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高罡
(襄陽市藝術劇院,湖北 襄陽 441000)
筆者有幸在2008年演奏張朝教師的鋼琴名作《皮黃》,當時筆者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作品,北上到北京張教師家中請張教師指導這首作品的演奏和創作背景等,在筆者眼中,張教師是大家,水平高又為人謙和,在給筆者講解作品時,就像親切的教師在講解一段過去的故事一樣,筆者的眼前顯現出一幅幅美妙畫面,有山、有水、有詩情畫意、有人間滄桑變化。。。
在張教師對兒時家鄉的回憶時,筆者仿佛看見了一幅壯麗的山河和大自然不可思議的美妙畫面,作曲家生長在云南南部少數民族最集中的紅河地區,在昆明上藝校,那時的滇池讓少年的作曲家和小伙伴非常熱愛,特別是滇池的水非常清,風景非常美,如此純凈美妙的大自然給作曲家以后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張朝一直對滇池懷著最初的記憶,他經常回憶在滇池旁玩耍的無憂無慮的生活,越是在城市生活得久,越是懷念兒時在滇池生活的純真,對少年青春時代的眷戀,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對生活真諦的思索。筆者在英國國際音樂節上演奏《皮黃》鋼琴曲,回國后向張朝教師介紹當時演出的情況,張教師說如果當時在演奏“慢板”部分時加入人聲唱腔旋律或京劇念白念出昆明大觀樓的著名長聯效果就更好了,外國人也都能聽得更明白、更懂了。
張朝:1983年以鋼琴專業畢業于云南省藝術學校;1987年以作曲、鋼琴雙專業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音樂系;199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碩士研究生班?,F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曲、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作品有鋼琴協奏曲《哀牢狂想》、大型原創音樂劇《甘嫫阿妞》《張朝鋼琴作品選》等。
鋼琴獨奏曲《皮黃》,2007年獲首屆“帕拉天奴杯”中國音樂創作大賽第一名(全球征稿),翌年參加美國“NAMM 2008獲獎作品展”,2013年入選《中國百年音樂典藏》《中國鋼琴獨奏作品百年經典》。作曲家歷經十年寫下了這首作品。
“皮黃”又作“皮簧”,是西皮和二黃(簧)的簡稱,它們是京劇的兩大主要聲腔,早年的京劇也被稱為“皮黃”或“皮簧”戲。
鋼琴曲《皮黃》采用了民族五聲調式、京劇“西皮”和“二黃”的唱腔音調,運用板腔變奏手法,降E宮調式為主,多次轉調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利用京劇的板式變化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G-降B-C三個音始終貫穿在樂曲當中,京劇元素的運用使整首作品更加有戲劇性,全曲采用多變的曲式結構,包括導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搖板、垛板、尾聲十個部分。
【導板】全曲的引子,水墨畫一般的、自由的京腔音調開始,降E宮調式,樂曲一開始,可以演奏地稍自由徐緩,隨著京胡的一聲亮相,引子慢慢拉開,似乎在訴說著一段塵封的往事,往事不回頭,人一生的境遇在起承轉合間悄然流逝。作曲家標注Rubato給予演奏者充分發揮的空間,第5小節的琶音要彈得均勻,像古箏一樣行云流水,做一個有神韻的延伸,古色古香的味道就出來了,作曲家仿佛看見了故鄉高山流水知音相伴的秀美景觀,愜意情懷。這里作曲家用了一個長踏板來延長音樂意境,聽了當真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古風滿滿。
