撥款,按照項目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財政撥款在總項目款項中的配比,主要分為全部由財政撥款以及財政撥款與其他融資方式相結合兩種形式。在項目經過政府審批后,企業可按照程序領取財政撥款。財政撥款資金來源穩定,風險較小,財政資金按照項目整體需求以及發展計劃發放,具有計劃性。但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地方政府面臨的建設項目較多,財政資金吃緊,在資金審批上,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企業的融資渠道
在政府發放一定款項的情況下,部分項目由企業進行貸款,幫助項目進行融資,在企業發起的項目中,政府承擔部分融資責任,而其余部分企業自行承擔,企業主要渠道為銀行,部分企業由于受到政府的支持,公信力度較強,在銀行審批上要求較為寬泛,但是對于資金額度較大的項目,企業需要按照項目制定還款計劃,確保項目能夠達到預期收益,確保能夠按時完成還款,此種模式下,資金渠道固定,來源穩定,能夠有效保障項目的順利完成。但是在利率的制定上,需要結合企業需求、地方政府以及項目性質與銀行進行合理的協定,保障銀行與項目的雙方利益。
(三)企業與政府合作下的融資渠道
近年來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種性質的建設項目融資中得到廣泛應用,PPP模式是政府與企業聯合開展項目的一種項目形式,以PPP項目模式為基準進行的融資行為屬于PPP融資模式,在項目立項之后,通過政府審批,企業制定出完善的項目實施方案,政府按照合理的流程,將項目建設的部分權限下放到企業各部門,通過簽訂項目協議明確二者的權益,企業在招投資或開展項目時,政府按照合同行使規定權利及責任,此種模式下,通過企業負責招投資活動,為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融資,有效減輕企業的經營壓力,并且通過專業的隊伍開展項目相關工作,有效保障項目質量。但是PPP模式本身既存在一定的風險,包括企業融資渠道缺少有效把控,社會資本參與度過高造成項目權責劃分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后文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四)政府投資型企業融資渠道
政府投資企業是政府投資建設的企業,具有獨自經營管理的權限,并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管控。政府投資企業的融資,企業可按照政府規定,公開進行融資,既具有政府政策扶持的優勢又具有企業能夠創新融資渠道的優勢,但是由于企業往往缺少主營收入,現金流缺乏穩定性,進而在資產保值方面不具有優勢,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由于政府采用分散式管理辦法,在資本運營方面缺少合理的管控,造成項目資金回報率較低,企業負債率增加。并且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為信托或債券,由于缺少優質的企業資產作為保障,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融資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一)國家管控力度加強
鄉村振興戰略下,由于建設項目類別較多,融資渠道面臨拓寬,但是由于近年來地方性債務問題逐漸引起國家重視,為改善地方性債務問題,國家加大對融資的管控力度,對融資行為提出新要求,在企業融資時,要拓寬融資渠道,還需要對新融資需要進行嚴格篩選,確保融資行為符合國家規定,并且確保項目運營收益能夠償還負債,防止地方性債務進一步增加。政策的趨緊導致企業成本運營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其次,政府籌資渠道的多元化發展也使農發行業務受到嚴重影響。對于企業內部的融資行為,需要確保融資行為符合國家規定,融資風險在企業的承擔范圍內,確保融資渠道的規范性。
(二)地方政府財政資金壓力大
鄉村振興戰略下,企業絕大部分項目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在部分以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鄉村振興項目中,由于對地方財政的依靠較強,且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占比較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回籠速度較慢,運營周期較長,造成地方政府壓力較大。并且企業貸款的項目政府需要為項目向銀行支付相應的貸款利息,增加政府負擔。而項目抵押貸款下,貸款利率上浮,將進一步加劇政府財政壓力。
(三)融資渠道受到限制
在企業融資中,銀行作為融資主要渠道,企業融資渠道受到限制,其他融資渠道應用較少,而銀行受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單一融資渠道將增加融資風險。近年來隨著PPP模式的興起,PPP融資成為主要融資方式的一種,但是PPP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進行謹慎篩選與采用。
