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與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比起來,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困難的情況,學習態度不是很端正,學習信心也不是很足,經常感到學習無力,他們學習興趣不高,覺得自己努力也學不好,所以不愿意努力的學習。而且,中職學校的學生的知識基礎普遍薄弱,對數學理解的能力比較差,再加上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邏輯思維,需要學生靜下心來鉆研課本,結合老師講的內容理解數學概念,這些導致中職學校的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理,導致數學學習效果越來越糟糕。由此可見,教師要想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不僅僅要講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更需要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的態度和認識,要課程思政理念落實到日常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
課程思政并不是單一的課程,其屬于先進的教學理念,是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及時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密不可分,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專業教師應該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這樣通過課程思政,教師就可以把專業課堂和育人很好的結合,對構建完善的中職院校課程體系、施展課程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職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復雜性、系統性的特點,牽涉到各個方面,經過在專業課程當中融合思政教育,對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思政教育與數學教學有效融合有著很大的意義。在開展專業課程教學中要將數學知識與文化素養適當的融合貫通,與思政教育綜合可以更好的引導數學教學的開展,確保數學教學方向的正確性,不會偏離教學實際。所以,中職學校數學教學可以作為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為思政教育的實施提供有效的方法,把二者有效融合,互相提升,互相推動,做到協同發展。
1.1 中職學生專業素質全面發展需要課程思政。中職學校比較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注重專業技巧的應用,旨在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這樣往往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課程思政的融入專業課程,進一步改善以往的思政教育模式,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讓學科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結合,有利于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改變了以往學校對學生思政教育往往是基于思政課程為主,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缺少趣味性。中職學校思政教育主要是如何培養人才,若思政教育可以充分開展,如此會有效推動學校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對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1.2 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需要課程思政。在運用以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時,教師講解的知識往往較為表面化,僅限制在課本教材中,如此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學生由此會產生畏難心態。可以運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進行思考,此種先進的教學理念讓知識傳授以及價值引領充分融合,讓思政教育合理引入到專業學科教學過程中。把思政教育與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有效結合,對學校展開思政課程改革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經過隱形思政教育形式開展專業課程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循序漸進的幫助其樹立良好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數學課程思政在加強教書育人意識的同時,還能夠讓教師的思政觀念有明確的提升。
2.1 專業課程講授過程中對思政教育融入不夠充分。專業課程教學中要實現思政的教學效果,應要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大多數參與教學的教師缺乏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專業教師深入地對課程內容進行研究,由于專業課程教師思想的局限性,對本專業的課程理解缺乏有效的拓展思路,或者是自身對傳統文化及當代社會發展缺乏良好的認識,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對于思政元素挖掘還不夠深入,自然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2.2 專業課程教學中對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不靈活。現在中職學校對課程思政越來越重視,對課程思政的教育方法也做了一些研究,不同的課程專業都提出了自身專業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并且要求教師通過專業教學中的有效講解,使學生能夠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上掌握這些思政內容,實現思想的提升。但是,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許多教師引入思政元素的方式不夠靈活,過于生硬,有些教師甚至是為了完成教學要求在課堂上將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分開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不能稱得上是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只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對課程內容并沒有產生一定的提升作用,反而還會影響到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
3.1 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
3.1.1 教師應該具備應有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想把課程思政和專業學科課程結合起來,教師就必須教有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具有家國情懷;要學會運用辯證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給學生深刻的課堂教學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要用積極向上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學生喜愛的表率。
3.1.2 找準難點所在,要敢于大膽嘗試、積累經驗、才能不斷提高。對于中職院校非思政課程的教師而言,把思政元素和職業素養融入課堂,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難點所在,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學習知識點。學校應該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新的時事政治,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只有具有一定的政治知識才能促進其與專業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其次要挖掘結合點。對于所教學科的知識結構進行梳理,找到把思政元素、職業素養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的位置,這要求教師要強化課程思政意識,找準將社會熱點和身邊鮮活事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點,并融入思政元素。
