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了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踐行因材施教的原則,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可實行分層作業。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與“雙減”政策的關系,指出了“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要求和原則,并提出了“雙減”背景下實施小學語文分層作業的策略,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探究
隨著《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頒布,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要求、原則、定位、目標等如何確立,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手段、途徑、策略等如何實施,成為語文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而分層作業的提出,便成了“雙減”政策下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緩減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選擇。其能夠切實提升小學語文作業的實效性,對“雙減”政策的落實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應切實做好小學語文作業的分層設計,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方式。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將其劃分為若干層級,并根據每一層級學生的能力水平,布置相應的作業,使針對各個層級學生的作業在內容、要求、標準上有所區分,切實發揮小學語文作業的作用。
一、“雙減”政策與分層作業的關系解析
分層作業旨在通過對作業分層,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輔助訓練,從而提升其認知能力,具有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雙減”政策以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為抓手,從而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兩者在內涵上具有一定的銜接性、關聯性及融合性。這充分說明了以“雙減”為統領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必要性與現實性。
(一)兩者在外延上有很多契合點
就外在形式來看,“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可以使作業的設計措施與途徑更具多樣性。基于此,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認知現狀,并以此為參考,規劃作業內容,使作業在數量與質量方面均達到最優化效果。而“雙減”政策也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由此可見,兩者在外在形式上是有契合點的。分層作業設計是確保“雙減”政策實施的重要途徑,而“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為分層作業設計提供了政策支撐與理論支撐[1]。
(二)兩者在內涵上有很多關聯性
“雙減”政策的要求和分層作業設計目的都是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與壓力,兩者在內涵上有很多關聯。以分層作業為形式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是提升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式,其可以使學生在完成多樣靈活的作業中實現認知的發展,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差異性的作業能夠緩解部分學生內心對作業的消極心理,其還有利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高效、科學、靈活地完成作業,對學生鞏固課內所學、培養核心素養有積極的作用,其在本質上也與“雙減”政策的目的相同。
二、“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要求
根據“雙減”政策和分層作業設計的思想,教師必須著力于優化、創新作業設計的形式,以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為基礎設計作業內容,以確保分層的有效性和分類的科學性,達到助推學生認知能力提升的目的。為此,教師應該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在作業內容上,教師必須切實踐行新課程、新課標、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為重要參考,落實有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作業設計,盡量減少機械重復、單一化的作業。
二是在作業難度上,教師應盡量根據個體差異,通過對學生認知基礎、思維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分析,設計基礎類、鞏固類、提升類、創新類的作業,使不同層級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類型,以激發其學習興趣,發展其認知能力。
三是在作業類型上,教師可以布置書面作業、口頭作業、操作作業、閱讀作業等,讓不同層級的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類型,使他們獲得更豐富的認知體驗,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的作用。此外,教師還可以讓不同層級的學生自主選擇作業類型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自主開展必要的強化訓練。
四是在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上,教師必須嚴格按照“雙減”政策的要求,不為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布置書面家庭作業;為小學三到六年級學生布置的書面家庭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在節假日,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總量不應超過平時對應時間內的作業總量。此外,學校應成立專門的作業量督查、評估機制,以協調各學科作業量,切實踐行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要求。
五是在作業設計上,教師應以夯實基礎、豐富體驗、塑造素養、提升技能為導向,切忌使分層作業在設計上嚴重背離各層級學生的認知與接受能力,且不可使作業偏題和出現怪題。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適度布置作業,并接受學校的定期督查。
六是在作業批改上,教師必須做到及時、規范、認真批改,減輕家長批改作業的負擔,要本著“凡練必收,凡收必改,凡錯必糾”的原則,對不同層級學生的作業質量、效果、情況等進行考評,并做好各層級學生錯誤改正情況的跟蹤,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2]。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應堅持的原則
“雙減”政策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提供了理論參考。為了切實保證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教師在落實分層作業設計時,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因人而異、減負增效的原則,科學規劃作業的內容、數量、形式等,以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一)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在設計分層作業前,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認知能力、發展需求等進行客觀評估及深度考量,而后據此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類,使各層級的作業最大限度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只有充分兼顧學生的學情,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精心設計作業,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完成多元化、遞進式、深層次的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自我。