【原板】像變奏曲的主題,安詳的行板娓娓道來,用印象派的觸鍵去彈,第8小節-11小節為起,12~15小節為承,16~19小節為轉,20~23小節為合。第9小節和第17小節右手最后的降B音要強調一下去彈,第11小節處的休止是前面音的延續,第18小節的第2拍模仿古琴泛音、空靈稍虛點,第25小節左右手的音可以先后稍錯開點彈。作品中的【原板】是作曲家五六歲時對世界的感知,一切都特別的新鮮。
【二六】F商調式,正自感嘆間,清脆的鼓點托起朝氣蓬勃的京胡,板鼓的節奏托出天真的童年感,這里模仿京劇的小生,穿越時空回到了作曲家的少年時代,少年的嬉戲追鬧、池水中的暢意情懷。第26小節可以用慢起的處理演奏,速度漸漸加快,左手雖然是跳音,但可以適當腳點踏板,適當潤色以豐富音色畫面,想象左手的板鼓節奏在京劇劇場舞臺旁的樂隊中是有回聲的,第29小節注意右手出來需弱,第33~34小節右手的G和降E音要彈均勻,第35~36小節真正用力在每拍的后半拍,發力在手腕,第44~49小節要把右手帶裝飾音的旋律彈出來,第49小節的降A音可以做略停的演奏處理。
【流水】A商調式,旋律清新流淌,和前面有了對比,這里模仿京劇的青衣拂動水袖的柔感,有一拍子也有二拍子,速度比【二六】快一點點,16分音符要彈清晰,速度越來越快,恰似微風輕輕吹過,演奏時指法要多去嘗試,找到最順暢最適合自己又最能表達自己思緒的指法,另外關鍵音要交待清楚,如第52小節的高音G音、第54小節的高音D音,這段是極具鋼琴化的一段演奏,作曲家在回憶滇池的風景,山清水秀、微風拂面。
【快三眼】降B徵調式,熱情有力,精神飽滿,前面的布局到這里匯聚出一個比較急的高點,繁忙的學業,少年壯志,無數的努力,在一聲高昂的京胡聲中人生際遇得到了改變,少年的朝氣蓬勃初露鋒芒。第76~78小節注意切分節奏的律動,在第81小節的裝飾音CDC可以用左右手交替演奏,左手伴奏不要太強,第82小節的低8度降B音為了烘托出青少年的少俠氣場可以用左手拳頭背的掌關節直接彈下去。隨后的琶音每一個音要發清晰,左手不斷上行的分解八度降B音要抓出來突出,彈出遼闊大海的效果,運用長踏板由弱到強、由慢到快,句尾古色古香的神韻表達出來,第86小節可以彈成PPP,可以用左踏板控制弱音。
【慢板】降G宮系統,音樂緩和下來,逐漸過渡,5個聲部,層次要分明,波光粼粼的半連音8度寬廣的背景下運用聲樂中“聲斷氣不斷”的方式去演奏,左手用浪漫派指腹觸鍵深沉奏出抒情的二黃音調,在如夢如幻的天籟之音中,離鄉千里之外的少年似乎在夢里又回到了當年的滇池,云霧繚繞中,仿佛看見了曾經的小伙伴、師長、親友,往事一幕幕出現在眼前,家鄉的美和一幕幕的奇觀奇遇、神靈顯現讓人心升敬畏、滿懷虔誠。在一聲比一聲響的鐘聲中,夢境漸漸散去……這一段在演奏時是充滿幻想的,也是全曲承前啟后的精華段落,猶如暴風雨之前的寧靜、大戰之前的溫柔鄉,演奏時注意不同拍號的切換,長踏板和短踏板的結合,第87小節由PPP開始,京劇的慢板用很慢開始,逐漸展開如夢幻般的時空,左手旋律降EDBFE突出出來,像是一位老者在獨自吟誦思鄉的詩歌,這里是片段出現的,預示后面的主要旋律,第89小節左手的旋律F-降B和右手的高8度降D像是遠方的故人在遠方交流回應著老者的思鄉情懷,情緒越來越濃,終于在第92小節情感的閥門一下子如水般打開宣泄,主要旋律出來了,這里和聲音型化、背景音型化,在第93小節右手的降F處演奏時稍微收回控制點情緒,第94小節開始逐漸出現的寺院鐘聲越來越近,幻象也越來越濃,第97~99小節可以嘗試去模仿鐘聲的觸鍵方式,第99小節的低音E可以用右手拳頭背的掌關節加大力度彈下去,其后用腳點碎踏板的技巧讓空五度逐漸消失。
【快板】充滿了戲劇性,二黃的變奏,這是較快的一段,第102小節力度從背部來,第103、第104小節內藏一個武生的問句,有一股沖勁,如今的青年已長成參天大樹,整裝待發,滿腹才華如水般噴涌而出不遺余力,左手二度雙音模仿鑼鼓镲,第106小節是京劇里人聲的旋律,第109小節是京劇里的伴奏,同樣第120小節是人聲旋律,左手更多不協和音加重緊張感,第123小節是伴奏,第133小節可以自由過度到【搖板】,不用太大氣口。
