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勝



摘 要: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知識講授,忽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長期的灌輸式模式使學生逐漸降低學習興趣,并且逐漸失去自主學習、探究創新的意識與能力,而“學展點練”的教學模式,恰好補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功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學展點練”的教學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本文結合小學數學對“學展點練”教學模式進行具體分析,提出了相關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學展點練教學模式;小學數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2-0181-03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exhibiting, commenting, and practicing"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GU Sheng? (Yuhu Primary School, Kunshan High-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 long-term indoctrination model gradually reduc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gradually loses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exhibiting, commenting, and practicing", just complements the function of students' self-learning. Apply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developing, commenting and practic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tcan strengthen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f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developing, commenting and practic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proposes relevant applic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Learning-exhibition-comment-practice teaching mod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rategy
“學展點練”是一種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終極目標的教學模式。側重細化課堂整體教學環節,在扎實做好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前提下,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學展點練”將課堂教學分為自主學習、交流學習、評價解惑、強化訓練四個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以上四個階段進行整體把控,引導學生做好自主學習和交流學習,對學生的疑問和知識模塊的核心進行評價解惑,在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進行強化訓練,從而實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真正掌握。
1.“學展點練”教學模式的內涵
“學展點練”教學模式指的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課堂成績和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更加全面發展。小學數學的學習能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極為重要。因此,在現在的小學數學中導入“學展點練”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逐步轉變成主動學習知識,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
2.課堂四階段之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中的課前導入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鑰匙,也是學生進入知識海洋的必要前提。它既可以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氛圍,又可集中學生注意力,喚醒學生認知和掌握知識的欲望。由此可見,適當的課前導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極大的幫助。教師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喚醒學生求知欲是前提,其次需要與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目標,分配好學生自主學習所需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以學習目標為導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目的性更強,動力更加充足。教師在確定目標分配任務的過程中,不可“一刀切”,班級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是有一定的差異性的,因此,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進行分層分配,使每一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章節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神奇的莫比烏斯帶”進行課前導入。教師可以利用莫比烏斯帶為學生表演魔術,將指環一端捏住,另一端旋轉180°后首尾粘貼起來,形成一個環,用彩筆沿著環的一面進行涂色,涂色完成時會發現指環的兩面均有顏色,將其剪開,又會發現指環的兩面均有顏色。在魔術表演完畢以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是為什么?”,從而激發學生對本章節學習的欲望和興趣。課前導入結束以后,教師便可與學生明確本章節的學習內容是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相關知識。在明確章節學習目標以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向學生布置相應的自主學習任務,如任務一:觀察教室內部哪些地方存在著線,它們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任務二:教材中提到的平行與垂直又該如何繪制?以上相關問題由于難易程度有所差異,教師在給學生匹配相應問題時,應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任務一難度系數相對較低,教師可將其匹配給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進行探索,任務二難度系數相對較高,教師可匹配給班級內部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探索。這樣的課前導入目標明確,分層設置任務,能促使學生順利完成自主學習,并且有所收獲。
3.課堂四階段之學生交流學習
