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在小學生教育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對于小學生情感、思想的滋養是非常重要的。新媒體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我們要發揮音樂的這些功能,注重輔助性、欣賞性、豐富性等原則,采用新媒體營造氣氛,培養小學生的情感,從而升華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促進音樂教學。
關鍵詞:新媒體;小學音樂;意義;教學策略
音樂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豐富的學科。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能提升小學生素養、欣賞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氣質,與美術、識字、數學等這些學科一樣重要。在新媒體背景下,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思想,充分認識新媒體集動畫、視頻、文字、音頻等于一體的呈現方式,結合網絡資源、信息技術進行音樂教學,使音樂課堂更具趣味性,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筆者借此,從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初衷出發,談幾點新媒體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新思考,與大家共勉:
一、新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一)豐富了教與學的內容
過去,不管是語數英教學,還是美術、音樂教學,都離不開課本,或者都只有課本以及簡單的教學設備。課堂教學對教師是一種全面的考驗,又要教師能說會道,有豐富的、全面的知識儲備,又要能掌握課堂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等。否則想實現有效教學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新媒體背景下的教學,使很多從前觸不可及、想都想不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變成了可能。尤其是小學音樂教學,由于它的階段性,在教學中不但要求教師有更高的音樂天賦與技術,還要有對音樂本身的理解,還要求有一定的設備,如,鋼琴、古箏以及一些信息技術設備,保證能及時配樂、示范。這一切在新媒體教學下變成了現實,只要教師熟悉信息技術,了解網絡,結合小學音樂教學的需要,運用各個新媒體平臺上的一些教學資源、音樂視頻,音樂演繹等,使小學生看到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強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保證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二)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渠道
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極大地拓寬了小學生的學習渠道。與過去音樂教學只有一把電子風琴和一本音樂書相比,現在的小學生只要愿意,隨時都能借助網絡渠道、網絡資源,學會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不管是流行音樂、說唱,還是戲曲等。
比如,在教學中,教師給小學生教了一首新歌,小學生沒有學會或者在唱歌時不會運用感情、情緒等,小學生就可以通過網絡上有關的音樂頻道、音樂自媒體、音樂課堂等來學習這首歌。如,一直在小學教學里流行不衰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音樂流暢、旋律靈動、歌詞優美,很多小學生都想學習它。所以,在網絡上都能找到這首歌,有歌詞、有視頻、有配樂等,甚至有的博客或公眾號還寫了這首歌以及其作詞作曲。這對于小學生來說,不但學習了歌曲,還了解了更多的知識,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新媒體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了新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三)培養了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相比于其他學科來說,算是一門比較輕松的學科,但是有些小學生還是不喜歡。由于音樂沒有什么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他們在學習中渾水摸魚,排斥學習,甚至覺得音樂是一種嗓音。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對于這類學生要客觀認識,正確引導,要讓他們學會感受音樂,享受音樂,并通過歌詞學習、了解歌曲或者某一首音樂故事,對其產生情感,進而發現音樂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對音樂產生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給小學生多展示一些音樂選秀之類的節目,如《音樂大師課》《中國新聲代》《音樂快遞》《歌聲的翅膀》《天才童聲》等,讓小學生在這些精彩的音樂演繹中看到音樂的五彩斑斕,享受音樂氣氛。教師也可以用網絡上比較熱門的歌曲來吸引小學生,讓小學生感受歌曲中故事的美好,體驗歌詞的文學魅力,從而讓小學生因為歌曲而愛上音樂,愛上音樂課,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這樣不但能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欣賞水平、審美能力,對于音樂課堂教學來說,也是極大的促進。
二、新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一)輔助性原則