3.1.2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融入思政教育。教學目標是數學教學開展的依據與方向,基于課程思政開展中職數學教學,應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出發,融合思政教育元素,保證思政教育發揮其正確的指向作用。傳統的教學目標側重于基礎知識及學習方法方向,旨在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融入思政教育后,必須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重點凸顯,使得德育與智育同步提升,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念培養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數學課程的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函數的應用”這節課時,在備課階段,根據三維目,其中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分段函數的概念,建立簡單實際問題的分段函數的關系式,掌握分段函數的作圖方法,在此基礎上應用分段函數來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分析與探討,鍛煉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其團結合作的意識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初步具備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三維目標中充分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在精神層面對學生做出正確引導,擴大函數知識對學生發揮的積極作用,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3.1.3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學內容體現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之中,是學生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的關鍵渠道,所以基于課程思政視域開展中職數學教學,應緊抓教學內容,全面滲透思政教育。從課前預習、新課導入、課堂講解、問題探究、課后復習能不同環節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借助現代化教學媒體、情境創設等方法從哲學層面、人文層面、道德層面等宏觀層面進行教育,也可進行行為教育、挫折教育、情感教育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約束自我行為,并認識數學知識的不同形態,保證中職階段的學習成果。
(1)講解數學概念時,重視思政教育的滲透。教師講解數學概念時,非常重視融入思政元素,從而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數學概念滲透道理,使學生不僅聽懂數學概念的含義,還對數學概念蘊含的道德理解的非常深入,在此基礎上,學生掌握非常多的道理,學生既懂得很多道理和知識,能使學生提高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傳授知識時,注重結合數學概念講解一些道理,以此將思政元素與數學概念融合起來講解,進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例如:講解“函數”時,教師講解新知識時,結合函數概念的含義告訴學生事物存在量變關系,因此,在生活中應從不同的事情中找到變量關系,并明白量變往往能夠引起質變,而在質變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觀察和總結,就能夠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同時教師還結合函數圖像,講解函數值由無窮大變成正無窮大不需要時間,然而我們在努力學習過程中需要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不斷努力再努力,這樣才能獲得成功,成功和失敗就是一步之遙,所以說,我們應做到刻苦學習、堅持不懈,進而推動自己走向成功,以此學生在聽講過后懂得數學概念滲透的道理,使得學生的品格和道德素質得以提高。
(2)講解數學知識時,滲透思政元素。數學教學內容有很多知識,并且不同的知識點蘊含著不同的思政內容,因此,教師為了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思政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知識點滲透不同的思政元素,這樣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思政內容和知識,這不僅提高學生積極性,還通過結合知識滲透思政,能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中接受思政教育,以此在思政教育下和教師耐心引導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例如: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教師講解過程中告訴學生求解方程式,就好像在登山,不斷攀登中會遇到困難,我們努力克服,以及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問題,能夠快速達到頂峰,如果在登山過程中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后退,難以看到山頂的風景,所以說,在求解方程式時,遇到難以求解的方程式,應運用所學的求解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計算步驟,不能因為難題而知難而退,由此學生在求解中遇到難題和不懂的知識,都能自主想辦法解決,使得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有所提高,不僅如此,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努力、刻苦鉆研知識的奧秘,在不斷鉆研中學生探索知識、努力學習,學生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能夠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展現學生不畏懼難題的品質,這說明教師注重結合知識滲透思政元素,這樣能夠推動學生形成堅強、不斷鉆研、努力學習品格。
(3)將思政元素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教學內容中不僅蘊含很多數學知識,還可以從教材內容中分析出思政元素,從而將思政元素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講解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以外,還應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思政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理解、掌握思政內容蘊含的正確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以此推動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能夠提高自身品質。例如:講解“集合”知識點時,教師結合教材中集體元素的表示方式,告訴學生將整體班級看作一個集體,在集體中學習應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相互合作,并且懂得尊重他人、理解、關心他人,使學生懂得如何關心、尊重身邊人,由此學生不會形成非常冷漠的性格,通過結合課程內容滲透思政元素,能夠在思政元素的滲透中引導學生懂得去奉獻愛心、關心、理解他人,進而推動學生形成友愛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質。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集合表示方式,將教師、同學和自己用集合的表示方式寫出來,并要求學生說出在集體中應如何與同學友好相處,以此學生自覺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運用知識,同時學生舉手說出無論在集體中生活還是在集體中成長、學習,都與他人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相互尊重和理解,表明學生懂得如何在集體當中人家交往,可見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思政教育的滲透,有利于推動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道德品格。
總之,課程思政融入中職數學教學中是有非常大的意義,我們數學教師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在備課制定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中,要及時滲透思政元素,并且對數學課程精準定位,深入挖掘教材知識,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融入思政教育,促使德育與智育的同步進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