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榮
(濟南泉景中學小學部,山東 濟南 250002)
小學英語教學期間,我們往往會遇到類似這樣的一些同學,那就是英語語法學習得比較好,最終考試成績也比較理想,但是英語口語表達水平卻非常差。那么,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并促使學生積極發言呢?首先,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口語表達的價值,并正確分析口語表達的重要影響因素,最后尋找科學化的培養策略。
第一,小學階段大力培養英語口語表達,有助于增加詞匯積累,進而為小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記憶單詞困難。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將英語單詞融入口語情境中,然后借助口語情境開展教學,這樣學生單詞記憶難度就會大大降低,獲得良好的單詞記憶效果。此外,小學英語教師積極組織日常英語口語交際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頻繁使用短語以及常用語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增加單詞儲備量。
第二,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期間,若學生將注意力放到教師示范朗讀或者是聽力錄音上,長此以往,學生腦海中就會不自覺地展現相關內容,進而思考內容中包含的英語詞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英語思維能力以及辨識能力。
第三,培養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寫作水平。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寫作應該具有獨特風格,做到表達流暢以及字體規范。實際上,口語表達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寫作效果。一般情況下,口語能力弱的小學生文章寫作也會不得要領,難以滿足文章寫作要求。反之,口語表達水平高的學生,可以快速領悟書面表達技巧,做到寫作邏輯清晰。所以說,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對寫作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可以加快英語目標實現進程。
現階段,英語教學是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但是,一些學校對于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夠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不利于學生口語表達水平的提升,學生英語交際機會比較少,最終限制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培養。與此同時,學校社會環境會對學生口語表達產生較大影響,在農村一些教師是身兼數科的,對于非英語專業教師來說,很難有效組織開展相關的英語口語交際活動,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口語表達。
從口語表達影響因素上進行分析,教師教學因素是非常關鍵的。具體來說,第一,小學英語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最終導致學生教學參與度較低。從某種程度上講,英語口語是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要求學生開口說以及勤訓練。第二,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水平相對較低。良好的視頻化英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開口說英語,在多媒體情境教學中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但是一些學校因資金問題導致信息化設備配置不夠,再加上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不夠,從而使信息化教學難以得到快速發展。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且自制能力差,則英語課堂中高度集中時間相對有限,從而影響英語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小學生本身接受能力就相對較弱,如果接觸英語的初期階段就遭受了挫折,則會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甚至不敢開口說英語。這樣就更難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了。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剛接觸新課程的時候,往往會具有強烈好奇心。就心理學角度而言,小學生具有非常靈敏的聽覺,而且還善于模仿,對新語言學習會產生濃厚興趣。所以說,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需要從興趣入手。小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盡量選擇新穎豐富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小學英語《Unit 5 Look at me》新授課教學中,整節課的教學任務是記憶理解服裝類單詞,開始上課的時候,英語教師將多種類型的衣服都穿到了自己身上,然后走進教室,瞬間學生就炸開了鍋,都在討論教師的“奇裝異服”[1]。這時,教師提出:“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y are?學生們都高興極了,紛紛說:“Yes!”。接下來,教師指著自己身上的夾克衫問:“What,s this?”,這樣就開始了服裝類單詞教學,學生們舉手回答出來:“It,s a jacket.”然后教師說:“Yes.Look at my jacket!”,并引導學生夸贊自己的服裝。以此類推,學生通過整節課學習,認識了大量關于服裝的單詞,并學會了英語句型“Look at my...”等,使學生在玩中學會了大量知識,而且對英語學習也產生了極大樂趣,有助于今后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某種程度上講,語言交流屬于學生步入社會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水平的提升,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學生開口,然后緊跟教師節奏學習英語。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英文兒歌,其中要包含大量文明用語,包括學生間打招呼、與教師或者是父母打招呼的用語,并鼓勵學生用英語知識表達內心想法,如果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做了,則給予其一定的物質鼓勵,充分激發對英語學習的興趣[2]。此外,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盡可能地多使用英語知識進行表達。整個交流期間,小學英語教師不要過于重視學生發音問題,而是要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進行有效鍛煉。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口語練習,借助“ask and answer”以及“free talk”等活動,有效培養學生英語學習邏輯思維,促使學生通過聆聽他人表達,學習更多英語知識,鍛煉口語能力,并從根本上提升英語綜合素養。