無論新時代的教學設備有多先進,教學功能有多么全面和強大,背后操作它的還是人,它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不在于新媒體或信息技術本身,而在于背后操作它的教師。因此,在任何階段,任何學科在采用新媒體或者信息技術教學時,都不能忽視人的功能性和主宰性,要正確處理新媒體與學生的關系、新媒體與教師的關系,正確認識、協調主與輔的關系,才能使新媒體真正發揮作用,實現其教學價值。尤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新媒體時,教師既要考慮其價值性,必要性,也要注意其作用的局限性、機械性,不要喧賓奪主,要以輔助性為原則,輔助教師教學,不要取代教師教學,或者直接以新媒體教學為主。還有小學生才六七歲,他們喜歡有聲音、有圖畫、有色彩的新媒體教學是很正常的。但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要知道教學的主體性,不能讓新媒體牽著小學生走,要讓新媒體載體下的教學內容,音樂內容引導小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感受音樂獨有的內在東西與溫度,喜歡新媒體背景下的音樂內容,而不是新媒體本身。所以,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它的優缺點,把它的局限性排除在課堂之外,才能發揮新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目的。
(二) 感受與欣賞原則
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它的價值不僅僅在于聽,在于飽我們的耳福,是要通過欣賞,增強學生的感受,激起小學生內心的音樂語言,讓小學生與音樂對話,凈化小學生的心靈,升華小學生的思想、情感、智慧、認知等等。在小學音樂教學過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更要結合新媒體、網絡資源等的教學功能,培養小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能力。我們知道音樂與文學作品一樣,每一個人能從中感受到不同的心境、情感,這不僅僅基于小學生本身的音樂細胞,對音樂的興趣,也與家庭教育有關,與教師教學有關。而音樂也與文學作品一樣,如果不會欣賞,聽的只是熱鬧,閱讀也只是消磨時間,其對于我們內心的成長、情感的滋養作用不大。所以,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通過新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音樂,如,輕音樂、兒歌,鋼琴、古箏、笛子等不同樂器演奏的曲子等,還有可以給學生播放網絡上一些音樂節目,如,《音樂大師課》《中國新聲代》《音樂快遞》《歌聲的翅膀》《天才童聲》等,通過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演奏形式來激活小學生深藏的,沉睡的音樂細胞,培養小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能力,從而讓音樂滋養孩子,促進孩子成長,使小學生音樂教學實現多元化,多功能的教學目的。
(三)豐富性原則
音樂的豐富性不但表現在它曲目的種類和演奏的樂器,還在于它表現形式,這些特點體現了音樂對于人們的適應用性與普遍性,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喜歡,心情,找到適合的音樂,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在小學生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體現音樂的這種豐富性,在教學中要遵循豐富性原則,從方法、內容等,滿足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需求。首先教學方法的豐富。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也決定了他們對于教學方法多樣性、豐富性的要求。因此,作為小學生音樂教師,為了滿足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需求,培養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耐心,心性,吸引小學生,帶小學生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的情感、旋律,教師就要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采用多媒體、網絡資源、風趣幽默的講授、領唱等方式來教學,要走出傳統本本教學的局限,講授教學的單一,在新媒體背景下充分運用它的豐富性,多樣性,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豐富性,多元化,從而滿足小學生需求,達到教學目的。其次,教學內容的豐富。過去由于條件限制,即使是音樂這門充滿藝術性、情感性、豐富性的學科,也沒辦法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而現在網絡時代,只要音樂教師有先進的教學思想,與對時代發展中出現的新的教學方式的認識與吸收能力,就能借助網絡,實現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如,欣賞音樂、演奏音樂、識譜教學、領學生學唱歌等等,有很多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傳授給他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三、新媒體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探析
(一)認識新媒體,充分運用新媒體
新媒體雖然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無時無刻不與新媒體發生聯系。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教師對于新媒體的認識還停留在博客、微博以及一些小說連載的平臺上,對于各個平臺的自媒體或者專業的APP都不太了解,更不會去關注。所以筆者認為,小學音樂教師,要想真正讓新媒體融入課堂教學,改變小學音樂教學的低效化的現象,就要深入認識新媒體,運用新媒體。
比如,新媒體包括數字電視、手機終端等,還有如車載電視、樓宇電視、博客、播客、電子雜志、網絡電視等等,它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以個性強、豐富性強、選擇空間大而盛行,深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學習。教師只要能基本上認識新媒體,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新媒體的技術與資源,為音樂教學服務,改變音樂教學的現狀。如,用網絡電視,讓小學生觀看音樂節目;用一些有關音樂播客的視頻,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用一些博客上寫的有關音樂的評論、音樂文章等,來了解音樂,從而深入愛上音樂這門學科,為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打基礎。
(二)用新媒體營造有趣的教學情境
