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語文思維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組織開展分類指導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學習不同類型的寫作方式,促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有助于學生完成更多的寫作任務。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加強分類指導訓練,教師應從不同類型的作文入手,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提高指導的針對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分類指導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25-0094-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愈發關注學生寫作能力與素養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不斷加強寫作指導訓練,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分別結合人物描寫類、狀物類、寫景類、記事類等不同類型的作文寫作活動,組織開展分類指導訓練,讓學生分別掌握多種類型作文寫作的要求與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思維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的發展提供支持。
一、人物描寫類作文寫作強化訓練指導
人物描寫類作文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學習寫作方法的基本功。組織開展寫作教學的分類指導訓練,教師需要訓練學生的人物描寫能力,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能夠理解人物描寫的順序、方法,嘗試結合生活中的人物進行描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提煉出人物描寫的主題,引入學生以往學習過的課文節選、閱讀過的文章節選,讓學生觀看他人文章中的人物描寫部分,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中的人物描寫方法,從而對人物描寫形成初步感知并梳理人物描寫思路,初步掌握寫作技巧,實現對人物描寫類作文寫作方法的掌握。
例如,在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的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向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分類指導訓練目標:1.理解人物特點;2.領會描寫人物的基本要領——外貌,性格,興趣愛好;3.準確描寫真實人物形象。其次,在本次課堂訓練中,教師引入學生熟悉的文章的主人公角色,讓學生根據人物描寫部分進行分析與學習。
【指導訓練過程】
師:請看大屏幕,動畫片中是哪一部名著的主人公呢?分別都有誰?
生1:《西游記》。
生2:孫悟空、豬八戒。
師:請大家看這兩組詞語,你們能夠看到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呢?在看到詞語的同時,能夠想出人物具體的樣子嗎?
1.火眼金睛? 尖嘴猴腮? 頭戴緊箍咒
2.好吃懶做? 肥頭大耳? 好色
生3:第一組詞肯定是寫孫悟空的,因為“頭戴緊箍咒”是孫悟空的標志!
生4:第二組詞寫的是豬八戒!“肥頭大耳”是豬八戒的外觀,“好吃懶做”與“好色”是豬八戒的性格。
師:這兩組詞,無論是外貌,還是性格,均可以看作是人物的特點。
(設計意圖:借助名著中對人物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受人物描寫的真實與生動,從而對人物特點描寫形成感知。)
師:繼續觀看圖片,你們能夠在人物特點描寫的基礎上,細化對孫悟空或者豬八戒外貌的描寫嗎?需要把握住哪些特點?
生5:描寫孫悟空,需要把握“尖嘴猴腮”的特點,寫出孫悟空的臉型、面部顏色、眼睛與毛發的顏色。
師:按照這種思路,你們能夠把握自己身邊的人的特點進行描寫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聚焦“身邊的人”,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描寫模板,降低人物描寫的難度,讓學生在訓練中順利實現課堂學習目標。)
此時,學生紛紛按照“總體特點—具體樣子—標志性特點”的順序,展開“身邊的人”的人物描寫訓練。
通過組織開展人物描寫分類指導訓練,能夠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描寫人物”“描寫人物需要從哪個角度入手”等問題,懂得在今后的寫作中如何更好地介紹人物特征。
二、狀物類作文寫作強化訓練指導
狀物類作文的寫作分類指導訓練,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寫物品、物體、事物”,讓學生學會觀察外界事物,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的特征,從而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物體。在課堂的分類指導訓練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事物描寫”習作主題作為主要訓練資源,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小動物等,在觀察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進行寫作。狀物類描寫不僅要寫事物的外貌,還需要寫事物的內在特點與本質,比如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
例如,在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習作“我的動物朋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中的“自己喜歡的動物”這一主題,進行本次狀物類作文的寫作強化訓練指導。
【指導訓練過程】
師:回憶自己的生活,你養過寵物嗎?去過動物園嗎?你家中有小動物嗎?你的動物朋友是什么?