【搖板】京劇中典型的緊拉慢唱,旋律慢唱、伴奏緊密,作曲家作過注釋,“上聲部似拖腔,內聲部似京胡滑指與彈撥,即緊拉慢唱的效果”。京劇武場中“跑圓場”的節奏,右手彈奏高聲部旋律時小指觸鍵一定要緩要透,切不可敲打,踏板可根據旋律的變化換踩。這里有焦慮不安的情緒,段落中模仿京劇武生的形象——《林沖風雪山神廟》,梁山好漢林沖的形象映入眼簾,林沖被人害,無法生存,作者對他特別同情,音樂展現出雪中夜奔的場景,在緊打慢唱中,似乎聽到了林沖不甘人生境遇的變故,他在仰天長嚎,進退兩難之中登上了梁山!這一段落在演奏時注意突出隱藏在里面的旋律,運用手指、手腕、前臂的保持彈法把旋律串成一條線條,就像京劇里緊打慢唱的地方一樣,下面是鼓、樂隊在打節奏伴奏,上面是京劇演員在唱并根據劇中情節表演,要求不僅要彈出唱腔本身的特點音色,還要有動作、輕重急緩、配合好樂隊。在【搖板】一開始第一個降E音就要突出提示出來,注意這段的旋律音降E-降A-C-F-GF-降E,要把這些音拉成一個個長線條,演繹成京劇里的人聲唱腔,伴奏聲部要有搖動的感覺,第141小節是京劇里樂器的小間奏,第156小節左手的和弦在再版后改成了低八度彈奏,更加增加了這里的張力感,第161~173小節是模仿京劇的鑼鼓,雙手交替,非常有特色,描寫打斗畫面,表現了對京劇里彈撥樂器四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和三弦)和打擊樂四大件(鼓板、大鑼、小鑼和鐃鈸)的音響模仿,打斗場面非常激烈,利用鑼鼓的節奏型和切分節奏、雙手交叉、刮奏等技巧把戲劇的張力拉到最大引出高潮,要注意右手刮奏前的休止符要空出來,緊隨左手低音之后刮奏。
【垛板】G宮調式,最快的速度,非常有京劇特色的1/4拍,為全曲高潮的出現做好鋪墊,二黃和西皮的融合,左右手調號不一樣增加了戲劇沖突,可以用先慢后快的處理逐漸加大音量和情緒推向尾聲高潮。由mp—mf—f三個層次把音樂的空間感拉開層層推進,右手旋律剛起時可用點斷奏彈出清晰的顆粒音,等后面越跑越快時再專注于速度和準確即可,左右手需配合密切。第246~253小節左手用重音、逐漸加大力度至非常憤怒的情緒,這里可以適當的多重復彈奏一些ADEADE由慢至快并且演奏者表情上咬牙切齒(做咬大牙關狀)增加情緒和表演的飽滿度,模擬京劇中“黑頭”角色發怒時喊出的“呀……”聲的場景,第255小節運用保持音由低到高逐漸加大音量,情緒逐漸高漲把全曲推向輝煌的【尾聲】高潮!
【尾聲】尾聲處飽滿的和弦瞬間樹立起悲壯又堅定的英雄形象,是英雄悲慘遭遇之后對光明的向往,是功虧一簣、劍指光明頂最終的不甘與悲嘆,仿佛看見岳飛站在樓臺之上仰天長嘯“怒發沖冠憑欄處……”,這段輝煌的音樂氣質用深、快速下鍵并離鍵勿快、歌唱性和長踏板結合的方式演奏,特別八度和弦的演奏要力量滲透下去奏出輝煌的效果,第262小節逐漸加快,在第266小節做一個瞬間由強到弱再由弱到強的處理,其后的三個音C-F-降E要彈得堅定有力,最后一個和弦要彈得肯定和灑脫,堅定初心才不枉此生。岳飛是一個愛國將領卻被害死,他的遭遇使作者非常感慨,人生得意不得意并不重要,不忘初心,堅守信念才能站在精神的更高處。
張朝教師指導筆者演奏這首曲子時還送給筆者一塊小對聯牌匾,上面是清朝孫髯翁所作一百八十字的天下第一長聯,作曲家說這首長聯就隱藏在鋼琴曲《皮黃》當中,毛主席曾評價此聯——從古未有,別創一格。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
《皮黃》整首作品采用京劇西皮二黃的板式特點創作而成,西皮與二黃的核心音G、降B、C貫穿旋律和聲之中,音樂充滿幸福、歡樂、幻想、懸疑與戲劇性。集浪漫、武俠、歌劇、京劇、古典文學、英雄史詩于一身,不僅借鑒了京胡、彈撥和鑼鼓的表現特點,還運用了托卡塔,是一首非常經典的戲曲風格中國鋼琴曲。作曲家運用多種手法使京劇元素和浪漫主義精神融合在一起,有年青時代的回憶、云南風景的勾勒、英雄人物的悲嘆,民族風格和西方音樂的結合,筆者在一些演出與比賽中演奏這首鋼琴曲獲得了一些成績和感悟,感謝張朝教師的指導,寫出這么優秀的鋼琴曲并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為中國鋼琴曲中國鋼琴事業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