三、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融資模式分析
(一)創新融資渠道,引入多種融資模式
為解決以往融資渠道存在的問題,創新融資模式是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企業需要改變以往的融資思路,擴大融資范圍,如引入民間資本。引入民間資本不僅能夠減緩政府助力企業項目發展的壓力,而且能夠通過民間資本的投入,豐富融資形式。在民間企業投資方面,能夠增加民間資本投資路徑,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在以往的融資中,民間資本引入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回報率較低,回報速度較慢,要促進民間資本的引入,需要尋找到資本引入的突破點,保障民間資本方的利益,如建立項目之間的聯系,形成不同項目之間的利益環,由高收益項目帶動低收益項目,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并可對民間組織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鼓勵民間資本注入項目中。
(二)對PPP模式進行優化,充分發揮PPP模式作用
在以往的PPP模式中,由于PPP模式屬于新興模式,缺乏模式標準,并且在相關的法律問題上,還存在著“一案一議”的情況,沒有固定的流程,制度較不完善,風險分攤機制也較不健全的問題,要實現低風險PPP融資,需要對PPP模式進行優化,詳細了解不同的PPP模式特性,進而按照性質靈活對模式進行選擇,根據項目內容,與承建方簽訂詳細的服務協議以及租賃協議,保障項目的規范進行,在融資中,承辦企業需要承擔融資風險,通過成本企業承擔融資風險,確保承辦方能夠對融資行為負責。
1. 建立PPP基金,創新融資路徑
建立PPP基金,能夠實現資金有效融資。常見的PPP基金形式包括三種:一種為通過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構建母基金,按照項目類別,構建子基金,通過政府采用行政手段,約束基金的使用,降低資金風險,另一種為國企與金融機構共同構建合伙基金,并按照國企發展項目,合理實用基金。第三種為企業自行建立基金,通過規范管理,以及與政府簽訂合同,明確雙方對基金的操作權限。
2. 合理選擇PPP融資模式
常見的PPP融資模式包括BOT融資模式、BT融資模式、TOT融資模式、PPP融資模式以及PFI融資模式等幾種,要確保融資模式的合理選擇,需要對各種融資模式進行深入分析,保障項目與融資模式的適應性,具體分析如下:
(1)BOT融資模式。在建設完成后會有穩定收入的項目可以采用BOT模式,BOT模式通過用未來產生的運營收益進行擔保的方式實現項目建設融資,由于在交通方面項目建設中,后期運營收入較為有保障,因此在交通方面較多采用BOT模式。在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中,涉及的道路修建項目可采用BOT融資模式。此種模式下能夠有效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并且通過采用具有專業技能的企業,能夠加快建設速度,降低項目建設存在的各種風險。
(2)BT融資模式。BT模式則是通過政府與企業簽訂合同,企業負責投融資并進行建設,在項目完成后交還政府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項目一般后期收益有限,因此一般在鄉鎮形象建設方面和對不具有運營收入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采用較多。在鄉村振興關于環境建設方面、人文景觀建設方面,可采用BT融資模式。
(3)TOT融資模式。TOT融資模式主要是通過將項目移交,經營再進行移交的方式進行融資,地方企業部門將已經完成的項目轉讓給投資人,由投資人負責管理運營的融資方式,此種模式下,政府對項目的移交屬于有償轉讓,雙方需要規定轉讓年限,包括產權年限以及經營權年限,在合同期滿后,企業需要將產權以及經營權交回。TOT模式通常與BOT模式共同采用。通過TOT模式能夠有效盤活鄉鎮基礎設施存糧資產,進而開辟出鄉村發展新路徑,加快鄉村發展速度。
(4)PPP融資模式。前文以對PPP模式的概念做出解讀,PPP融資模式能夠有效彌補BOT模式的不足,能夠實現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互惠互利,PPP模式下政府的公信力能夠為投資風險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并通過企業發揮自身的產業化優勢,有效解決項目的建設以及融資雙重問題。
(5)PFI融資模式。PFI融資模式屬于社會福利性的融資,屬于私人主動融資,項目歸屬于私企,私企通過從政府方獲取服務費實現資金的回籠,此種模式下私企能夠加入基礎設施建設中,而且能夠減緩政府壓力,推進基礎類項目的進行。
(三)創新融資模式分析
1. 成立合資公司,降低融資風險