(二)堅持因人而異的原則
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時,應兼顧不同學生的認知需求,盡量使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做作業的樂趣,以切實提升其自信心。對于不同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也應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評價。當學生在作業中出現錯誤時,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分析犯錯誤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學生作業中的亮點,教師應多肯定,多鼓勵,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3]。
(三)堅持減負增效的原則
教師要將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作為分層作業設計的著力點與落腳點,對作業的實效性、針對性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評估,并根據各層級學生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其在作業中的收獲與體驗,對分層作業的設計策略進行調整,以不斷增強作業的實效性,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使各層級學生均能在完成分層作業的過程中更好地提升自我,切實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四、“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比較多,涉及閱讀、寫作、表達、交際等,教師若想幫助學生鞏固這些內容,就不能忽略相應的輔助性作業。教師要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在落實分層作業設計時,充分兼顧不同層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切實提升自我[4]。
(一)設計體驗性的分層作業,激發學生做語文作業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時,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身心特征和認知訴求,在切實踐行“雙減”政策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所喜愛的形式設計作業,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以確保分層作業的實效性。一是設計故事類作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故事主題,讓各層級學生在課外自主搜集、整合相關的故事素材,在課內進行分享交流,以切實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二是設計感知類作業。教師可以為不同層級的學生提供一些輔助性圖畫、實物等,讓學生在觀察、感知、想象中進行自主學習,促使其產生新的認識與感受,以增強分層作業的實效性。三是設計實踐類作業。教師可以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自然、生活、社會中實踐、觀察和體驗,增強分層作業的體驗性。例如,在完成《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等課文的教學后,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小興安嶺、西沙群島的多媒體畫面,并讓學生將觀看后的感受、想法等記錄下來,并將其與自己的家鄉做對比,而后寫語文隨筆,以此優化分層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二)設計有針對性的分層作業,拓寬學生的語文認知視域
由于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理解能力、思維特性不同,所以,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時,必須做到精準、合理、科學地分層,使認知能力相同或相似的學生被分至同一層級,讓同一層級的學生能根據教師的要求與引導,完成輔助性作業,以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或在作業中發現自身的不足,繼而提升自我。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設計有針對性的分層作業。一是結合教材內容,將重點字詞訓練、基本語法鞏固、主要句型運用等遷移至不同層級的作業中,使分層作業的設計更科學高效。二是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為目標,對不同層級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讓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行探究與思辨,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表達與交際能力。三是鼓勵學生按照自己所處層級的作業要求,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通過提升作業的趣味性、新穎度和創造性,使學生根據自身的認知需求選擇輔助性作業項目自主進行強化鞏固,可以達到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以“心中有祖國”為主題的寫作作業中,教師可鼓勵不同層級的學生利用畫畫、交流、展示等方式,將思維導圖等融入寫作活動,并自主開展輔助性的課外閱讀來增強作業的針對性,以切實拓寬學生的認知視域,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5]。
(三)設計開放式的分層作業,發揮語文作業的作用
分層作業的質量直接影響“雙減”政策的落實效果,也會直接影響各層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式的分層作業,利用那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作業,讓學生在互助、協作、分享中完成作業任務,開展不同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來獲得認知能力的發展,以進一步增強作業實效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游戲、展演等方式來設計分層作業,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我,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完成作業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作業的作用。
結語
分層作業的內涵極為豐富,其對于“雙減”政策要求的落實,以及小學語文作業形式的優化都有積極的作用。那些具有差異性、延展性、創新性的作業更容易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且對其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凇半p減”政策的要求,設計小學語文分層作業,為學生設計多樣、靈活、豐富的作業內容,激發學生做語文作業的興趣,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是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認知?;诖耍處煈疃确治觥半p減”政策的內涵,剖析分層作業的性質,創新作業設計的形式、內容等,并對作業難度、作業數量、作業要求、作業時間、作業定位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為不同認知能力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以切實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延娥.“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21(12):78.
【2】何捷.“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整體框架構想[J].江西教育,2021(35):10-11.
【3】張麗娜.巧設計 精練習 提素養 “雙減”下的語文作業優化[J].上海教育,2021(31):74-75.
【4】肖朝輝.“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設計的行與思[J].湖南教育(D版),2021(10):27-28.
【5】景欣.“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優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157-158.
作者簡介:陳素(1976—),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沙陂鎮南塘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