在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量口語表達機會,通過組織口語表達活動,為學生搭建平臺。第一,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組織英語朗讀大賽,在鍛煉口語能力的前提下,提升英語素養[3]。朗讀比賽期間,要求學生跟隨錄音朗讀,從及時糾正口語發音問題,增強發音的準確性。從某種程度上講,英語課堂錄音主要包含兩種,一種是英式英語,另一種是美式英語,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發音精準以及吐字清晰,教師應該將錄音作為學生課后口語學習的關鍵手段。與此同時,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合理應用教材以磁帶發音為主,帶領學生示范朗讀,并組織相關的模仿大賽,選拔朗讀小能手,然后安排朗讀小能手帶領朗讀英語,這樣可以很好地鼓勵其他學生朗讀,為了不被取代,獲得榮譽的學生也會加倍練習,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有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第二,重視小學英語課文背誦教學。借助豐富語言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課文背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語言素材,而且還可以在背誦中加深對句式的記憶以及理解,從而積累更多相關的英語知識,然后進行良好的英語感悟,掌握口語表達技巧。盡管小學階段教材中的英語句型以及課文都相對較少,然而語言更加精煉,且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更加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安排學生背誦文章,然后定期考查。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會掌握大量口語表達知識與技能,進而全面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最終增強英語學習自信心[4]。第三,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合理復述課文。從某種程度上講,合理復述英語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中的相關內容,然后借助自己的語言進行口語表達訓練。相對來說,這種形式難度系數比較高,一般適合口語表達水平比較強的學生練習。借助復述課文能夠讓優等生變得更加優秀,然而若使用不當,則會增加后進生的學習壓力。小學英語實際教學中,課文復述方式并不適合于整篇文章,而是選擇故事情節相對簡單的部分,引導學生復述,從而鍛煉口語能力。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于復述中,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學會尋找關鍵詞,然后讓學生圍繞關鍵詞開展復述學習,對于復述要求來說,不能夠過于嚴格,只要學生能夠復述整體意思就可以了,畢竟小學階段學生知識儲備還是相對有限的,英語教師應該認識到對學生鼓勵肯定的重要價值,學會及時鼓勵學生。
從某種程度上,每個小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導致每個學生接受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所掌握的知識量也存在不同。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學會通過小組劃分來開展合作學習,有效鍛煉學生膽量以及思維,在小組成員交流期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產生思維碰撞,并通過小組交流學會與他人有效交往。當學習小組建立完成后,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小組游戲或者是表演活動,從而實施英語句型訓練,在培養學生口語交流興趣的基礎上,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將班級中的所有學生四個人一個小組進行劃分,然后指導學生參與到“水果接龍”活動中,要求學生用英語說出一個水果,然后兩個小組互相PK,對于獲勝的那個小組來說,再與接下來的獲勝方PK,最終得出獲勝小組,活動結束之后,每個成員都能夠獲得相應獎品[5]。借助英語合作小組學習,學生更加有信心表現自己,且英語詞匯量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得到了提升,還能夠增強學生間學習凝聚力,確保每個小組成員能夠團結互助,激發學生小組學習興趣,并在合作中增強口語表達水平。
小學英語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口語表達技巧,而且還應該強化口語實踐訓練,激發學生參與口語實踐訓練活動的熱情,從小學生興趣愛好入手,科學設計趣味性強的口語實踐活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真正體會英語知識學習所具有的樂趣,使其在豐富多彩的口語實踐活動中提升自身口語表達能力。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定期組織包括角色扮演以及小品表演等實踐活動。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授“Asking the way”知識的時候,組織了以“問路”為主題的口語實踐活動,首先自由設計表演活動方案,然后將問路者以及指路者作為對話表演活動的兩個主角,要求學生在整個問題過程中,應用相關的英語表達知識[6]。再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舉辦相關的英語劇實踐活動,開展以“孝順父母”為主題的演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口語訓練所具有的趣味性,更好地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實際上,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到英語教學中,而且還要積極消除學生所具有的心理障礙,借助適當鼓勵性評價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并在整個學習中感受英語的魅力,獲得良好的英語學習體驗,大大增強學習自信心。尤其是對于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來說,小學英語教師更要重視鼓勵性評價的合理應用[7]。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練習中邀請一位性格比較內向的男孩回答問題,當這個男孩站起來的時候,臉色是通紅的,從表情來看就非常緊張,這時教師親切看向他,并鼓勵地說:“你可以的,大膽嘗試回答一下吧”。接下來,教師讓其他學生示范回答,最終這個男孩順利回答出問題,這時全班學生都給予了這個男孩一定的鼓勵,從而使其感受到回答問題之后的內心成就感。從這之后,該男孩也逐漸開始主動進行英語課堂發言。此外,小學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還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激發學生信心,提升評價效果[8]。總之,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小學英語教師應盡量多地鼓勵學生,并耐心等待,不時地給予學生微笑,也不要中途打斷思路,要學會觀察學生的細微表情,看到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如果學生在口語表達方面存在諸多不足,教師更應該細心指導。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必須要提上日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學會在做中學以及在學中用,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完成課堂改革要求,提升學生口語表達水平,并在口語鍛煉中加強與學生個人生活的結合,加強與外界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良好思維,養成良好的英語口語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