為拓寬融資渠道,需要對融資模式進行創新探索。由前文對政府投資以及貸款存在的缺陷可知,要對現階段的融資模式進行創新,需要改變融資思路,企業需要與政府共同構建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負責項目的設計、建設以及管理運營,由政府部門行使監管權力,能夠有效達到降低運營成本,保障資金合理利用的目的,不僅能夠促進鄉鎮賦稅的增加,而且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此種模式下能夠有效解決政府技術能力不強的短板,發揮政府部門行政管理的優勢,并且發揮企業技術較強的優勢,通過應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辦法,有效提升運營效率,提高項目收益,降低項目運營風險。
2. 改變運營模式,拓寬融資思路
隨著國家對PPP項目管控力度的不斷加強,要發揮PPP融資模式的優勢,避免PPP模式的風險可改變項目運營模式,企業可按照項目性質開展相關工作,并責建設運營,形式類似于BOT模式,是對PPP模式的一種創新。國企能夠有效彌補PPP模式存在的問題,并且發揮PPP模式的優勢,實現項目的合理融資。以鄉鎮凈水工程項目為例,由于工程項目較大,地方政府在財政上難以滿足項目需求,并且由于此類基礎設施項目不適合完全交由私企進行,可通過政府對國企進行公開招投標,將項目下放到國有企業,由國有企業進行項目的投資建設,并合理進行運營。盡管基礎設施項目利潤較低,但是由于國企具有先天優勢,能夠實現項目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夠長期在項目中獲得利潤。
3. 鄉鎮經營主體投融資模式
鄉鎮經營主體投融資模式是本著“誰收益,誰建設”原則對項目進行融資的一種創新融資思路。以水利項目為例,在部分水資源豐富的鄉鎮地區,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地區采用興建水利工程的方式帶動經濟發展,此種情況下,由于農業受到水利工程的影響較大,水利工程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發展,因此可由農業相關產業進行投資,由地方政府撥發一部分財政資金,其他資金可向農戶進行收繳,通過地方農戶的集體參與,降低融資難度,并且提升村民對項目的參與感,能夠有效確保農戶后期自覺參與到水利工程的維護中。由于鄉鎮經營主體融資模式屬于融資模式的一種創新思路,在具體操作時為避免不規范操作產生貪腐行為,需要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以及融資規范,保障鄉鎮經營主體的利益。以鄉鎮經營主體投融資為方向,還可進一步拓寬融資思路,采用城鎮資本下鄉的模式,促進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在我國相關政策中,已經對工商企業投資農耕事業做出明確規定,鼓勵并規范城鎮工商到鄉鎮投資行為,此種模式能夠有效緩解鄉村建設項目資金壓力。如在鄉鎮農業技術發展方面,由于鄉鎮農業技術項目成果涉及的評判標準較多,收益可能是勞動、經營等多方面的成果,在融資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引入城鎮工商資金,能夠有效緩解技術發展問題,為技術人才的引入,技術的普遍應用推廣提供資金支持,促進鄉鎮農業經濟發展。
四、結語
從對PPP模式進行優化,充分發揮PPP模式作用,創新融資模式分析、創新融資渠道、引入多種融資模式等多方面對鄉村振興戰略融資模式進行分析,找到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解決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下項目融資存在的問題,從融資角度保障各項項目的順利開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洪強.關于鄉村振興戰略下家庭農場云融資模式與運作機制研究[J].重慶經濟,2020(02):49-55.
[2]劉芳.鄉村振興戰略下四川農村公路建設融資問題研究[J].財富生活,2019,47(20):14-15.
[3]李丹,孟德鋒.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類型與異質性農戶融資渠道選擇[J].金融理論探索,2019(03):54-61.
[4]廣西財政廳課題組.廣西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9(24):45-59+69.
[5]呂鷹飛,王松原.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投融資機制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3):45-51.
[6]劉林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財務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713(15):220.
[7]王寧,宋媛媛.高質量金融服務支持鄉村振興戰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1(01):100-102.
(作者單位:魯商鄉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