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方便了我們的學習。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為小學生營造他們感興趣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能身心投入音樂學習,享受音樂,獲得音樂知識。
比如,教師在給小學生教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首歌的時候,當小學生能結合伴奏,獨立演唱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全民K歌”的APP,讓小學生試唱,通過APP上的評價機制,看小學生的演唱水平;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結合一些專業的音樂平臺或APP進行試唱,檢驗小學生的水平,增強小學生的興趣。事實證明,結合新媒體進行音樂教學,既能增強音樂課堂的氛圍感,又能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音樂教學。當然,為了讓小學生真正體驗音樂,欣賞音樂,融入音樂,教師還可以給班級在一些音樂網站或者APP上申請賬號,讓小學生把自己學唱的歌傳上去,經受更多音樂愛好者、專業人員或者“過客”的評價,讓小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社會性,個性化等,從而改變小學音樂教學的單一模式,使音樂教學更加的豐富多彩。
(三)利用新媒體強化小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的特殊性、豐富性、情感性,特別容易調動人的情感,讓人跟著音樂的旋律,融入其中。小學生年齡的關系,他們生活經驗有限,還不能快速體驗音樂,獲得情感上的享受與融入。尤其是在以往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不管是識譜、歌唱、音樂欣賞等,教師除了講解,沒有其他更有用的教學手段,運用于課堂,導致音樂課堂死氣沉沉,缺少一定的氣氛。而在新媒體時代,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借助新媒體來豐富課堂教學,營造情境,渲染氣氛,調動小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融入音樂,體驗情感,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比如,在給小學生教唱《歌唱祖國》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多媒體,給小學生播放一些新媒體上有關黃河,還有祖國大好河山和繁華都市的視頻、圖片等,讓小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奔騰的黃河水,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體驗黃河的力量、包容,看到黃河的雄偉壯闊,從而產生熱愛祖國河山的強烈情感,培養小學生愛國情懷。當然,教師為了讓小學生深刻體會這首歌曲,了解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可以給小學生講講這首歌曲的由來,再結合歷史故事,借助新媒體給小學生播放《歌唱祖國》的音樂演奏,讓小學生感受另一種氣勢磅礴、鏗鏘有力的音樂,在這個旋律和氣氛中沉醉,從而豐富小學音樂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四、新媒體在音樂教學運用中的反思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教學方法或手段也不例外。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新媒體背景下進行音樂教學,我們也要認識到這種兩面性,要保持對于課堂教學的反思意識。通過反思,發現不足與問題,并及時改正,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首先,運用比較法進行反思。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沒有傷害。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把自己的音樂教學與別的教學進行比較,如,新媒體上的一些音樂教學視頻,一節課的、一首曲子的等等,讓教師通過比較看到不足,發現自己的缺點,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到揚長補短,博采眾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與能力,發揮新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音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其次,運用研究法進行反思。作為任何學科的一位代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以及自己的專業一定要有不斷研究的意識與習慣,這樣教師才能結合專業學科的特點,如音樂的音樂性、藝術性、審美性、過程性等等,發現自己教學的不足與缺憾,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教學素養,達到“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學水平與認識高度。
五、結束語
總之,新媒體的豐富性、多樣性,加上它集文字、圖片、音樂、視頻、動畫等于一體的教學模式,符合音樂這門學科的特點,更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做就是要充分認識、了解新媒體,挖掘新媒體的教學資源,開發新媒體的教學功能,才能保證其在音樂教學中豐富課堂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同時吸引小學生,培養小學生興趣,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改變小學音樂低效化的教學面貌。
作者單位:杜惠芳? ? 甘肅省徽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
參? 考? 文? 獻
[1]劍芬.談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2(6):130-132.
[2]賀金秀.現代多媒體音樂教學[J].中國科技信息, 2005(14):213.
[3]谷惠平.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4(2):190.
[4]徐麗丹.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 2013(1):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