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蘭
[摘要]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題。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不足,能夠用于表達的素材積累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通過體驗式教學有效引領學生開展習作,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觀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體驗式教學;寫作興趣
一、體驗式寫作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
語文作為一門積淀著悠久傳統文化的學科,既承載著信息又抒發著情感。體驗式教學基于學生立場,尊重兒童的天性及認知發展規律,指導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學習過程中,自行發現問題、建構知識、生成情感,因此非常適用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體驗式寫作教學體現了小學寫作教學方式的創新,體驗式的指向較為全面,無論是教學方法、內容及形式都有所涉及。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基于尊重學生的體驗,同時讓學生在作文學習中通過具身體驗幫助他們表達最真實的情感,進而使學生在寫作方面做到有感而發。
依據體驗式教學來開展習作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寫作訓練,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與優化的有益探索。小學語文教材知識點繁多,學生的學習任務也相對較重,除語文學科外,還有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等重要學科的學習,造成開展寫作訓練的時間受到限制。而要想完成一篇高質量、高水平的作文需要時間的積淀,學生自身要具備豐富的詞匯量,熟悉并掌握相關寫作手法及組詞造句,這些都是寫出一篇高水平文章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借助體驗式教學法來構建寫作教學情境,通過寫作講堂開展針對性作文教學,有助于減輕教師教學壓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加強學生的寫作指導及相關教學。與傳統的寫作訓練相比,以片段式為典型代表的體驗式寫作不僅能有效減少學生寫作時間,還能起到短時、高效、多層次地訓練寫作水平的作用。將整篇習作內容進行分段,將文章開頭、文章主干、文章結尾這些要點進行分開訓練,有效發揮體驗式教學的效能與作用。
二、實施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策略
1.引導學生朗誦,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朗誦是表達與書寫的基礎,引導學生朗誦是體驗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擇取優質的選段,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誦,積極參與朗誦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語感。學生單獨朗誦古詩難免會有枯燥無聊的感覺,語文教師可靈活增設課堂古詩朗誦友誼賽,從而把朗誦變成一種趣味化的教學過程。以部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江南春》為例,教師可將學生分為A、B兩個小組,A組負責朗讀該詩的上半部分,B組負責朗讀下半部分,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代表共同評選出最佳朗讀小組,并給予嘉獎、鼓勵。具身化參與的朗誦教學環節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的認識,并能運用更多具備中華文化內涵的辭藻來豐富作文內容。
2.結合作文鑒賞,激發寫作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通過傳授學生習作相關的技巧,使其了解組詞造句及修辭手法的應用方式,并結合作文鑒賞的形式,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對此,教師可帶領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作文以提高學生對優質文學作品的認識,促進學生在作文鑒賞的過程中吸收一些習作的技巧與思路。經過優秀范文的學習,學生就能積累更多的寫作知識與經驗。
以一節作文教學課為例,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講解寫一篇好作文該如何使用精妙的修辭手法和句式。范文中的“你”化身為鳥,小作者初見鳥而歡喜,歡喜鳥的美麗與叫聲清脆,歡喜鳥與自己的親密無間。隨后,文章在喜悅之中陡起波瀾——鳥兒離“我”而去,教師則借機來引導學生體會這篇作文獨特的寫作意境。高質量的作文鑒賞不會限制學生的思路,因為這些文章的整體思路的構造與字詞句的應用均符合新課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查要求。所以,鑒賞優秀范文有助于學生把握好文章的要領,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寫作結構框架,在之后的作文訓練中就能借鑒這樣的形式來進行寫作。
3.延伸教材語境,激發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定的分析,不斷借助學生實際生活經驗來輔助教學工作,不可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在完成教學后,需要向學生布置同當堂課相呼應的寫作任務,并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探索與記錄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有助于他們寫作興趣的提高。同時,教師可結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典故,以典故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相關習作知識的興趣。這種故事性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大,教師應當抓住其富于聯想的特征來促進學生思考,增進學生對典故及其衍生素材的學習。而且,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典故中的不同角色,為學生營造典故的情境,滿足學生具身參與學習的需求,促使學生增進對典故的了解,這對學生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有效用典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生活和典故的應用來實現教材語境的延伸,依據生活化取向,是體驗式教學在寫作訓練中應用的一種典型策略。
例如五年級上冊《桂花雨》一課,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桂花進行分析,可以向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桂花,或是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桂花的特征,并向學生解釋“桂花雨”的真正內涵。在此過程中,尤其應注重細節,教師向學生闡述本文主要表達的是桂花像雨一般的飄落景象,“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十里飄香的雨”。完成課文教學后,再向學生展示該景象的視頻,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體驗式教學能夠以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在借助典故的體驗式教學中,以五年級上冊《將相和》課堂教學為例,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重點篇目,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營造《將相和》所需的體驗式教學情境,將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學生扮演“完璧歸趙”的角色,第二組學生扮演“負荊請罪”的角色,經過親身表演實踐,學生收獲良多。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有效滿足了學生對典故知識的了解需求,而且教師還可以適時補充諸如“蘇武牧羊”等歷史典故,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參考文獻]
[1]肖毅芬.注重體驗 激發興趣——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21(52):53-54.
[2]張淑玲.小學語文中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2):43-44.
[3]吳瑞敏.生活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實踐運用[J].讀與寫,2021,18(7):81.
[4]黃雅玲.淺談小學中年級“體驗式習作”教學策略[J].小學閱讀指南(導學版),2022(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