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玲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藥分院,江蘇 徐州 221116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居家隔離、延遲開學,使在線學習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藥分院自2020年以來在線教學時間已長達12個月以上,由于五年制高職護生在線學習的痛點多,如高職生自學能力弱,年齡小、在線學習環境復雜、在線學習資源零散等因素。如何提高被動的在線學習效率,課題組成員通過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藥分院網絡學習數據對在線學習力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找出影響五年制高職生在線學習力影響因素,優化在線學習力模式,建立學習者檔案,量身定做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服務,使得線上的學習更真實更有溫度。
使用騰訊問卷星在線問卷調查方式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藥分院高職四個年級進行問卷發放,收到有效問卷3574份,有效率100%。填報問卷的年齡平均17.56±3.12。男生占比10.7%,女生占比89.3%。
根據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藥分院在線學習情況編制多維度調查問卷,設計題目能夠體現在線學習力現狀和影響因素,問卷包含個人信息、在線學習滿意度、學習動機、自己或他人的學習特征、學習效果、在線學習資源等多維度統計表,問卷由騰訊問卷星在線發放,并向調查學生告知問卷內容,知情同意后方能打開問卷[1]。
所有影響因素問卷題目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級情況表進行設計,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維度之間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以確定依存關系,從而找到影響在線學習力的因素,提出優化方案[2]。
高職生在線課程學習基本情況是對高職生移動學習力狀況的一種測量,也是高職生后續能否進行在線學習的前提和基礎[3]。
從在線課程學習基本情況的維度分析,高職生對于線上課程的滿意度高達83.83%,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認可率沒有太大的差別,從在線課程學習效果的數據顯示,完全認同的學生占所有調查對象的50.67%,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占8.98%,這為高職生后續的在線學習模式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持。
移動學習資源是學生知識拓展、終身學習的知識源泉,五年制高職生對在線學習資源的呈現形式以及滿意度,是提升移動學習力的保障。
從移動學習資源維度的數據分析,有3.85%選擇對理論形式的學習內容比較滿意,對圖片、音視形式滿意度45.52%,半數以上同學看好短視頻的視覺沖擊力,容易提高專注力。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對在線學習資源的要求很高,數據顯示有47.41%學生對在線學習資源持不滿意的態度。移動學習資源體量大、下載慢、內容陳舊是阻礙學生在線學習力的不可忽視的因素,移動學習資源管理者要追趕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快知識的更新,滿足學習者對新知識的渴望。
近年來,在線教育爆發式發展,在線教育平臺、直播課堂APP等在線教學方式層出不窮,從亂象中找到適合高職生的在線學習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從在線學習方式維度數據分析,選擇直播課的60.02%,平臺的網課39.98%,其中直播課中選擇最多的是騰訊課堂學習方式,其次是超星泛雅。在線學習時間的合理性,決定了高職生的學習成效。近60%的學生認為一節在線課程的時長應控制在20分鐘到40分鐘之間,由于在線課程與教師的互動較少,長時間的講授會引起同學的倦怠。
“停課不停學”的新型教學模式,突然改變了以往的學習環境和方式,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和學習動機的指向性,為后期在線教學的開展起到決定作用。
從在線學習動機維度數據分析,對于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升學習成績占比43.84%和48.88%,支持高職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明確,抗壓、解決困難動力越強,對后續的在線教學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35%的高職生學習的功利性強,4.92%學生則對自己的學業成績都不在意,學習過程中沒有任何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習動機微弱,需要對他們進行思想以及行為上的督促,培養學習興趣進而改變他們的學習動機。
高職生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的態度是決定在線課程教學的質量,學習態度不是與生帶來的,需要個人后天的培養,在干擾因素較多的在線學習環境下,保持好的學習態度就更不易。因此,本研究著力掌握高職生移動學習的態度,盡量減少學習的干擾因素[1]。
從在線學習態度維度數據分析,顯示多數學生擁有較高的積極性,四個年級的出勤率均值超過90%,四年級的學生出勤率能達到97.09%,仍有7%的高職生不能夠準時上課,遲到原因信號不好占67.66%,沒有流量占36.51%,其他事情耽擱了占58.17%,長時間在線學習有些疲憊占31.09%。因此,在后續的路徑提出方面,要尋找提升高職生學習積極性的路徑,讓學生能夠在線課堂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數據顯示較為理想,大多數高職生學習態度端正,這是后續學習效果的提升的基礎。