自主學習階段是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所分配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由于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階段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分配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有所差異,因此在學生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分組,人員分配合理。如果交流小組分配人員不合理,會使小組內部缺乏交流空間而導致交流效果甚微。與此同時,教師還需對本次交流設置一定的共性問題,由小組內部的學生進行探討研究,這樣能使學生對當堂知識的理解更深一層。考慮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習效果有一定影響,在學生交流學習過程中,教師可設定相應獎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生已經獨立完成自主學習過程中所匹配的相應任務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確保每一小組內都有完成任務一和任務二的學生,這樣能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都能參與其中、有效發言。在小組內部分享學習成果以后,教師可設置一定的合作探索學習內容由小組內部進行合作學習,例如讓各個小組繪制一個長為10厘米,寬為8厘米的長方形。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繪制思路,有的學生可能會采用長方形相鄰兩條邊互相垂直的方法進行繪制,有的學生可能會利用長方形對應兩條邊互相平行的方法進行繪制。這樣的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對平行和垂直的認知更加深刻。為了營造交流學習的氛圍和“比學趕幫超”的意識,教師可在小組合作探究某一任務時設定一定的獎勵機制,比如率先完成長方形繪制并且說明繪制思路的小組,每人可獲得一支簽字筆。通過這種氛圍烘托和合理分配設定獎勵的方式,能使課堂教學的交流學習階段順利完成。另外,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合作探究學究過程中要及時在班級內部進行巡查,第一確保課堂紀律,防止有些學生借此機會聊天。第二,雖然已經分配小組,但是很難保證每個小組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因為小組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教師要及時巡查,給這部分小組的學生一定的幫助與指導。第三,部分小組會率先完成學習任務,為了不浪費時間,教師可對這部分小組下發一些補充任務。比如組織語言和思路,上講臺與全班分享經驗思路等。
4.課堂四階段之教師評價解惑
自主學習與交流學習兩階段是以學生為主體,親自參與探索與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自主學習與交流學習的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與交流學習階段所產生的疑惑和共性問題進行統一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成果點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任務分配的差異性,進行客觀評價,切記不能以最優結果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要充分尊重差異,只有如此,才可使學生保持自主學習的動力和交流學習的欲望。同時教師不可忘記要對本堂課的核心知識要點進行系統梳理和講解,防止學生在自主學習與交流過程中存在疏漏或分不清重點的情況,對學生的知識應用產生一定阻礙。通過自主學習和交流學習,學生對平行和垂直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理解。教師應該對本堂課的學生自主學習表現和交流學習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應按照不同學生匹配任務進行具體評價,要做到不同任務同等重視,否則會使學生認為自己完成的學習任務不具實際意義,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如本堂課的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需要對完成任務一的學生和任務二的學生分別進行客觀評價,最后再對合作探究學習過程進行整體評價。評價完畢后,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具體解答,在完成評價和疑問解答的基礎上,教師要牢記帶領學生梳理本堂課的核心知識和要點,防止學生抓不住課堂重點,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對平行四邊形第一節課而言,要點就在于平行線的概念、垂線的概念、平行線的應用和垂線的應用四個方向,教師需要在點評解惑環節與學生進行具體強調。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與核心,促進學生在強化訓練階段能順利完成相應的題型訓練,為后期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鋪墊。
5.課堂四階段之教師強化訓練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有了前三階段的學習,學生基本能掌握教學內容中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概念。因為還沒有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和強化訓練,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戒驕戒躁,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強化訓練來確保學生能對相關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在靈活應用的環節中,教師依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設置相應的訓練內容,使強化訓練更具針對性。另外,對學生訓練結果,正向結果要及時給予認可,增加學生自信心;反向結果要及時給予幫助,促使學生及時改正,繼續前進。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第一堂課“平行與垂直”的相關學習中,教師在幫助學生打通平行與垂直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后,需要帶領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綜合訓練,以達到學生能深入理解平行與垂直且對其進行靈活應用的目標。在具體進行強化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設置不同的訓練內容,使每個學生在強化訓練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設置以下相關強化訓練內容(1)如圖1所示,在公路附近有一集鎮,想要從集鎮修一條通往公路的水泥路,問如何修建距離最近?(2)如圖2所示,過點A畫直線b的平行線過點O畫直線a的垂線。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可設置如下強化訓練內容,(1)如圖3所示,過點A畫BC的垂線。(2)如圖4所示,過點A作BC的平行線。通過這樣分層強化訓練,促使本堂課所有學生均能有所收獲,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相應數學問題,在本堂課提高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一直這樣分層下去,否則會導致班級學困生永遠不能追趕上班級的優秀學生。教師還需在分層教學后對學困生進行重點關注和幫扶,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意義地實現班級學生的共同進步與成長。
6.結語
“學展點練”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過程細分得較為到位,能幫助教師對課堂節奏進行優化和把控。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無論是哪個教學階段,教師都需要重點關注興趣激發、目標樹立、分層優化等相關要點,使學生快樂學習、目標明確、訓練有效,從而實現高效課堂。關于如何進行興趣激發目標樹立和分層設置,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班級內部學生整體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切記不可生搬硬套,否則就會失去教學模式的原本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麗.淺析“學展點練”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J].考試周刊,2020(26).
[2]孫其杰.“學展點練”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時代,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