生1:我去過動物園,我家中養了一只大金毛狗,它就是我的動物朋友。
師:你觀察過它嗎?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設計意圖: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讓學生將自己的寵物作為狀物類描寫對象,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1:我的動物朋友是大金毛——毛毛。它全身都是金黃色的毛,有兩只大大的趴趴耳、圓圓的眼睛、黑色的大鼻頭,嘴巴始終像是微笑一樣,還有大大的尾巴。毛毛很高,站起來跟我一般高,性格很溫柔。
生2:我的動物朋友是我的金魚——小八。它是一只純黑色的金魚,兩只眼睛凸出來,很圓,還有圓圓的肚子和大得像扇子一樣的尾巴。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那除了外觀形象,它們還有哪些內在特征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寫狀物類作文不僅需要描寫外表,還需要突出其性格、內在特點等。)
生3:我的小八很安靜,不會說話,但是還是會和我“眼神交流”,每天晚上都會游上來要吃的。它是個可愛的小精靈。
生1:我的毛毛很吵,每天都“說”個不停,每天早上特別期待下樓玩,是個貪玩的“男孩”。
師:很好!老師一下子就知道了大家的動物朋友呢!那請大家結合自己剛剛的描述,將這些語言串聯起來好嗎?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將零碎的表達以整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在串聯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作文,深化狀物類作文的寫作訓練與實踐,促使學生基本掌握狀物類作文的寫作方法。)
通過組織開展狀物類作文的分類寫作指導訓練,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自己的“動物朋友”進行外觀特點描寫、細節描寫,并且能夠借助擬人、比喻等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自然流露真情實感,從而掌握狀物類作文的寫作方法。
三、寫景類作文寫作強化訓練指導
寫景類作文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基礎內容之一。小學階段的寫景類文章,就是要求學生在自己的觀察、觀看之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如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高到低等,客觀描述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相較于人物描寫類作文,寫景類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因此學生也會將更多的修辭手法應用到寫作過程中,比如比喻、擬人、排比等。開展寫景類作文的分類習作指導訓練,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有關的寫作主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一次出游經歷進行描寫,幫助學生梳理景物寫作的思路、順序,培養學生的寫景能力。
例如,在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習作《游 》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根據上一次秋游的經歷進行描寫,讓學生將游覽過的景點生動、形象地寫下來。
【指導訓練過程】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的課文《七月的天山》是按照什么線索進行寫作的?
生1:作者是按照“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一線索進行寫作的,這是作者自己的游覽過程。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課文,幫助學生梳理寫景的順序,促使學生產生“描寫景物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的想法。)
師:那么,你們準備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上一次秋游的經歷呢?
生2:我也打算按照游覽經歷寫,先寫進門位置的廣場,之后寫一路上的見聞,最后寫出門之后看到的景色與感受。
師:很好!“先……然后……再……”這就是“游蹤”,描寫景物需要做到言之有序。
師:在明確寫作順序之后,哪一處景色令你印象深刻呢?如何描寫呢?
生3:植物區域令我印象深刻,我需要描寫各種植物的樣子、各自的顏色與整體效果。
(設計意圖:在明確寫作順序之后,引導學生理解景物描寫的核心部分——重點景物描寫,讓學生明確景物描寫不是記流水賬,而是需要突出某一處令人難忘的重點景色,從而形成一篇思路完整、重點突出、言之有序的寫景類作文。)
師:很好!這就是景物描寫的重點部分,要按照“色、形、大、光澤、動靜結合”等方法寫。現在寫下你們眼中的景物吧!
通過寫景類作文的分類指導訓練,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如何描寫眼中的景物”,促使學生學會“按照一定順序描寫景物”“抓住重點景物描寫”,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景物寫作能力,實現分類寫作訓練指導的目標。在學生完成訓練之后,教師的指導工作便進入了審查階段,及時地從訓練反饋中找出學生的不足,為學生提供修改建議,或者對學生習作中優秀的地方進行表揚,以提升訓練效果。
四、記事類作文寫作強化訓練指導
記事類作文是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明確寫作主題,圍繞一件事情進行記敘性描寫,之后升華文章主題,形成感悟;或者圍繞一個主題記錄多件事情,突出強調這一主題。一般情況下,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寫記敘文,可以分為橫向展開式與縱向連貫式,前者就是在一件事中同時描寫多個角色的語言、行為,凸顯某種思想、社會風貌或者人文精神,具體過程為“順敘+平敘事件—回應開頭”;后者就是按照時間的變化記錄一件事情,通過推進事件發展,逐一推出人物或者情節,表現某種思想,具體過程為“交代時間、地點順敘事件—描寫事件結局—抒發自身感悟,凸顯主題思想”。
例如,在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記事類作文進行寫作教學,提出具體的結構要求——按照縱向連貫式結構寫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選擇一次童年事件或者印象較為深刻的事件進行記敘,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指導訓練過程】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童年中有哪些難忘的事情嗎?是什么呢?
生1:有很多!有一次父母帶我上醫院,一夜沒有睡覺。
生2:在我8歲的時候,鄰居家的小姐姐跟隨離異的母親離開了小區,這讓我印象深刻。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引起學生的童年回憶,讓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件。)
師:那你能夠選擇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寫下來嗎?你打算如何描述呢?
生2:我打算先寫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年齡,從“某一天清晨”開始寫,以當天的時間順序為發展軸線,寫這一天中小姐姐離開時的各種行為,小姐姐離開之前與我的玩耍、談話,最后寫出這次事件發生之后我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回答“如何描述”這一問題中梳理本次寫作的思路,為之后的記事類文章寫作做準備。)
師:很好!那請大家每人按照縱向連貫式結構的思維導圖,寫一個記事類作文的寫作提綱吧,完成提綱之后再寫作。
教師先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記事類作文的寫作結構,之后圍繞“童年往事”進行師生交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寫作思路,形成口頭提綱。這樣能夠有效啟發學生記事類作文的寫作思維,促使學生掌握這類作文的結構,以此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通過閱讀中的發現與借鑒,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完善寫作思路。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綜合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組織開展分類寫作指導訓練,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方法與細節技巧,促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分類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階段的多種習作類型,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寫作要領,讓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寫作活動中更有效地完成習作任務,提升寫作的效率與質量,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