在線學習受終端學習設備、網絡情況、家庭關系等因素影響較大,從了解學習效果追蹤到高職生在線學習環境的具體情況,分析導致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影響因素,家校合力完成學習環境的提升。
從在線學習條件維度數據分析,數據顯示移動終端的設備使用智能手機85.36%,高職生對智能手機的使用頻率和操作的熟練程度高,導致在線課程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很高。48.77%的學生認為居家網絡在線學習順暢,43.76%的學生網速可以支持在線學習,7.47%的學生直播課偶爾有卡頓現象,4G、5G網絡的全覆蓋,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的前提條件。但是由于13.57%的學生沒有獨立的學習空間,在線學習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未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在后續課程服務上提供直播課堂回放功能,從而提升高職生整體移動學習效果。
高職生對移動學習新的認知情況,是感受在線課程與以往教學模式的差異獲得的新的感悟,從而啟發學生思考對未來學習方式趨勢的判斷,逐步認可移動學習模式,順應并接受學習方式變革。本研究采用5點李克特量表,五年制高職學生移動學習新的認識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五年制高職生對移動學習新的認識量表
由表2的數據顯示,選項1的觀點有35.1%和44.8%的高職生完全認同和比較認同,占所有調查對象的79.9%,說明多數高職生均認可并體驗到了移動學習帶來的便利。對于選項2,93.8%的高職生認為能夠滿足這一要求。針對選項3,比較認同和一般認同的高職生分別占21.5%和31.7%,數據顯示高職生對移動學習了解得不夠全面。選項4,18.6%的高職生對移動終端設備的功能掌握熟練,有52.7%的高職生能基本掌握,掌握不熟練的僅占4.3%和0.9%,多數以上的高職生對移動終端的使用功能掌握較熟練。選項5,95.3%的高職生認同,這對后續教師感知更多學習者的信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向導服務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表2 移動學習基本認知的比例
本研究通過對高職生3574份有效問卷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歸納出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下在線學習出勤頻率、學習效果和滿意度的數據,然后對其他維度的數據進行具體的描述,對照課題組的研究假設,依次對人口變量組與自變量、因變量之間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3]。從研究數據顯示,只有專業類別與移動學習效果不存在相關關系、其他所有維度之間均呈顯著的緊密的相關關系。
(一)五年制高職生的年級、學習時長與移動學習效果存在相關關系,說明不同年級的高職生在學習時長上產生的學習倦怠不一樣,如果想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就需要針對不同年級的高職生特征提出對應的學習時長。相反,如果采用統一的學習路徑,而不明確區別不同年級特征,學校整體的學習效果很難得到整體提升,利用移動學習的優勢也會喪失。
(二)五年制高職生使用智能手機、居家網絡速度與移動學習效果存在正相關,智能手機已經能夠達到人手一機,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收到直播課程的信息,無法準確測量學生的學習地點,使得高職生在這一設備上學習效果存在差異。而存在差異的原因很多:1.學習地點不能定位;2.網絡偶爾會有卡頓;3.手機型號及操作能力有差異;4.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5.軟件的使用;6.獨立的學習空間等。學習環境硬件設備的完善,學生學習的效果相對較好,反之,干擾因素增多學習效果就會隨之減弱。在線學習的情況下,為困難家庭的學生提供手機流量補助,設定課程回放功能,從而提升移動學習的滿意度。
(三)五年制高職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對移動學習效果表現出正向預測作用,從在線課程的出勤率數據分析,高職生中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的是四年級的學生,高職一年級的出勤率低。從學習動機的數據描述看,四年級的學習動機分值明顯高于一年級,學習動機明確,無論是為了就業還是個人興趣,都對移動學習力起到推動作用,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移動學習的效果較好。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學習沒有方向,不及格率達到13.47%。因此,在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的維度上,想要提升高職生的在線課程學習效果,要改變在線教學形式,提高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性,參與度和趣味性,吸引學習者的關注度,從而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
(四)五年制高職生的學習行為和在線信息的體量、涵蓋面、呈現格式和視頻的微型化對移動學習效果表現出正向的預測作用,這與假設一致,課題組認為只要在線信息呈現方式符合學習者的視覺特點,且在線信息的更新、完善等進化速度能夠符合學生要求,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會積極主動,移動學習效果就會提升。反之,如果在線信息的呈現方式不能滿足學習者的視覺特點,而且在線信息內容陳舊枯燥,學習行為的持續力降低,達不到學習效果,更背離了在線教育的初衷。