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芹
摘 要: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現代職業教育不僅注重技術技能的教學,更注重學生心理、思想、情感方面的指導教育。成長導師制是現代職業教育開展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充分挖掘任課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的育人潛能、實施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新模式,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立足職業教育實際,達到因材施教目標,實施成長導師制意義重大。
關鍵詞:職業教育 成長導師制 學生綜合發展
一、職業教育實施成長導師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實施成長導師制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職業院校的生源以初高中畢業生為主,年齡集中在14~20歲,這一時期的學生正處在拔節孕穗期,是正確“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此階段學生多屬于未成年人,學習不夠積極、獨立自主能力較差,心理不夠成熟,情緒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弱,容易產生心理情緒困擾,對未來的成長以及自己的職業生涯缺乏思考和規劃。
相對于學科教師、班主任和輔導員等,成長導師的優勢在于可以一對一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相對于其他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成長導師可以從生活、學習、情感等方面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更能發揮教師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學生在掌握技術技能的同時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和人格。
(二)實施成長導師制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補充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通過德育教育和專業教學,培養出有愛國情、有報國志的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掌握過硬技術的能工巧匠。良好的思想品德,如同文化知識一樣,需要在實踐中培養,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傳授。
成長導師制是一種帶有隱性教育特點的教育方式,通過與學生建立一對一的關懷指導關系,師生定期進行多方面交流,成長導師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狀況,了解學生的家庭以及個人成長經歷,能夠針對學生個體在各方面的不同之處,因材施教、因人施策,給予學生思想、學習、心理、生活等全面的教育和指導。
成長導師制的實施,把課堂上的“距離教育”變為“貼近教育”,把課堂傳授變為針對性輔導,把知識講解變為談心交流。成長導師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德育內容融于歷史的、現實的、校內外的典型事例中,讓德育育人于無形,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成長導師制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有效引領
相對于其他教育,職業教育的目標更明確具體,通過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能夠更為直接和高效地輸出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學生年齡較小,社會閱歷淺,經過職業院校五年左右的培養便要走向社會。
成長導師能夠結合當前就業形勢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根據學生具體的就業需求、立足學生自身性格特點和能力強項進行具體的指導,幫助學生摸清自身情況,以正確的擇業觀和行為規范參與求職擇業活動。同時,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學習求職技巧,及時解決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緩解學生求職就業緊張情緒,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正確進行職業選擇,為將來個人發展與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職業教育成長導師制實踐效果
淄博市技師學院是一所以培養高級技工、技師等社會緊缺型高技能人才為主,具有開展社會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等服務職能的公辦技工院校。2010年開始實施學生軍事化管理模式,2011年實施成長導師制,11年來共聘任2 102名學生成長導師,對2 237名受導學生進行了幫扶。通過搭建師生“結對”橋梁,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為學生提供親情化、個性化個人指導,配合學生軍隊化管理模式,軟硬兼施,科學有效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與硬性管理措施形成互補
淄博市技師學院實行學生軍隊化管理,借鑒軍隊中的一些管理辦法管理學生,對學生的生活和行為進行硬性約束和管理,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學生軍隊化管理的硬性要求和學生青春時期的“叛逆”行為形成了“硬對硬”的管理局面,缺乏教育的韌性,導致好多學生不理解、不接受這種教育方式。
而成長導師著力“抓兩頭、促中間”,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對表現“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把教育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起到了教育的柔性作用,打消了個別學生的思想顧慮。在學生管理實踐中,對學生軍事化管理措施進行有效補充,形成了學生軍事化管理剛柔并濟、點面結合的管理模式。
(二)成長導師發揮德育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職業院校的學生多為初中畢業生,年齡尚小,心理不成熟,好奇心重,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期,為他們進行正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
目前,一些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以知識育人,強調理論灌輸,所使用的語言蒼白,所采用的教育形式呆板,缺少文化性和藝術性,因此,實行成長導師制十分必要。
成長導師與受導學生之間通過非教學交流,在課堂外進行亦師亦友溝通,通過成長導師的言傳身教,在了解學生個性、志趣、愛好和能力特長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用正確的思想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思想品德教育由“距離教育”變為“貼近教育”,由粗放管理變為細致引導。學生在成長導師的細心教育和感化下,思想品德、健康心理養成發生質的變化。最大化發現、引導、發揮出學生的潛能,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三)教學相長,切實增強成長導師育人責任感
成長導師擔負著雙重責任,其不僅是學生的生活導師,更是學習導師,是技能強、技術精的責任導師。
成長導師與受導學生的“結對”不是隨機匹配的,而是將導師的專業特長與學生的興趣點相結合。成長導師在引導學生成長的同時,也指導學生獲得技能、特長的提升。這就要求成長導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素養,還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和扎實的實操技術,能夠以高尚的師德和高度的責任感影響學生。
教育教學的過程不是成長導師單向輸出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雙向交互式的過程。成長導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其自身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受到學生的反向教育影響。
成長導師在提供指導的過程中,自身知識體系、綜合素質、教學能力等也得以更新和提高。
三、職業教育成長導師制工作方法
(一)搭建“信任愛心”橋梁
成長導師與學生之間不是教與學的關系,而是民主平等的關系。要想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首先要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出發,正確評價學生的各方面表現,幫助和引導學生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己。
成長導師通過觀察、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學習基礎、性格愛好、能力特長,是開展成長指導的首要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因此,成長導師在與學生交流時,必須用真誠的態度傾聽學生的心聲,主動親近學生,幫助受導學生解除困惑,把學生當朋友,拉家常、聊故事、說笑話,拉近彼此距離,才能達到有效溝通。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所收效。
(二)分類指導,個性化培養學生
如何展望未來,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如何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健全的個性品質、引導學生走正確的成才之路,這是一名成長導師必須認真思考并加以解決的問題。
成長導師制的實施必須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成長導師根據學生自身需求與特點進行針對性指導,如對于專業基礎扎實、學習能力較強,且具有一定探索創造能力的學生,成長導師重點指導其積極參與技能競賽,在技術技能方面進一步進行深造提升;對于學習基礎較弱,但自身組織管理能力突出且性格活潑的學生,重點引導其加入學生組織、有益的社會團體,進一步提升個人能力;對于專業學習基礎一般,且個人綜合能力中規中矩的學生,重點指導其扎實學好專業知識,并通過開展多種素質拓展活動積極培養其興趣,在實踐中鍛煉自身能力;對于專業基礎薄弱,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重點是幫助其正確認識自我,積極發現自身閃光點,挖掘自身特長能力,培養自身專業興趣,幫助學生在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中發揮價值。
通過分類指導,一方面便于成長導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實現自我定位,并不斷鞭策自己,科學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1]袁詠平.職業教育導師制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途徑探析[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2).
[2]呂學智.三導師制: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8(12).
[3]潘蓓蕾.國內外普通高中學生成長導師制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8(8).
[4]王曉芳.成長導師制的內涵、困境及超越[J].教學與管理,2018(8).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